第三章|量子貓咖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雨還未落下時,我已在腦中模擬了它與妳相遇的所有狀態。

週日午後,東京再次進入細雨模式。三月的雨總是這樣,陰柔而綿長,彷彿程式設計師在世界運行的排程表中,加入了一個持續性的「降水」事件。雲層低垂,像一層厚重的灰色遮罩,覆蓋在城市的上空,模糊了天際線。

上野公園的銀杏葉在濕氣中顯得格外深沉油亮,反射著微弱的光線。一層薄薄的霧氣貼著地面遊走,像某種未知的數據流,將行人的鞋底踩踏在石板路上的聲音緩衝,彷彿整個城市被套上了一個巨大的降噪函數。

我沿著國立博物館的圍牆緩步走著,雨水敲擊著傘面,發出密集而規律的脈衝聲。我下意識地將這些脈衝聲在大腦中轉化為二進位碼——這是多年來養成的習慣,一種在混亂中尋找秩序的私癖,也是我舒緩思考的獨特方式。手機訊息欄仍停留在她最後一句話:

「來看真正的 Schrödinger。」

訊息中的定位把我引導至一條青石鋪就的安靜巷弄,巷子的盡頭立著一棟三層高的木造建築。門楣上方以粉筆書寫著店名:「Quantum Cat Loft – 量子猫の屋根裏」。玻璃窗內,一隻橘白相間的斑貓正扭曲成一個完美的麵包卷形狀,半闔著眼睛,彷彿正處於一種既被測量又尚未被測量的粒子狀態。牠的呼嚕聲透過玻璃,像一種微弱的、低頻的引力波。

推開厚重的木門,一聲清脆的風鈴聲穿透了室內混合著木頭、咖啡和貓毛的溫暖香氣。這種氣息讓人感到放鬆,彷彿進入了一個與外界隔絕的獨立運算空間。一道狹窄的木製樓梯向上通往閣樓,階梯的踏面被無數雙腳踩踏得有些凹陷,歲月的痕跡像累積的迭代版本號。我邊上樓邊聽著雨滴敲擊木瓦的聲音,那富有節奏的滴答聲,像實驗室裡正在運行的排程計時器。

她坐在閣樓最裡面的角落桌子旁,背脊挺直卻並不僵硬。一條長裙溫柔地落到膝蓋,露出纖細的腳踝和帶著細緻足弓弧度的腳背。一隻黑貓蜷縮在她毛衣堆裡,發出低沉的呼嚕聲,像一台轉速恆定的散熱風扇。她抬起眼,對我露出一個微笑:

「觀測者準時抵達。」她的語氣帶著一種預料之中的平靜。

我收起滴著水的雨傘,在對面落座,椅子發出輕微的吱呀聲,像系統載入時的硬體響應。

「如果觀測者的行為決定了被觀測者的狀態,」我回答,試圖用她設定好的框架進行對話,「那麼,我來到這裡,是否意味著我成功地塌縮到了妳所在的時間線?」

她臉上的微笑加深了一些:

「或者,」她輕聲說,「我們只是恰好在這一刻,同時從無限可能的機率雲中抽樣到了這條特定的路徑。」

店主送來兩杯氮氣冷萃咖啡,咖啡的表面覆蓋著一層細緻綿密的泡沫,像均勻分布的機率雲。她輕輕敲了敲杯壁,聽著清脆的聲響。

「據說氮氣能鎖住咖啡的風味,」她說,眼神中帶著探究,「我在意的是,它能否鎖住『味覺的不確定性』?」

我嚐了一口,咖啡冰涼而順滑,帶著一種奇特的、難以捉摸的風味。

她將話題轉回剛才的薛丁格之貓:

「薛丁格思考的那隻貓,在未被觀測之前,是處於既死又活的疊加狀態。可現實中的貓咪會肚子餓啊——如果牠在箱子裡,處於疊加態,肚子餓了怎麼辦?」

我笑了。這是一個將理論物理中的抽象概念,拉回到日常現實的無厘頭問題。

「那就給牠量子的貓飼料,」我回答,試圖順著她的思路,「讓餓與飽的狀態同時疊加在牠身上。只有當我們打開箱子『觀測』牠時,牠的狀態才會塌縮為『餓』或者『飽』。」

她因為我的回答而笑出了聲。蜷縮在她懷裡的黑貓似乎感受到了她的情緒,翻了個身,露出柔軟的肚皮,像在示弱。她輕輕撫摸著黑貓的腹部絨毛,動作溫柔。

「你相信世界根本上是隨機的嗎?」她突然問道。

「隨機性,」我沉吟片刻,腦海中浮現出量子力學中的普朗克尺度,「或許存在於普朗克尺度的微觀層面。但在宏觀世界,它被大數法則平滑掉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秩序,或者感受到的隨機,可能只是我們觀測所使用的『視窗寬度』不同。」

