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局勢動盪加劇的當下,美中對抗已成為地緣政治的主旋律。為理解這場對抗的深層邏輯,我們必須回顧歷史,尤其是從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以來的世界秩序演變。本文從宏觀歷史視角出發,結合當代局勢,說明美國如何在經歷全球化、高科技轉型與社會撕裂之後,回到川普主義這條強調「主權、製造業、邊界、教育與治安」的路徑。 --- 一、歷史脈絡:從布雷頓森林到去工業化 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奠定了以美元為核心的戰後國際秩序,將美國推上全球經濟霸主的寶座。然而,隨著1970年代金本位解體、全球化浪潮興起,加上WTO等機構的推動,美國企業大規模外移,尤其將生產鏈轉移至中國與第三世界,導致美國本土工業空洞化,中產階級萎縮,社會階層斷裂日益嚴重。 這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國家制度設計失衡的開始。 --- 二、全球化與中共崛起:一場被低估的威脅 1990年代冷戰結束後,美國知識與政策菁英普遍認為中國若加入全球體系,將自然而然走向自由化與民主化。然而,事實卻走向相反方向:中國在利用WTO規則吸收西方資本與技術的同時,內部反而日益集權、強化極權監控,並透過「國進民退」、「戰略產業補貼」、「技術脅迫」等方式,對西方形成系統性威脅。 中共的體制本質注定無法改革,因為它已經失去改革的能力。 過去的改革開放只是中共為延命而採取的策略性調整,而非體制轉型的開始。 --- 三、川普主義的本質:美國的制度自我修正 面對這場結構性危機,川普主義的出現並非偶然,而是美國體制「自我修正機制」的自然結果。川普主義不只是反中,也不只是反全球化,而是針對以下五大面向提出系統性重建: 1. 移民與邊界:打擊非法移民、重建國界主權,是社會秩序的根本。 2. 製造業與產業政策:強調重新工業化,重建美國的中產階級基礎。 3. 教育與意識形態:對抗左派主導的教育與文化霸權,恢復「國民教育」的本質。 4. 城市治安與司法:打擊幫派、毒品與犯罪,確保內部穩定。 5. 外交與軍事:確立明確敵我意識,以國家利益為外交底線。 川普主義的核心就是一場**「美國主權與社會契約的再定義」**,是制度內部的再出發,而非保守反動。 --- 四、歷史性的對撞:美國體制的重生 vs. 中共體制的崩潰 當美國透過川普主義進行制度自我修復,中共卻正步入體制性崩壞的深淵。習近平的極權集中使體制改革幾乎不可能,經濟下行、青年失業、地方債爆雷、科技封鎖等問題正交互作用,進一步惡化其政經局勢。 而當兩個體系邁入不同的歷史階段:一個是重新定義社會契約的國家,一個是失去改造能力的極權機器,結果幾乎無可避免。 --- 五、結語:美國的歷史與川普的角色 川普的政策與風格雖常遭主流媒體攻擊,但不可否認,他所代表的並非個人,而是一種制度性覺醒與歷史性反撲。歷史終將證明,川普並不是危機的根源,而是美國為了避免沉淪所產生的「治療性現象」。 中美之爭,不僅是一場地緣政治對抗,更是一場體制生命力與文明存續方式的選擇。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羌話實說
0會員
1內容數
