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德·霍普金斯( Claude C. Hopkins,1867–1932 ),綽號「CC」,被譽為現代廣告學的奠基者之一。他的一生,是將廣告從藝術提升為科學的過程。他的理念、實踐與創新,至今仍影響著全球廣告行業的思維模式與操作方式。
霍普金斯七歲時便開始從事傳道工作,但他對家中嚴苛的宗教氛圍深感壓抑。成年後,他進入比謝爾地毯掃除器公司,幫助公司建立了系統性的銷售策略,使其產品在市場上幾乎無人能敵。此後,他先後為史威夫特公司的速普博士藥品、蒙高模利瓦得百貨、利滋啤酒等撰寫廣告文案,並迅速建立起業界聲望。
41歲那年,廣告大亨阿爾伯特·拉斯克爾拉攏他到羅德·湯姆斯公司,為其擔任廣告撰稿人,年薪高達18.5萬美元,相當於今日的200萬美元。
霍普金斯在那裡一待就是18年,貢獻無數經典案例。霍普金斯是個工作狂,經常工作到清晨,甚至把禮拜天當作最好的工作日。因為當天不會有人打擾他。他的文案推動了眾多產品的銷售,包括百普素登牙膏、巴摩利夫肥皂爛各式汽車品牌等。他發明了多種廣告技術,如鋪貨測試、行銷實驗、優惠券派送、樣品發放等。他是從不妥協的執行者,不斷測試新想法來尋找更好的結果,儘管他一直講不出「實驗的發現和一般觀察結果的界限在哪裡」。
他堅信廣告的目的不是博得掌聲,而是刺激銷售。他批評那些追求風格與表現的文案人忘了自己其實是銷售員。
對他來說,一則廣告應該講述完整的故事,並直接面對消費者需求。
早年的貧苦生活使他能夠真正地認識平常的消費者在購物時的想法。將95%的大眾當成主要對象,透過傾聽與觀察了解他們真正的想法。他認為有效的廣告來自於精準掌握受眾心理,而非自我表現。平民化和注重實效正是他廣告的主要風格。
以他替喜力啤酒所做的廣告為例。當時幾乎所有品牌都強調啤酒「純淨」,但這個訴求明顯不能打動消費者。霍普金斯改以解釋釀造過程中的科學細節,比如從4000英尺地下取水、瓶身經機器四次清洗等...這些真實且具象的描述打動了消費者,也大幅提升銷售。
霍普金斯曾說:「幾乎所有的廣告問題,都可以透過低成本、短時間的測試來解決,而不是靠辯論。」他強調實驗精神與數據導向,推崇實證而非直覺。為某項產品訪問上千名消費者,也會針對一句文案測試不同版本,只為找出最有效的表達方式。
他曾以兩個類似的保證句做比較:
- 試試一星期,如果不喜歡,我們會退你錢。
- 如果你喜歡它,一週後再付款。
兩者對比之下,後者明顯更具吸引力,因為它展現了信心與誠意。他指出,真正好的文案從來不是華麗詞藻的堆砌,而是價值與心理的準確傳遞。
霍普金斯的廣告工作,早已超出「寫文案」的範疇。他分析市場、規劃行銷策略、設計樣品派送與獎勵機制。對他而言,推銷與廣告密不可分,華麗但無效的文案毫無價值。
其理念也影響了他對人才的看法。某日一位銷售「布朗大嫂的肉餅」的陌生人寫信給他,信中的人性洞察令他印象深刻,霍普金斯隨即資助此人進修廣告,最終對方也成為廣告界翹楚。
廣告業門檻低,人人都可自稱廣告人,但要成為像霍普金斯這樣的大師,靠的是深入的理解與創新精神。他留給我們的,正如那個西方神話中的「點金術」: 不是一間金子堆成的房子,而是一種能在關鍵時刻創造價值的能力。
廣告就像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關於人性的藝術。他的理念至今仍能啟發我們:誠實、實效、理解人心,這才是創造一則好廣告最珍貴的黃金法則。
資料參考 : 《我的廣告人生—廣告巨人歷久彌新的行銷金律》、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