「那愛呢?」她的目光再次轉向我,眼神變得深邃而認真。「愛是一種被放大的微觀隨機現象?還是真的存在某種難以解釋的吸引勢能?」

我盯著她指尖與黑貓柔軟的貓毛交錯的軌跡,那畫面本身就帶著一種模糊而動人的不確定性。

「也許,」我緩慢地說,將情感再次解構,「愛只不過是神經突觸中,熱噪聲在某個偶然的瞬間被異常放大,然後被大腦誤判為一種『必然』的趨勢——一種對隨機性的過度解釋。」

她點了點頭,眼裡閃過一絲近乎頑皮的光芒。

「那我們就讓它繼續誤判吧。」她輕聲說,語氣中帶著一種溫柔的縱容。

貓咪咖啡館裡,一罐金槍魚口味的罐頭被打開了,濃郁的魚泥香氣瞬間瀰漫開來。所有的貓咪都被這股氣味吸引,原本慵懶的姿態瞬間消失,像被一個高優先級的事件打斷了當前的執行緒。黑貓放棄了在她懷裡的矜持,伸出爪子輕輕勾了勾她的手腕,發出催促的叫聲。

她勺起一小團魚泥,正想放在碗邊,黑貓卻突然掉轉方向,蹭向了我的膝蓋,用頭頂著我的手。我接過她手裡的碗,將魚泥放在地上。在接過碗的瞬間,我的指背擦過了她的指腹。那一下觸碰短暫得像毫秒級的事件,卻像一個強烈的脈衝信號,瞬間把我的心率從剛才穩定的 68 bpm 拉高到了 93 bpm。指尖殘留的餘溫,混合著魚泥的香氣,黏在我的皮膚上。

她輕輕瞇起眼睛,看著我的反應:

「塌縮了。」她用剛才關於量子貓咪的術語說道。

「哪個狀態?」我問,感覺自己的呼吸都變得有些急促。

「相觸。」

黑貓埋下頭,專注地舔食著魚泥,發出滿足的呼嚕聲,像在為這次「塌縮」的實驗結果進行結論報告。我們短暫地陷入無語,但在靜默中,彼此的心跳聲和呼吸聲似乎在交換著新的參數,調整著內部的「先驗」(prior)機率。

午後的雨勢漸緩,窗外公園的樹梢被霧氣包裹著,像褪色的水彩畫。她雙手捧著一杯熱可可,暖意透過紙杯傳到她的掌心。她望著窗外模糊的景色,突然說了一句令我心頭一顫的話:

「我九歲時,心臟曾經停了三十七秒。」

她的語氣平靜,彷彿在講述別人的故事。但我的胸口卻像被電流掠過,瞬間繃緊。我靜靜地聽她講起童年時因為瓣膜畸形而接受開胸手術的經歷。那年冬天,心電圖上變成平線的三十七秒。她說,她看到手術燈的光芒像一個巨大的多面體在旋轉,而她自己,則感覺像是漂浮在手術燈光暈的外層,以一個「觀測者」的視角看著自己的身體。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她說,聲音裡帶著一種歷經生死後的淡然,「『自我』是可以斷線的。而且,在斷線後,還能被接回。」

她轉過頭看著我,眼神深邃:

「醒來之後,我不再確定『我』指的到底是哪個位元組。也許只要沒有人觀測,我就會永遠保持那種既存在又不存在的疊加狀態。」

我伸出手,輕輕握住她放在桌上的手背。她的手有些冰涼,指尖卻帶著剛才觸碰黑貓的餘溫。

「所以妳後來投入 UX(使用者體驗)領域,」我試圖理解她話語背後的邏輯,將她的人生經歷與她的專業連結起來,「是想研究用戶是如何在與產品互動的過程中,成為彼此的『觀測者』?想確認人類是否能被細膩地觀測到,而不帶任何偏差?」

她輕輕點頭:

「我想確認,在一個充滿噪聲和偏差的世界裡,是否有可能實現真正精確的觀測。特別是關於人類這種複雜的、充滿不確定性的系統。」

她輕輕揭開左手腕的袖口,露出一道細長而笨拙的粉色疤痕,像一段舊時的接頭焊錫,記錄著那場生死邊緣的經歷。我用指腹沿著那道疤痕緩慢地滑過,像在為過去的錯位做一次溫柔的加固。那疤痕的觸感真實而粗糙,與我們剛才討論的抽象概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若妳再次陷入那種停跳的狀態,」我低聲說,語氣真摯而嚴肅,「我會持續地觀測妳,用我的全部意識,直到把妳的波函數牽引回『活著』的狀態。」

