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史漫畫年表:改變未來的100項發明與發現》(上下兩冊) ——我們之所以能好好活著,是因為以前的人一直搞砸?

lemon li-avatar-img
發佈於檸檬工具書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如果有人問:「我們怎麼走到今天的?」  

我覺得丟這套《科學史漫畫年表》給他,

是個蠻好的主意XD


這套分成上下冊的漫畫年表野心不小,

從宇宙爆炸以來,

所有「人類發現了什麼、

又發明了什麼」的過程,

通通攤開給你看。



raw-image

🔸上冊講宇宙、生命、知識,

下冊談發明、社會與生活。

聽起來像無聊的擺開,

但實際打開後你會發現,

它不「填鴨」,而是「帶路」。


它帶我們進一間又一間實驗室,

看地面上的粉筆、桌上的顯微鏡、

口袋裡的塑膠小計算機,

然後很老實的讓我們知道,

這些東西,來得一點都不容易。


🔸書的排版很聰明,

每一格上方是年表,下方是漫畫敘事。

風格介於「可愛」與「不煩」之間。

重點是,它知道知識才是主角,

所以把畫面讓給事件、人物和背後的思考。



raw-image

🌕我們來看看「探測月球」,  

從伽利略的望遠鏡到阿姆斯壯的腳印,

再到現代的嫦娥號,

用時間線一一標記關鍵里程碑,

也畫出不同角色在當時的技術限制下,

如何試著接近月球這顆冷冰冰的球。

看得到一堆小小角色皺著眉想辦法的樣子,

也看得到成功登陸月球後的歡喜畫面。



raw-image

🔬轉進「傳染病學」的單元,

人們如何從飽受病因不明的痛苦,

到發現細菌、發展疫苗與抗生素。

漫畫裡,從顯微鏡下的結核菌,

到細菌學家發現青黴素,

完全不賣情懷,

但讓我重新對疫苗多了太多敬意。



raw-image

🦖得說說我最愛的「恐龍學」,

這鐵定是本書最溫柔的幽默展現,

(我不排斥是我個人偏愛)  

第一個框框還在拼圖似的復原骨頭,

問著大象媽媽是誰家孩子?

下個框框出現超巨大斑龍復原圖。

隨著每個時代的遞進,

「恐龍」的拼圖越拼越完整,

曾經「被誤解的恐龍」也是學術的進步,

這讓我們記得:錯,也是一種前進。


raw-image

🎨看看「書寫工具」與「繪畫技法」的篇章,

看似文藝,實則滿滿的科學原理。

從泥板、羽毛筆、鉛筆到摩擦筆;

從壁畫、油畫、網版印刷到電腦繪圖,

每種方式背後都是材料科技與工具改良史。

每個跨頁都默默傳遞:

