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信念|聊聊

2024/03/2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年是我第二次參與白沙屯媽祖進香,不同於去年從北港朝天宮開始,連續參與了三天到通宵慈后宮;今年只有參與一天(3月25日),徒步從苑裡火車站走到通宵慈后宮。



我不敢說我是信眾,只敢說自己是個去湊熱鬧的人、是去體驗台灣民間信仰文化的人。

雖然參與一樣的活動,但是過程中變數好多,所以也依然覺得有趣且感動。今年是第一次鑽轎,而且還鑽了兩次。

趴跪在地上的時候,有一種實在感,雖然只有短短幾秒,但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機會體驗,讓我獲得這層理解,是我最靠近西藏人對於朝聖拉薩的感觸。風餐宿露、五體投地,一路磕長頭,用身體一步步的丈量大地,內心唯一祈求的,是六道眾生離苦得樂。

參與白沙屯媽祖進香,讓我最最感動的依然是看到很虔誠的眼神的時候;還有一個瞬間,大家在排鑽轎,鑽轎結束後,一位大姐站起,從我身邊走過,我聽到她說:「發油飯」真的也是差點哭出來......。


大姊是當地居民,她趴跪在地等候媽祖的位置,就在自家門前,這對沿途的住民來說是幸運的,因為已經兩年沒有走這條街了。鑽轎的禮節是,媽祖過後,信徒需要站起,然後轉身向媽祖雙手合十表達感謝。於是乎,我聽到的那句「發油飯」,正是大姊覺得能量滿滿的被祝福後,轉身繼續做自己該做的事:佈施。

每每我雙眼聚焦的,總是停留在信眾身上。時間在他們身上,明顯感受到是靜止的,在他雙手合十,虔誠祈求的時間裡,和現場的喧鬧,進入了平行時空。嘴裡的念念有詞,配上眼眶打轉的淚,他的信仰,允許了他在此刻柔軟。

「堅強」、「韌性」,是我對台灣人的刻板印象。


除了感動,我也感到許多的矛盾。而這個矛盾,似乎也正是台灣這片土地的性質所塑造出的社會氛圍。

我們的文化沒有教我們大聲說愛,但是沿路上,你會聽到很多句的:「媽祖,媽祖,我愛你」;我們的生活文化教會孩子要愛媽祖,但是在生活中的很多時刻,廟會活動卻又被視之為次文化;我們的經濟基礎立基在許多工業活動之上,而社會對工業產生的污染嗤之以鼻,但是進香過程中的鞭炮、煙花,卻壯觀的像是空污現場、火災現場,而穿梭在煙霧中的人們,也像是會移動的空氣清淨機。

我們的過度方便,已經豢養我們其實沒有足夠的耐心等待不方便的時刻、不方便的人。但是信仰恰恰可以補上我們不足夠的耐性。

我不確定我的宗教信仰是什麼,就像我還是不太認識自己究竟擅長什麼。


我想借用《底層邏輯》這本書的概念與命名,來定義說明「底層信念」。底層信念是我們如何活著所遵循的準則,我們的一切行為,都來自於底層信念,而底層信念的基礎,是信仰。

那信仰是什麼?2023年我下的註解是:在這場盛典裡,我真正看見了生命,不是快樂、財富、痛苦、功名,生命其實就是生命,而人,其實就是人。

2024年,我所認識到的信仰是,信仰能夠讓我們擁有耐心去等待,同時允許自己還沒準備好、允許自己在汲汲營營為生活奔波的日子裡,還能脆弱。

上週看了紀錄片《宮崎駿的十年瞬間》,宮崎駿說的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好煩啊煩死了。複雜的東西就是會讓人很煩,但是世界上所有複雜的東西都是這樣。沒有東西可以煩惱,你也會開始找事情來煩惱,因為這才是人生。如果你勸我別做了,那我會叫你閉嘴」。

我覺得信仰同時也是造就經濟活動的基礎,因為當生命沒有意義,我們便會一直去找意義。可是當我們認清了生命本身而言真的沒有意義的時候,我們開始能夠停止內耗,好好的生活,於是便有了社會經濟活動,因為經濟能夠運作的源頭,是有越來越多人看見了需求、並且付出。

套用《誰來晚餐》(跟家人一起工作好難?二代接家業做醬油,父子婆媳相處都卡關)中的一句話,做結尾:「你不覺得為這個世界想想它的需求,也是一件很溫柔的事情嗎?」

所以信仰,應該就是有好好看見自己的需要、看見別人的需求吧。

儘管矛盾,卻也是穩定社會的力量,畢竟它是社會發展的源頭。


raw-image
208會員
184內容數
關於影像的省思,也關於在生活裡浮沉的方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