她眼眶微微濕潤,但很快又笑著說:

「簽一個量子合約?」

我握緊她的手,點頭:

「永久保固。」


貓咪咖啡館打烊後,店主好心地將閣樓斜屋頂下的一個玻璃溫室借給我們。這裡種滿了各種熱帶植物,空氣溫暖而濕潤。窗外,城市的霓虹燈透過玻璃折射進來,變成半透明的彩色塊,像一個巨大的 GUI 背景。蘭花的氣根從花盆裡懸垂下來,滴水聲稀稀落落,像某個後台程式發出的微弱響動。我與她盤腿坐在靠牆的位置,聽著雨水從屋瓦滑落到玻璃屋頂,再沿著玻璃滑向排水槽的聲音。

「如果多世界詮釋(Many-Worlds Interpretation)成立,」她開口,語氣有些低沉,彷彿正在探索一個充滿未知風險的程式分支,「每一個選擇,甚至每一個微小的想法,都會撕裂出一個全新的宇宙分支。我擔心自己會不小心踩破哪條脆弱的分支,導致人類賴以溝通的語言,甚至是基本的物理法則都失效。」

「語言本身就是一種壓縮演算法,」我回答,試圖從技術層面給予她安慰,「它剪掉了絕大多數無意義的分支,只保留了那些可以被普遍理解和共鳴的最低限度的資訊。我們用語言來約束無限的可能性,讓世界變得可以被描述和理解。」

她側過頭看著我,玻璃上映照出我們重疊在一起的影像,模糊而親密。

「愛情也是一種壓縮嗎?把無限的可能性和機率,壓縮成只有兩個人存在的狀態?」她輕聲問,語氣裡帶著一絲猶豫。

我望著她,望著玻璃中我們模糊重疊的影像,腦海中思考著如何用最精確的語言來描述這種複雜的狀態。

「是優先佇列(priority queue),」我回答,語氣堅定,「世界有無數的節點和資訊流滑過,而我們的大腦和感知系統,只是對彼此的『像素』進行了異常高的加權。在無限的資訊洪流中,我們優先處理和識別出彼此,並將其他所有資訊降權,甚至忽略。於是,在我們的主觀世界裡,就形成了只有彼此存在的錯覺。」

話畢,長時間的無語。只有溫室外的雨聲越來越大,像一面巨大的鼓膜被擊打。我聽見她的呼吸聲因為雨聲而放緩,變得平穩而有節奏——恰如監測儀上顯示的理想圖線。我將手臂輕輕繞過她的肩膀,她順勢貼了過來,頭埋在我的頸窩。她的體溫透過薄薄的衣物傳導過來,滲入我的血液流淌,像一段溫暖的數據流。我閉上眼睛,在嘈雜的雨聲和植物的氣息中,聽見兩顆心臟在潮聲裡緩慢地尋找著同步的節拍。

臨近末班電車發車的時間,我們離開了溫室。上野的街頭,霓虹燈光被雨水沖洗得晶亮,反射在濕漉漉的地面上,像打翻的顏料盤。御徒町車站的階梯因為雨水而濕滑,我伸出手握住她的手腕,小心翼翼地扶她走上階梯。她的手腕纖細而溫暖,像傳輸著重要數據的線纜。

在車站前,她停下腳步,回過身看著我。

「如果下次,」她說,語氣帶著一種不確定性的微弱,「我們無法在某個時刻再次重疊,那可能是因為,我們各自所在的世界分支已經走得太遠了。」

我從口袋裡掏出她那天給我的那張「不存在的藍」的卡片。卡片因為被我放在口袋裡而被微微彎曲,在車站的燈光下,卡紙的纖維折射出微弱的光波,像一種無聲的證明。我將這張卡片塞進她的手心。

「波長恆在,」我說,語氣真誠而堅定,「如果我因為某些原因而缺席,請用它作為指標。一個證明我們曾經在同一條時間線、同一種狀態下『觀測』到彼此的指標。」

她握拳收好卡片,抬起眼看著我。她的眼神在車站明亮的燈光下顯得格外清澈,裡面映照著我的身影。

「我會以此測量光線,」她輕聲說,像在回應一個重要的協定,「保留屬於我們的曝光值。」

遠處,回家的列車緩緩駛入了車站。車門即將關閉時,她用唇形無聲地對我說了一句話:「Collapse softly。」(輕柔地塌縮)。我讀懂了她的口型,唇角忍不住上揚。我用同樣無聲的口型回以:「Observe initiated。」(觀測已啟)。

