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個有趣研究,分析了超過 24,000 位在研究初期並未罹患失智症的美國人,並追蹤他們最長達 18 年。每一年,這些人都會由專業人員檢查一次是否罹患失智症。
這研究跟以往「結婚對失智症有保護作用」的傳統觀念不同,反而得到結婚更容易失智的結果。研究資料來自「美國阿茲海默症協調中心(NACC)」,大樣本、長期追蹤、專業人員檢測,是這研究的優點。缺點是,這些樣本無法代表全體美國人,比如說,低收入、低學歷、有色人種,被收為樣本的機率會偏低。
失智症的病因雖然還不清楚,但近年來有些學者懷疑某種「大腦慢性發炎」是失智症的病程之一,而睡飽、多運動、多交朋友、保持心情愉快、多吃一些抗發炎的食品,可以減緩或延後失智症的發生。
如果從這角度來看,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結婚反而容易罹患失智症。
婚姻常帶來長期壓力,也常會讓社交活動減少。而在歐美先進國家的中產階級,不婚或離婚的人反而有更活躍的社交活動。
最近的研究指出,離婚後認知功能改善、退化速度減緩,幸福感與生活滿意度會增加。未婚的人比已婚者更常與朋友互動,並從事較多健康行為。
說到底,問題可能還是在「婚姻品質」。婚姻品質好、夫妻有共同且熱絡的朋友圈,對失智症就是保護作用。婚姻品質不好,就會加速失智症的發展。以上這些是來自美國的研究,對習慣西式生活、離婚率也越來越高的台灣,我想也有參考價值吧!
這研究對我們最大的提醒或許是:如果婚姻已經走不下去,該離的婚就趕快離吧!離婚後再好好追求新生活,多交朋友、多參加活動,但不一定要再結婚,這樣說不定可以延緩失智症發生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