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國99年因公務員分發到苗栗縣政府上班時,聽同事提到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起初認為不就跟一般進香活動一樣,沒什麼特別吧。後來大約105年左右,朋友聊到他曾有參加遶境,他是為了媽媽的健康問題去祈福,說也神奇,他媽媽病情真的好轉;另一次有感,是我父親生病,陳議員輾轉得知,他請秘書轉交給我白沙屯媽祖的壓轎金,說放家裡祈福,也是奧妙,父親的舊疾慢慢好轉。我是個不太相信宗教信仰的人,但不得不說,從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才真有體會。今年2025/5/1深夜看直播,已經是第四年的習慣,每次看都覺得有種感動,期盼第五年去參與,可能真的要趁年輕的時候,能走去走,實在佩服看到可能是我年紀兩倍的人也是勇腳的跟著媽祖走,真正與神同行的機會,白沙屯媽祖。

(筆者發現遶境與進香不同,已修正文章用語)
信仰的起點:白沙屯媽祖的進香傳統
每年農曆三月,大約新曆五月,苗栗通霄白沙屯拱天宮媽祖,帶領萬名信眾徒步前往雲林北港朝天宮進香,今年約31萬人報名,實際參與的人數一定更高,應該是全台灣最自由、最具啟發性的盛事,稱為「白沙屯媽祖進香」,不同於其他媽祖進香活動,白沙屯媽祖進香動向,由媽祖的超跑神轎的意旨來決定。

大家稱媽祖神轎為「粉紅超跑」,因轎布顏色為粉紅且移動快速靈活,轎子有時在田埂上飛奔,有時在市場中穿梭,甚至可能突然停駕於信徒家門前,會有一些感人的小故事,整趟路程來回超過400公里,從海邊到山區,從清晨走到深夜,有基本主路線,但媽祖實際走的路線是由信仰牽引,媽祖的下一步可能隨時轉進某個巷子或老房子。
「不預設、不干預」的進香方式,是白沙屯媽祖的獨特精神象徵,轎班感受媽祖搖晃意旨,以神轎的前後搖動、突然停駕等形式,來傳達神意。整個過程彷彿媽祖親自帶領信徒,走進人群,走入土地。
山邊媽祖同行,地方信仰的默契與陪伴
苗栗縣後龍鎮的山邊媽祖宮的「山邊媽」,每年與白沙屯拱天宮的媽祖共乘同一神轎,徒步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這項傳統已持續百餘年;白沙屯媽祖進香,山邊媽會在庒內巡視庄民,象徵對地方的庇佑與關懷。隨後晚間,於白沙屯拱天宮與白沙屯媽祖合轎,兩尊媽祖共乘神轎,展現深厚的信仰連結,成為地方上重要的宗教盛事。

山邊媽祖正式版
前往北港朝天宮期間,山邊媽與白沙屯媽祖的神轎行進方式各有特色,山邊媽神轎前後搖動,白沙屯媽祖則左右搖動,信徒認為是兩位媽祖在商議前行路線的象徵。(突然有種覺得可愛的感覺 XD )
回鑾時,兩尊媽祖在通霄秋茂園分轎,山邊媽返回山邊庄,展開遊庄活動,與庄民共享進香的喜悅與祝福,山邊媽祖與白沙屯媽祖共乘神轎進香的傳統,不僅是山邊庄民信仰的核心,也體現了地方社群的凝聚力與文化傳承。
一步一腳印,走在繞境路上的人與神
白沙屯媽祖進香是一場腳底與信念的試煉(真的!),每年看直播中參與的信徒每天早起,有時凌晨兩三點出發,一路步行十數小時,日曬雨淋不會退縮,雖然有追隨車隊、補給站和交通工具,但真正「用雙腳走完全程」,他們相信,唯有用身體去經歷、去痛、去累,才能真正感受到媽祖同行的庇佑與安慰。

山邊媽祖Q版
除了大路小路,白沙屯媽祖神轎有時也會指示選擇走水路,以前曾發生神轎突然改道,直接寮溪(濁水溪)情況,引發廣大回響,真的不是計劃好的行程,誰會自己搞自己啊,而是信眾與神明共同面對未知、跨越困難的過程,轎班以肩扛神轎涉水而行,即使濕透、寒冷,也從未動搖,你有這樣堅毅的精神嗎,有時真的會莫名感動落淚。
進香沿途也常有感動人心的時候,其實點進來看文章的您,也一定看過幾則感動的媽祖溫馨,從老人家到小小孩,尤其媽祖最愛小孩了,娃娃兵列隊的時候,媽祖都會特別給他們鑽轎底,就是這份關懷感,讓人備受感動,寫到這裡,想到北市剴剴案,實在讓人心痛,媽祖請保佑小孩們能平安快樂。
媽祖走過的地方,留下的是愛與堅持
白沙屯媽祖進香,是台灣特有的形式,祂已不只是神明,甚至轉變為生活的信仰,祂的關懷、堅持與思考改變(神轎指示),再看山邊媽祖的同行,百年以來沒改變,也不會因為白沙屯媽祖的名聲越來越大,就把好姊妹放一邊,講到這裡,真的是要自己體會,祂帶給人們的正向態度,以引領著成千上萬的信徒走過艱辛與困難。

媽祖不會說話,卻以停駕、轉向、落轎來傳遞慈悲,香燈腳沒有差別區分,媽祖也沒有分別心,大家以腳步、汗水與眼淚去回應,我是沒有特別信仰,到現在也是不喜歡陣頭跟鞭炮,這場遶境的陣頭跟鞭炮,都是外來,所以才會特別覺得白沙屯與山邊媽祖進香是唯一個人覺得可以參與,如同最前面說的,有是打架、攔轎、爭吵,暴戾之氣,我傻眼貓咪了...純屬個人觀感,我也相信絕大部分的人不會支持打來打去的宗教活動吧。
回到感受白沙屯媽祖,真正是一股撼動人心的力量,是台灣人深層的人文精神最後,媽祖走過的,不只是道路,而是一個對希望、勇氣與互助的實踐。這條信仰之路,永遠在進行中,也永遠屬於每一位願意同行的人,祝大家與媽祖同行,前途光明!
本文媽祖圖片取自白沙屯媽祖與山邊媽祖網站,為志工熱心架設與製作,各位讀者若需要更詳細閱讀,可至以下網站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