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朝日放送 報導製作局 2025年4月9日
本系列《走向「有事」的盡頭》,探討圍繞沖繩的有事情境與國際關係等問題。本篇延續上次從美國進行的採訪報導。這次將介紹美國被視為偏共和黨立場的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的觀點。包括核武使用與各國因應措施等,美國如何討論此議題對日本、尤其沖繩所帶來的影響?
玉城知事(2023年):「所謂『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這句話,我認為已經開始危險地脫離現實而獨自發展了。」玉城知事去年9月訪美,為期一週的行程始於在位於華盛頓、被視為共和黨系的哈德遜研究所發表演講。
該研究所近日發表了一份針對西太平洋地區美軍基地的分析報告。報告指出基地的脆弱性,例如缺乏可保護飛機免於攻擊的掩體,並說明山口縣的岩國基地僅需10枚飛彈就可能被癱瘓。
沃爾頓(Timothy Walton):「位於沖繩與日本其他地區的美軍基地,現在面臨的威脅,遠比1990年代時更加嚴峻。」報告撰寫人之一的沃爾頓這樣表示。
塚崎記者:「這裡是嘉手納美軍空軍基地。我們可以看到幾個戰鬥機用的掩體。」
嘉手納基地在台灣有事時,預期將成為日美聯合行動的重要據點。
沃爾頓如此說明沖繩基地現況:

沃爾頓:「本報告未將嘉手納與普天間基地與岩國基地等同評估,沖繩的美軍基地可以說更為堅固。然而,沖繩地處鄰近中國,若發生衝突,中國可能對其投入大量武器。可見,在沖繩與日本南西諸島,急需加強防禦能力。」
在指出美軍基地脆弱性的同時,近年美軍與自衛隊的訓練方針也轉向讓部隊分散運用,包括民間機場在內。沃爾頓解釋這是為了提升作戰效果:
沃爾頓:「若美軍部隊能分散至民用、商用、軍用等多種機場,將有助提升作戰效果。這會使中國不得不從原本鎖定少數目標,轉向對付多個分散目標。例如先從C130運輸機或直升機等飛行器開始進行防災物資的運輸訓練,戰時也能迅速供應物資。一旦安全與操作標準確立,也能擴展至更高級別的軍機使用。」
美方規劃讓部隊分散部署至日本各地,同時更令人擔憂的是美中「核衝突」的可能性。
與沃爾頓一樣在哈德遜研究所任職的研究員村野將,對於台灣有事時「核武器牌」的使用如此表示:

村野將:「中國可能會以執法船包圍台灣周邊,再以中國海軍從外圍包圍,逐漸建立類似海上封鎖的局勢。若美國意圖打破這道封鎖,雖不確定中國是否真的會動用核武,但它有可能擺出會用的姿態。像是對太平洋進行彈道飛彈試射,或針對美國與協助美台防衛的日本施加心理壓力──讓他們懷疑:若我們介入,是否會遭中國核攻擊?這樣的威脅足以讓他們卻步,這種策略是可以想見的。」
在烏克蘭、中東等地危機未止之際,若台灣有事發生,村野也說明美國可能動用核武的情境:
村野將:「目前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常規戰力未必優於中國。一旦戰事爆發,美軍可能在前幾日就耗盡珍貴的遠距精準導引武器。屆時,美國可能被逼入不得不動用核武才能阻止中國進攻的局面。」
村野認為,若台灣有事發生,政府應誠實向國民說明可能發生的事:

村野將:「日本將面臨兩個選項──其一,是即便面對中國的常規與核恫嚇,也要建構出可有效反制的反擊與防衛能力,並選擇與美軍合作保衛台灣;其二,是屈服於中國威脅,不參與美方行動,導致台灣被奪,日後面對中國的威脅更直接。現今美中對立下,台灣就是西太平洋軍事平衡的最前線,而日本與沖繩等南西諸島正是下一條防線。我們可能不得不把防線退至保衛日本本土為優先。政府雖難以明言,但應該誠實告訴國民:與美協力防衛台灣,比袖手旁觀更值得冒險。」
村野也從戰略角度強調南西諸島的重要性:
村野將:「無論如何,日本本土,尤其南西地區,作為作戰基地的角色將持續存在。我們應該增加,而非減少這些據點。不只是沖繩,應擴展至日本全國各地。未來,地方政府與其他地區也須分擔安全保障的責任,如此才能達成沖繩負擔相對減輕的局面。我們要的是全國性地為日本安全分擔責任──這將有助於整個印太地區降低來自中國的安全風險,也能提升整體的相對安全,對中國而言也將更難進攻。」
村野對於台灣有事帶來的風險與負擔提出警告。他指出,若政府始終未對此做出明確說明,民間根本無從展開外交、防衛與居民安全的討論。
台灣有事將牽動的不只是沖繩這個長期承擔基地負擔的地區,更涉及整個日本的風險。
在強化防衛力量的同時,在討論任何強硬方針之前,我們更需要全國性的當事者意識──理解這些風險,是全體日本人共同承擔的責任。
本系列針對台灣有事從軍事視角進行了兩回報導,下一回將從外交視角切入,探討美中日三方圍繞台灣問題的關係與專家分析,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