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始學會轉譯,從藝術家成為顧問的路上|ArtMind to Biz 第二部曲

我開始學會轉譯,從藝術家成為顧問的路上|ArtMind to Biz 第二部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那些靈光乍現的直覺,也可以變成一套可以複製的系統


1|我帶著畫筆,進入了會議室

我記得第一次擔任顧問角色,是被一個品牌主邀請去參加內部創意策略會議。

那是一家剛轉型的設計品牌,團隊氣氛緊繃、策略混亂,老闆在最後一刻轉頭對我說:

「展,你看得比較多,你說說你怎麼看?」

我當下其實很慌張——我沒有管理碩士,也沒有顧問頭銜。

我只是靠直覺,拿起白板筆,畫了一個品牌輪廓圖。 用色塊比喻市場定位,用筆觸講敘事節奏,用空白表示策略斷裂的區塊。

說完那場會,我沒有留下什麼PPT,只留下一面被畫得像作品一樣的白板。

但隔週,那家品牌開始重新梳理內部角色、重組官網內容、甚至改了主視覺。

他們對外說:「這是我們顧問給的建議。」

而我才突然驚覺:

原來我一直以為只能用來創作的直覺與圖像思考,竟然能幫助企業看清他們的困境。 原來,我過去看展覽、拆創作、調色與敘事的邏輯,竟然能變成一種分析與轉化工具。

從那一刻開始,我不再只是藝術家。

我是一個,在商業場域裡,拿著畫筆當診斷器的顧問。



2|我重新定義「藝術思維」

很多人會把藝術與顧問、創作與商業當成對立兩端。

但我走著走著,開始發現一條通道:

藝術思維,不是專屬藝術家,而是一種「看不一樣、想得更深、組得更有創造性」的思考方式。

所以我把它寫成了一張圖。

不是概念圖,而是流程圖──

把創作時會經歷的過程,轉換為可操作的五個步驟,後來我給它一個名字:


O-Q-D-R-E 模型:Observe 觀察、Question 提問、Deconstruct 解構、Reframe 重構、Express 呈現

我一開始只是在用它幫客戶釐清混亂。


後來開始在課堂裡實驗這套流程,發現設計師懂、行銷人懂、品牌主也懂。


甚至很多人聽完說:「你這是創作者的專案管理工具吧?」

我笑說:「不,其實是靈魂的翻譯系統。」

這是一個從「藝術家內在語言」出發,走進「商業世界邏輯」的橋樑。


我不是放棄藝術,我是讓它有一個可以真正參與世界的語言版本。



3|從個案經驗,走向方法論

有一陣子我在輔導很多轉型中的創業者與品牌主。

他們的困難不是不知道要做什麼,而是面對混亂時「不知道怎麼思考、怎麼分類、怎麼做出選擇」。


我突然理解了一件事:

他們需要的不是更多資訊,而是一個「可以陪他們把思緒釐清的方法」── 一種既可以走心,也可以落地的架構。

O-Q-D-R-E 就像一張「思考地圖」,不是一步到位的解法,而是引導每個人找到自己的線索。


它不告訴你要怎麼做品牌,而是陪你找到:「你這次,該從哪裡開始。」


我最喜歡在 Reframe 的那個階段,看到一個人眼神一亮地說:

「啊!原來我可以這樣說我的故事。」 「原來我不是亂,而是一直沒有找到自己的框架。」

那一刻我感覺到——


這不是一場商業提案,這是一場靈魂與世界的重新對話。



4|尾聲轉折:我成為了一個能「翻譯創作力」的人

我曾經以為自己只適合待在畫室,只能靠作品說話。


但走到現在,我才發現:


我真正想做的,不是讓作品被看見, 而是讓更多創作的人,能「說出自己」,被世界理解。

這是我人生第二次創作,只是這次我創造的,不是一件作品,

是一個系統、一個流程、一種可以幫助更多人重新看見自己的方式。


我仍是一個創作者,

只是我的創作媒介,從畫筆變成了文字、課程、顧問流程, 從靜態的作品,變成動態的對話。


這一段從「純藝術」到「方法論」的旅程,

不是離開藝術,而是回到藝術的更深處: 去看見那個在現實世界中,仍然保有創造之光的人。

在牆壁上畫一個時空裂縫,看向更深處的星空,只為了尋找那顆遺失的.......