創造力的背後,其實是科技在撐腰。


raw-image



raw-image

🎮到了下冊, 看看「電玩遊戲」這一章,

從紅白機、掌上型主機、3D遊戲機,

漫畫角色手握搖桿,

神情從「這怎麼玩?」變成

「竟然可以這樣玩!」

娛樂科技遠比我想像的更驚人。



raw-image

☎️「電話」的變化也值得慢讀,  

從貝爾拉著電線做實驗,

到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

漫畫一格格展示著器材的變遷。

畫面簡單但節奏順暢,

讓人秒懂溝通的「距離」,

是怎麼慢慢拉近的。



raw-image

🗼「各國的巨大建築物」與「橋梁」單元,

這兩章對於空間設計迷來說是一種小狂喜。  

可以看到不同時代的工程進步,

巴黎鐵塔不是為了浪漫而建,

杜拜塔也不是光為了高。

橋梁除了連接兩地,

也連接技術、材料、算式和嘗試。



raw-image

💰我很喜歡的「自動販賣機」這篇,  

原以為只是一個讓人投幣買東西的機器,

但書裡從最早的「水的自動販賣機」、

口香糖自動販賣機⋯⋯

一路講到電子支付自動販賣機,

原來自動化技術不只存在於工廠,

早就影響了我們的日常選擇權。



raw-image

兩本書總共有兩百項發明與發現,

不用一口氣讀完,興趣來時翻翻,

或者好奇心冒出來時找找答案。


💡這套書給我很多「理解的瞬間」,

看到一項技術從模糊變清晰,

從笨拙變得洗鍊,

那種「原來是這樣」的頓悟,

不會讓你熱淚盈眶,

但會讓你停下來,多看兩眼。


📜書中每頁都在理科與人文之間的分界線上, 

不過它知道自己是科學史的入門,

不是戲劇,也不是文學,

但它不乾,不硬,也蠻好吃(?)。  

它的態度就是——

這是我們知道的,這是我們走過的,

這裡有年表、有證據、有圖像。

翻得越多,就越清楚現在的我們,

踩在多少過去的試驗上。


書末的「再多介紹一些」單元很值得慢看,

一排排人物名字後是他們實際做過的事,

可以看到那些改變歷史的科學家們,

簡單的幾行介紹,卻為我們帶來莫大的幫助。


💡知識不總是從定理或公式開始。

有時它從一個失敗的嘗試冒出頭,

有時只是對日常的一點好奇心。

這些知識,從來不是教科書的專利,

而是每天生活裡,悄悄出現的答案。


這是一本知識書,是一本科普書,

但它也有一點像一台時光機、一幅地圖、

或者說是一張工作流程圖,  

它讓我們知道,

我們腳下的地是怎麼一層一層鋪出來的。

  

《科學史漫畫年表:改變未來的100項發明與發現》(上下兩冊)

作者|Gakken(学研プラス)