我是一個來自台灣的國際關係時事的自媒體,撇開主流媒體的影響,以獨到的見解跟角度分析時事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本書討論美國擴張主義的歷史淵源及其演變。問題包括:為什麼美國總在不斷擴張,有時甚至直接介入干涉其他國家的事務?美國的擴張主義是怎樣形成的?這種擴張與它的歷史之間又具有什麼樣的關係?本書描述了美國征伐與暴力的歷史,也讓我們重新省視自己對美國的想像與認知。

本書討論美國擴張主義的歷史淵源及其演變。問題包括:為什麼美國總在不斷擴張,有時甚至直接介入干涉其他國家的事務?美國的擴張主義是怎樣形成的?這種擴張與它的歷史之間又具有什麼樣的關係?本書描述了美國征伐與暴力的歷史,也讓我們重新省視自己對美國的想像與認知。
歷史充滿不實論述。古有地平說、托勒密地心說,近有飛碟種種振振有詞,今有川普及其支持者廣布大選舞弊的「大謊言」(Big Lie)。扭曲事實以自圓其說,一直是人類的核心常態。如此看來,美中雙方對彼此的態度,都源於自己深信有關對方的不實論述。
歷史充滿不實論述。古有地平說、托勒密地心說,近有飛碟種種振振有詞,今有川普及其支持者廣布大選舞弊的「大謊言」(Big Lie)。扭曲事實以自圓其說,一直是人類的核心常態。如此看來,美中雙方對彼此的態度,都源於自己深信有關對方的不實論述。
2021/2/23 疫情使美中在川普任期末段加速惡化,使雙方的敵意延伸到全政府、全社會乃至啟動了科技、教育、金融態等全領域的對抗,使原本環繞崛起中國週邊所有的地緣政治熱點都更加緊張。西方內部抗疫合作的混亂與對中俄的抵制,證明「本國優先」與「生物權力」(bio-power)在地緣政治對抗上的作用。
2021/2/23 疫情使美中在川普任期末段加速惡化,使雙方的敵意延伸到全政府、全社會乃至啟動了科技、教育、金融態等全領域的對抗,使原本環繞崛起中國週邊所有的地緣政治熱點都更加緊張。西方內部抗疫合作的混亂與對中俄的抵制,證明「本國優先」與「生物權力」(bio-power)在地緣政治對抗上的作用。
2021/05/22
不僅華府應該戒除例外論的傲慢與接觸失敗論的惶恐,北京也應該在百年黨慶之際,慎思中美戰略競鬥的風險。在當今瀕臨總體惡化、針鋒相對批判不斷的中美關係中,大陸的社會瀰漫著高估美國衰弱、低估華府有效合縱的氛圍,預期著容易在多個領域順利突圍,實現復興。
2021/05/22
不僅華府應該戒除例外論的傲慢與接觸失敗論的惶恐,北京也應該在百年黨慶之際,慎思中美戰略競鬥的風險。在當今瀕臨總體惡化、針鋒相對批判不斷的中美關係中,大陸的社會瀰漫著高估美國衰弱、低估華府有效合縱的氛圍,預期著容易在多個領域順利突圍,實現復興。
2021/11/16
「寒戰」(Chilly War)一詞起源於蘇聯領袖布里茲涅夫形容美國科技優勢對莫斯科的壓迫。近期又有人形容克里米亞兼併,再度開啟了俄國與西方的「寒戰」。筆者認為「寒戰」比「冷戰」更適合形容當前的中美關係,有三個原因。
2021/11/16
「寒戰」(Chilly War)一詞起源於蘇聯領袖布里茲涅夫形容美國科技優勢對莫斯科的壓迫。近期又有人形容克里米亞兼併,再度開啟了俄國與西方的「寒戰」。筆者認為「寒戰」比「冷戰」更適合形容當前的中美關係,有三個原因。
2021/11/16
「寒戰」(Chilly War)一詞起源於蘇聯領袖布里茲涅夫形容美國科技優勢對莫斯科的壓迫。近期又有人形容克里米亞兼併,再度開啟了俄國與西方的「寒戰」。筆者認為「寒戰」比「冷戰」更適合形容當前的中美關係,有三個原因。
2021/11/16
「寒戰」(Chilly War)一詞起源於蘇聯領袖布里茲涅夫形容美國科技優勢對莫斯科的壓迫。近期又有人形容克里米亞兼併,再度開啟了俄國與西方的「寒戰」。筆者認為「寒戰」比「冷戰」更適合形容當前的中美關係,有三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