在牆壁上畫一個時空裂縫,看向更深處的星空,只為了尋找那顆遺失的.......



📎 文末小邀請|如果你也在尋找一套「幫助自己清晰思考」的創意方法,


歡迎訂閱【光之練習 ArtMind to Biz 的沙龍】, 這裡有一群人,和你一樣,正在用創作思維走進現實, 也在現實中,練習不失去靈魂地往前走。




avatar-img
光之練習ArtMind to Biz
4會員
12內容數
黃暉展,愛發科技BD經營者、個人與企業品牌顧問。 運用自創的O-Q-D-R-E模型,結合市場趨勢與個人價值,協助個人及中小企業從混沌中提煉清晰,實現可執行、可成長的行動藍圖。 相信清醒而溫柔地前行,讓每一個選擇不放棄的人,都能在現實中練習成為自己的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一位藝術家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中掙扎,並最終找到藝術與商業共存的道路。文章描述了藝術家早期單純創作的狀態,以及接案後遇到的困境與迷惘,最後體悟到需學習商業語言將藝術轉譯給世界,並開啟新的創作與事業模式。
這篇文章探討在逆境中找到自身光芒的故事,從夢中收到來自未來的信開始,到在雨巷中體悟自我力量,最終匯聚成光海的意象。文章鼓勵讀者在黑暗中堅持,成為自己的光,並提供寫信給未來的自己的小行動邀請。
0/5也許我們需要好好哭一場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在人生低谷中堅持下去的經歷與體悟,並鼓勵讀者在面對挑戰時,選擇勇敢留下。文章以真誠的筆觸,描寫了作者內心的恐懼、懷疑和疲憊,以及最終找到繼續堅持下去的力量。
0/5也許我們需要好好哭一場
一位藝術家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中掙扎,並最終找到藝術與商業共存的道路。文章描述了藝術家早期單純創作的狀態,以及接案後遇到的困境與迷惘,最後體悟到需學習商業語言將藝術轉譯給世界,並開啟新的創作與事業模式。
這篇文章探討在逆境中找到自身光芒的故事,從夢中收到來自未來的信開始,到在雨巷中體悟自我力量,最終匯聚成光海的意象。文章鼓勵讀者在黑暗中堅持,成為自己的光,並提供寫信給未來的自己的小行動邀請。
0/5也許我們需要好好哭一場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在人生低谷中堅持下去的經歷與體悟,並鼓勵讀者在面對挑戰時,選擇勇敢留下。文章以真誠的筆觸,描寫了作者內心的恐懼、懷疑和疲憊,以及最終找到繼續堅持下去的力量。
0/5也許我們需要好好哭一場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隨著夏天的腳步逼近,是不是也感覺到空氣中那股濕熱的黏膩感了呢?這種天氣下,如果還噴上秋冬常用的濃郁木質調或甜膩美食調香水,不只自己覺得悶,旁人可能也會有點「窒息」感。夏天,我們需要的是能帶來清爽、愉悅感受,彷彿一陣微風拂過的「降溫系」香氣! 但是,什麼樣的香水才適合夏天?
隨著夏天的腳步逼近,是不是也感覺到空氣中那股濕熱的黏膩感了呢?這種天氣下,如果還噴上秋冬常用的濃郁木質調或甜膩美食調香水,不只自己覺得悶,旁人可能也會有點「窒息」感。夏天,我們需要的是能帶來清爽、愉悅感受,彷彿一陣微風拂過的「降溫系」香氣! 但是,什麼樣的香水才適合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