譯者|劉子韻

出版|小熊出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檸檬的家
73會員
487內容數
繪本,顧名思義就是圖畫佔比較大的書籍。常有人說,繪本是給孩子看的,而我認為繪本沒有年齡的限制,它只是眾多書籍類型中的一類。字數越少的書籍,想要傳遞訊息越不容易。所以。我想在這個專題中介紹我喜歡的繪本,和所有人分享。
檸檬的家的其他內容
2025/04/01
💛這本書是給我自己的一帖藥, 隨時可以服用的那一種。  封面上的女孩輕盈漂浮在水面上, 像是被藍色的海水擁抱, 也像是任由自己隨波逐流。 那種靜謐的姿態,彷彿在告訴我: 「這樣的你,也是被需要的。」   💛書名《這個世界需要敏感的你》, 是在用一種溫柔
Thumbnail
2025/04/01
💛這本書是給我自己的一帖藥, 隨時可以服用的那一種。  封面上的女孩輕盈漂浮在水面上, 像是被藍色的海水擁抱, 也像是任由自己隨波逐流。 那種靜謐的姿態,彷彿在告訴我: 「這樣的你,也是被需要的。」   💛書名《這個世界需要敏感的你》, 是在用一種溫柔
Thumbnail
2025/03/19
🤖今天聊的這本書,乍看書名, 可能會以為這是一本給孩子看的科普書。 事實上,我覺得這是本10歲以上都該看的書。 🤖從封面開始,就流露出一股親切感。 彷彿在對讀者招手: 「來吧,AI是你生活的一部分。」 一座城鎮遍布著 AI 的身影: 自動駕駛車輛、機器人商店員、智慧
Thumbnail
2025/03/19
🤖今天聊的這本書,乍看書名, 可能會以為這是一本給孩子看的科普書。 事實上,我覺得這是本10歲以上都該看的書。 🤖從封面開始,就流露出一股親切感。 彷彿在對讀者招手: 「來吧,AI是你生活的一部分。」 一座城鎮遍布著 AI 的身影: 自動駕駛車輛、機器人商店員、智慧
Thumbnail
2025/03/18
💛一直喜歡大米,她有著白煮蛋般的感覺, 純白的善良占多數,嫩黃的內裡占一部分, 這得是認識一陣子的粉絲才能說出來的。 當大米有了新書,我根本不知道內容, 就無腦購入了(這樣才會有簽名啊!) 讀完後,我覺得這本書像是: 一場對人生的整理、一場對自己的審視,
Thumbnail
2025/03/18
💛一直喜歡大米,她有著白煮蛋般的感覺, 純白的善良占多數,嫩黃的內裡占一部分, 這得是認識一陣子的粉絲才能說出來的。 當大米有了新書,我根本不知道內容, 就無腦購入了(這樣才會有簽名啊!) 讀完後,我覺得這本書像是: 一場對人生的整理、一場對自己的審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唯有在自己熟悉趨勢的狀況下,你知道自己欠缺什麼?再讓新商品融入自己的生活中......
Thumbnail
唯有在自己熟悉趨勢的狀況下,你知道自己欠缺什麼?再讓新商品融入自己的生活中......
Thumbnail
在這個目前感覺起來是由人類主宰的世界 科學發展的原因或許是因爲人想要自然的資源可以更好的爲我們所用 可以回過頭來更貼近生活ㄧ點,討論社會與我們感受到的就好 現實中比較殘酷的ㄧ個規責會是 :每個生命雖然都是獨特的,但不會有特例 或許你可以舉出許多特例,但在仔細想想本質上真的有特例嗎 本質包
Thumbnail
在這個目前感覺起來是由人類主宰的世界 科學發展的原因或許是因爲人想要自然的資源可以更好的爲我們所用 可以回過頭來更貼近生活ㄧ點,討論社會與我們感受到的就好 現實中比較殘酷的ㄧ個規責會是 :每個生命雖然都是獨特的,但不會有特例 或許你可以舉出許多特例,但在仔細想想本質上真的有特例嗎 本質包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第七週回覆心得與感謝文 (下)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第七週回覆心得與感謝文 (下)
Thumbnail
人類圖最近好像很火,不是沒有原因的。 畢竟世界改變太快,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上困境,都會對人生感到迷惘。 這篇談一下,我和人類圖的淵源,以及該怎樣理解人類圖,因它貌似很複雜。 我和人類圖的淵源: 我買的第一本人類圖書籍,是金黃色封面的這本「人類圖,找回你的原廠設定」,當時在書店見到。 這本書的下
Thumbnail
人類圖最近好像很火,不是沒有原因的。 畢竟世界改變太快,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上困境,都會對人生感到迷惘。 這篇談一下,我和人類圖的淵源,以及該怎樣理解人類圖,因它貌似很複雜。 我和人類圖的淵源: 我買的第一本人類圖書籍,是金黃色封面的這本「人類圖,找回你的原廠設定」,當時在書店見到。 這本書的下
Thumbnail
https://joyying888.blogspot.com/2018/10/123.html 00:03 ➠不只有一個地球 02:25 ➠人類有一個世界毀滅於核子大戰……。 04:50 ➠人類內在世界的探索與演化
Thumbnail
https://joyying888.blogspot.com/2018/10/123.html 00:03 ➠不只有一個地球 02:25 ➠人類有一個世界毀滅於核子大戰……。 04:50 ➠人類內在世界的探索與演化
Thumbnail
本文探討關於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躍進發展,包含人類的發展速度、社會體制、政治力量、資本和宗教體系等方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闡述了人類面臨的挑戰和變遷。
Thumbnail
本文探討關於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躍進發展,包含人類的發展速度、社會體制、政治力量、資本和宗教體系等方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闡述了人類面臨的挑戰和變遷。
Thumbnail
當人們最終能夠以清晰的認知來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時,他們發現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人類未能成為他們可能成為的人,對世界的濫用也清晰可見。這一啟示使他們尋求一種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體系。革命的原因和人類的不服從也被討論。
Thumbnail
當人們最終能夠以清晰的認知來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時,他們發現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人類未能成為他們可能成為的人,對世界的濫用也清晰可見。這一啟示使他們尋求一種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體系。革命的原因和人類的不服從也被討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