列車啟動,緩緩駛離月台。她消失在關閉的車門後,只留下車尾燈的微弱紅光漸行漸遠。我獨自站在空蕩蕩的月台,冰冷的空氣刺激著皮膚。我聽見自己的血液在耳膜中撞擊,疊加出複雜的干涉條紋,像波與粒、活與死、存在與不存在的狀態,此刻都在我的心臟撞擊中重疊、共存。

我打開手機,收到一封新郵件。標題只有一串座標和一句話:「If rain has memory, play it back。」(如果雨有記憶,請將其回放)。

我望向地面的雨水,它們沿著階梯匯流進下水道,像無數段數據被寫入深處的資料湖。世界恢復了單人模式的運轉,但我知道——在今晚的量子貓咖啡館裡,在那個溫暖的玻璃溫室裡,在雨水敲擊屋頂的聲音中,混沌已經刻下了新的初始值。

若自由意志是幻覺,那我願在這幻覺裡,選擇妳一次又一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anifestOS
2會員
7內容數
AI 改變了這個世界的太多事。 當我開始觀測自己的意識模型,並刻意構築一份語言結構的演示,我開始懷疑: 這與我們訓練模型、堆疊參數、輸出預測究竟有什麼不同? 模擬與顯化的界線,本來就從未清晰。
ManifestOS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在這個科技與哲學交織的雨夜,一場關於自由意志與意識本質的對話,在新宿車站旁的便利店展開,我和她再次相遇
Thumbnail
2025/04/20
在這個科技與哲學交織的雨夜,一場關於自由意志與意識本質的對話,在新宿車站旁的便利店展開,我和她再次相遇
Thumbnail
2025/04/20
在臺北仁愛路一段的一間老唱片行裡,我和一個女孩相遇。她用獨特的比喻形容音樂,將旋律比作壓縮算法,將記憶比作頻寬。我們討論 City Pop,分析音樂結構,彼此產生共鳴。這次相遇短暫而美好,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同一個待解的謎題。
Thumbnail
2025/04/20
在臺北仁愛路一段的一間老唱片行裡,我和一個女孩相遇。她用獨特的比喻形容音樂,將旋律比作壓縮算法,將記憶比作頻寬。我們討論 City Pop,分析音樂結構,彼此產生共鳴。這次相遇短暫而美好,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同一個待解的謎題。
Thumbnail
2025/04/20
在臺北象山夜景的映襯下,我透過終端機指令,將自身情感模組「回滾」到初始狀態,進入一種冷靜的「觀測者」模式,並以此比喻人生的轉變與心境平靜。
Thumbnail
2025/04/20
在臺北象山夜景的映襯下,我透過終端機指令,將自身情感模組「回滾」到初始狀態,進入一種冷靜的「觀測者」模式,並以此比喻人生的轉變與心境平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炎炎夏日來到甜品店,點了兩碗不同口味的冰,雨雪口味代表淋上了砂糖水,白雪口味則是灑上了砂糖,雨雪正巧對應了男主角彰來自下雪的國度,好久沒見到的雪,化在了女主角百合的口中顯得格外珍貴;白雪則似那開滿山谷的白百合,讓彰想起了無法再見面的妹妹奈美,將思念寄託於眼前的愛人,即使他們所處的時代沒有哈密瓜或草莓
Thumbnail
炎炎夏日來到甜品店,點了兩碗不同口味的冰,雨雪口味代表淋上了砂糖水,白雪口味則是灑上了砂糖,雨雪正巧對應了男主角彰來自下雪的國度,好久沒見到的雪,化在了女主角百合的口中顯得格外珍貴;白雪則似那開滿山谷的白百合,讓彰想起了無法再見面的妹妹奈美,將思念寄託於眼前的愛人,即使他們所處的時代沒有哈密瓜或草莓
Thumbnail
隨著時間的推移,陳默和雨馨的感情越來越深厚。他們一起度過了高三的緊張時光,一起迎接了大學的挑戰。雖然他們選擇了不同的城市上大學,但彼此的心依然緊緊相連。 每當假期來臨,他們總是會回到那個熟悉的校園,回到最初相遇的地方,重溫他們的美好回憶。他們的愛情,就像那場秋雨一樣,滋潤著彼此的心靈,讓他們在成長
Thumbnail
隨著時間的推移,陳默和雨馨的感情越來越深厚。他們一起度過了高三的緊張時光,一起迎接了大學的挑戰。雖然他們選擇了不同的城市上大學,但彼此的心依然緊緊相連。 每當假期來臨,他們總是會回到那個熟悉的校園,回到最初相遇的地方,重溫他們的美好回憶。他們的愛情,就像那場秋雨一樣,滋潤著彼此的心靈,讓他們在成長
Thumbnail
他緩緩向她走近,每一步,心都多了一拍⋯⋯
Thumbnail
他緩緩向她走近,每一步,心都多了一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