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紹的這位是在 Google 上班的行銷仔,同時也是一位創作生產力主題相關的百萬YouTuber—Jeff Su。
Jeff 的頻道都是全英文,內容本身大概分成求職、如何更有生產力、簡單 AI 應用系統⋯一開始創立頻道初衷就是為了幫助大家求職面試更順利,加上自己其實也喜歡整理數據、本身就是管理顧問,好於教學。
聽了他在大人學頻道的訪談,裡面提到了運用時間的方法:
每日最重要的事 the daily highlight :找到每天一定要做的事情,不一定是工作,可能是家務、人際關係的維運。
ex:完成簡報、打電話給一個老朋友。
接著一定要在日曆上把任務放進行事曆,預留做這件事的時間,有助於把任務時間化!
(過去很常就寫在待辦事項上而已,導致事情沒有被完成)
現在對我來說最有持續性的事情應該就是運動了吧!
假日的早上都一定會預留時間讓自己去 worldgym 上團課,也已經變成了當日滿重要的 highlight!
運動對我來說已經變成習慣,也覺得一整天至少完成這件事同時也獲得了健康。
btw 賈伯斯的運用時間方式,則是問自己:「如果今天是生命最後一天,我想完成什麼事?」
訪談中也討論了怎麼建立習慣,這邊的解方是:花兩週搭建、培養一個習慣,一個就好。讓這件事變成自然發生,再去進行下一個。
人總是不能太貪心,一次建立一個習慣就好。
每個生產效率仔都有自己建立的一套系統,用來管理規劃人生,Jeff 自己工作時用的是 CORE 流程。
Capture 想到靈感,把它丟在手機、電腦、寫下來
Organize 靈感有不同的種類,需要分類在不同的框架
Review 回顧一下這些任務
Engage 執行任務
並且他把這些流程系統都做成 Notion ,所以規劃完就可以在這裡一站式紀錄並完成自己的每日任務。
我覺得這些工具最終還是回歸到什麼對自己是最有效的?
其實我之前用 Notion 原本是想拿來寫感恩日記,但現在的情況是我的日記也有寫在 iPhone 裡、Notion 反而很少(終究還是四散了)
也不是每一天都紀錄,反而是一陣子的總結,但真的應該先從至少先記錄在同一個系統開始,也是方便以後查找這些歷史資料。
最後,分享一下 Jeff 也有討論到關於成功的定義。
身為創作者,最擔心的就是沒人看。但回歸到問題初衷,這是因為動力來自於外在(點閱率、訂閱數、觀看量),而真正讓你願意做的持久的反而是內在目標(每週上傳一則影片、每月更新X次文章),那些即使不付錢給你你也願意做得很開心的事。
自媒體的初衷或許都是源自於那個源源不絕的分享慾,一直寫下去是為了自己、為了做這件事而感到進入心流狀態的自己。
對我來說,寫下想法這件事已經快要變成習慣啦!真是可喜可賀!希望自己繼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