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別名嶺東,這片古老土地滋養了無數傳奇。
台中「嶺東科技大學」的名字,便來自兩位創辦人的祖籍潮汕,再因校址位於成功嶺東麓而得名。
對台灣人來說,潮汕最熟悉的大概是那一碗熱氣騰騰的「潮汕砂鍋粥」。但真正踏上潮汕,才發現這裡的味道,遠不止一鍋粥的溫柔。
如今的潮汕,被劃分為三個城市:潮州市、汕頭市、揭陽市。
地方語言是潮州話,因地緣靠近閩南,與閩南語有些相通。
當年到馬來西亞授課時,認識了許多潮州裔朋友,他們說起潮州話,語調柔中帶韌,像海風拂過礁岩。
潮汕人,向來以經商著稱,被譽為「東方的猶太人」。李嘉誠、馬化騰,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這片土地的驕傲。

(汕頭濱海大道一景,前方是經濟特區)
潮汕,也是中國最早與深圳、廈門並列設立經濟特區的地方之一,曾經滿懷希望,想憑藉全球龐大的潮州僑胞資源重振家鄉。
然而,2000年一場騙稅案,讓潮汕背負上「騙子之鄉」的惡名,各地城市政府發文封殺,連順口溜也未曾寬待:「這裡什麼都假,只有騙子是真的。」
歷史風雨如潮,潮汕人卻仍選擇迎風而立,一點一滴,重新出發。
這次我來潮汕時,正值汕頭準備承辦第三屆亞洲青年運動會。
原本這場亞青會該在2017年舉辦,但斯里蘭卡、印尼雅加達相繼放棄,最終由汕頭接手,改到2021年登場。
為了迎接亞青會,整座城市如火如荼翻新:老屋拉皮,古城修護,新街整理。

改建完成的區域,將來會打造成「老城商業步行區」;

尚未修復的舊房子,門口貼上「危樓」兩字,等待重生。
這幾天,我除了在街頭巷尾尋味牛肉火鍋,就是騎著租來的電動單車,在城市裡穿梭拍照。

潮汕的天空低垂著,街道彎曲而悠長,每一磚每一瓦,似乎都在低聲講述著一段段滄桑往事。

潮汕地方戲曲稱為【潮劇】,是中國南方五大戲曲之一。
你若熟悉台灣的歌仔戲,只要腦海中疊加一層更南洋、更細膩的韻味,就能想像出潮劇的模樣。
由於潮州人移民遍佈世界,潮劇也成為全球影響力極大的戲種之一,隨潮人行走四海,唱響四方。

行走間,我還特別造訪了【存心公館】,這是民國時期潮汕地區著名的善堂,在日本侵華時期,面對大飢荒,它不僅救濟災民,還興建學校,維持地方秩序,成為當地人的精神支柱。
一座善堂,承載著一座城的溫度與記憶。
至於潮汕牛肉火鍋?自然不能錯過!

這幾天,我連續拜訪了當地排名前幾的火鍋老店。
薄如蟬翼的鮮切牛肉,輕涮幾秒即熟,入口鮮甜滑嫩。
手工牛丸彈牙有勁,每一口都彷彿是牛肉的狂想曲。
潮汕人對牛肉的講究,細到每個部位、每道切法,都是一門藝術。


走在潮汕這片土地上,我感受到的不只是食物的香,也有歷史的沉、城市的韌。
——潮汕,一鍋火鍋煮不盡滄桑,一段古巷藏不住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