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始帶路,不只是解答|ArtMind to Biz 第三部曲

我開始帶路,不只是解答|ArtMind to Biz 第三部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顧問到引路人,從「幫你做」走向「陪你練習」


一|我不再想只是「解決問題」,我想陪一個人變得更有力量

有一段時間,我被很多人稱為「問題解決型顧問」。

我確實很會找問題的核心,也能設計策略架構、規劃品牌路徑。


但後來我發現一件讓我心裡有點空的事──


有些客戶走了一輪方案,生意變好了、品牌清晰了,卻在下一次遇到新挑戰時,又回到原點。

我開始懷疑:

「我是不是幫了他們當下,卻沒有真正幫他們變成一個『可以自我引導』的人?」

這讓我開始調整顧問的角色──


我不再只是輸出策略,而是把「怎麼思考、怎麼判斷、怎麼重新找到光」的方法,教給他們。


那是我從顧問變成引路人的轉捩點。


二|「練習」這個詞,讓我找回人的節奏

在某次個案裡,一位創業者面對轉型壓力,焦慮到無法睡覺,


我本來想拉他進一套完整的策略重組,但我停下來問了自己一句話:


「他現在需要的,是架構,還是一種可以自我承接的節奏感?」

我當下改變策略,只帶他做一件事──


每天用 O-Q-D-R-E 寫一段 5 分鐘的觀察筆記。


一週後,他回來跟我說:

「我開始不那麼怕混亂了,因為我知道,我有方法慢慢走出來。」

這讓我真正理解:

很多人不是沒有答案,而是不知道怎麼陪自己練習出答案。


所以我想打造一個場域,不是輸出「標準解」, 而是邀請每一個人「在自己的節奏裡,看見自己的解」。


那,就是「光之練習」的原點。


三|我創造了一個容器,讓會發光的人聚在一起

光之練習,不是一個品牌,而是一種空間感。

我想讓它像一盞燈,溫柔但穩定,照著那些在現實裡打仗、又不想失去靈魂的人。

有些人是創業者、有些是轉型中的個人品牌、有些是顧問型工作者、也有創作者本身。

但他們有一個共通點:

「他們的心裡,都還留著一點點相信——相信自己可以,不只活著,還能發光。」

而我創建 O-Q-D-R-E 模型,不只是為了解決品牌策略問題,


而是希望它成為一種「自我陪伴與實踐的路徑」。


因為這一路上,我最深刻的體會就是:

「有一種成功,不是衝最快、做最大,而是你知道你是誰,然後用那個真實的自己,持續往前走。」


四|這是一個從方法,走到使命的旅程

這幾年,我的顧問工作從接案轉向建立自己的方法體系、開設陪跑型沙龍,也越來越常被問:

「你為什麼做這麼多事?」 「你的核心到底是什麼?」 「你想帶大家去到哪裡?」

我常常沉默了一下,然後這樣回答:

「我想做的不是打造一群靠我成功的人, 而是陪著他們練習,成為可以陪伴自己、也照亮他人的那種人。」

因為這條從藝術家到顧問的路,最終不是職業選項,而是一種存在方式。

我想透過這個沙龍,這個方法,這些對話,


慢慢建造一個「共感、共學、共走」的空間。


一群人,彼此不必完美,但可以一起變得更清晰、更穩定、更有力量。

raw-image



📎 文末小邀請|如果你正在創造某個品牌、經營某段事業,或是只是想找一種不那麼孤單的實踐方式,


我想邀請你,一起加入這場「光的練習」。 因為我相信,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光, 而這個世界,正在等著你把那束光活出來。


如果你想從頭回顧這三部曲:

📌 第一篇:我曾以為藝術與商業是兩條平行線

📌 第二篇:我開始學會翻譯,從藝術家成為顧問的路上

📌 第三篇(本篇):我開始帶路,不只是解答

現在換你了。


如果你要為你的人生三部曲命名,會是哪三段? 歡迎留言,我會親自看,也會一起走。


avatar-img
光之練習ArtMind to Biz
4會員
13內容數
黃暉展,愛發科技BD經營者、個人與企業品牌顧問。 運用自創的O-Q-D-R-E模型,結合市場趨勢與個人價值,協助個人及中小企業從混沌中提煉清晰,實現可執行、可成長的行動藍圖。 相信清醒而溫柔地前行,讓每一個選擇不放棄的人,都能在現實中練習成為自己的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文分享一位藝術家如何將其藝術思維與直覺轉化為一套可複製的商業顧問系統,並建立「O-Q-D-R-E模型」協助客戶釐清思緒、解決問題。從個案經驗出發,作者闡述如何將創作過程轉化為可操作的步驟,並強調藝術思維在商業領域的應用價值,以及自身從藝術家到顧問的轉型歷程。
一位藝術家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中掙扎,並最終找到藝術與商業共存的道路。文章描述了藝術家早期單純創作的狀態,以及接案後遇到的困境與迷惘,最後體悟到需學習商業語言將藝術轉譯給世界,並開啟新的創作與事業模式。
這篇文章探討在逆境中找到自身光芒的故事,從夢中收到來自未來的信開始,到在雨巷中體悟自我力量,最終匯聚成光海的意象。文章鼓勵讀者在黑暗中堅持,成為自己的光,並提供寫信給未來的自己的小行動邀請。
0/5也許我們需要好好哭一場
本文分享一位藝術家如何將其藝術思維與直覺轉化為一套可複製的商業顧問系統,並建立「O-Q-D-R-E模型」協助客戶釐清思緒、解決問題。從個案經驗出發,作者闡述如何將創作過程轉化為可操作的步驟,並強調藝術思維在商業領域的應用價值,以及自身從藝術家到顧問的轉型歷程。
一位藝術家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中掙扎,並最終找到藝術與商業共存的道路。文章描述了藝術家早期單純創作的狀態,以及接案後遇到的困境與迷惘,最後體悟到需學習商業語言將藝術轉譯給世界,並開啟新的創作與事業模式。
這篇文章探討在逆境中找到自身光芒的故事,從夢中收到來自未來的信開始,到在雨巷中體悟自我力量,最終匯聚成光海的意象。文章鼓勵讀者在黑暗中堅持,成為自己的光,並提供寫信給未來的自己的小行動邀請。
0/5也許我們需要好好哭一場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隨著夏天的腳步逼近,是不是也感覺到空氣中那股濕熱的黏膩感了呢?這種天氣下,如果還噴上秋冬常用的濃郁木質調或甜膩美食調香水,不只自己覺得悶,旁人可能也會有點「窒息」感。夏天,我們需要的是能帶來清爽、愉悅感受,彷彿一陣微風拂過的「降溫系」香氣! 但是,什麼樣的香水才適合夏天?
隨著夏天的腳步逼近,是不是也感覺到空氣中那股濕熱的黏膩感了呢?這種天氣下,如果還噴上秋冬常用的濃郁木質調或甜膩美食調香水,不只自己覺得悶,旁人可能也會有點「窒息」感。夏天,我們需要的是能帶來清爽、愉悅感受,彷彿一陣微風拂過的「降溫系」香氣! 但是,什麼樣的香水才適合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