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 天氣晴
氣溫-2℃~12℃ 海拔高度3048公尺
Skurbuchan是坐落在印度河旁的一個村落,是拉達克最大的村莊之一,大約有三四百個家庭,今天的行程是司機放我們在該村落的至高點後徒步往下一路參觀,再走到當地農村家裡吃午餐。司機小丹增雖然年紀輕輕,卻擁有50歲大叔的超成熟技術,單手轉動方向盤,安穩的載我們經過顛簸的路段來到至高點。
這個村落的制高點是一尊蓮花生大師的巨大神像,祂俯視看照著整個村莊,同時也是村民的共同信仰,導遊丹增在這邊說了有關蓮花生大師的故事,從源頭的苯教到藏傳佛教如何影響當地的信仰,並漸漸的由放生動物取代可怕的活人獻祭儀式,蓮花生大師的各種故事如何影響當時的宗教信仰等等,難怪導遊說這是一堂在拉達克很重要的上課。
接著我們往下走到喇嘛寺Skurbuchan Gompa,入內參觀誦經中的大小喇嘛。
撼動內心深處的喇嘛寺院
進入那古老昏暗空間,彷彿凝滯的電影定格畫面,耳邊僅剩下低沉底藴的誦經,大法鼓及法鈴聲振振的好像可以穿透三界,喚起天神,破除人們的無明和煩惱,聽不懂的藏式經文,環繞在耳邊的各種經文,卻格外的讓人安定心神,我謙卑的走在寺院空間中,緩慢來到釋迦摩尼神像面前,突然感受到一股莫名且強大的能量,將其空間包裹起來,而我在其中感動不已,不敢發聲任何聲響,也還來不及理清楚那是什麼,稍縱即逝。
這感覺在我心裡迴盪許久,事後回想仍無法具體表達那是什麼。
參觀的過程獨特且似乎撼動內心的某個小宇宙,另一方面也糾結身為觀光客的我們是否打擾到喇嘛的誦經課,而導遊卻說「打擾也是一種修行」。
在拉達克主要信仰是藏傳佛教,每一個村莊有屬於自己的喇嘛寺院,除了供奉神明,喇嘛會在內居住、誦經、上課修行,而該廟的名稱依循著村莊的名字命名。
農村七姊妹
從半山腰的喇嘛寺徒步至農村人家用餐,沿途蜿蜒小巷,大小轉經輪,瑪尼石、風馬旗隨意飄搖,每個轉角都是佇足的風景,與往來熙攘的鄉村人民互道一聲Juley,田野間的杏桃花路,讓人就算迷失方向也浪漫至極。
徒步時整團分為兩組人馬,確實有一組人馬迷路了,在蜿蜒的路徑中,沒有網路定位,時不時又被身邊的景色吸引,確實很難在午餐時間抵達,導遊苦笑說「我都不知道你們想不想要吃午餐了」

與往來熙攘的鄉村人民互道一聲Juley
村長與農村家的姊姊們在門口大陣仗列隊歡迎,給每個人ㄧ條哈達表示歡迎和祝福,也讓每個人淺嚐一口青稞酒。進入在地農村人家的屋內用餐,才知道他們獨棟建築的特色性,體驗他們的生活起居,又是另一種陶醉。
原來這個村落有七個姊妹在接待旅客,當有客人時七個姊妹便會聚在一起互相幫助,從餐時準備、招呼客人、到善後收拾所有大小事情他們會一起幫忙,是村民互助,互利共生的概念。用餐期間姊姊們豪邁的笑聲感染整屋子,也不時看到不知哪位姊姊帶來的小朋友探出頭來湊熱鬧,整頓飯吃下來的體驗非常棒。
傳統拉達克鄉村建築
傳統拉達克鄉村建築,一樓飼養牲畜,動物的體溫也能為樓上的人居空間提供一定保暖效果;二樓是人的主要起居空間,包括廚房、起居室、供奉佛像的佛堂,窗戶大且有木框,提供良好的採光與通風,且通常以厚重石牆與木梁建構,以應對寒冷與強風;三樓和頂樓通常用來曬穀物或當儲藏室,頂樓會掛上經幡,祈求平安與福氣。
這是拉達克在高海拔環境下所演化出的智慧建築。
事後上網查詢才知道,我所經歷的儀式其實是一套完整的「歡迎賓客」流程,展現了拉達克人民的熱情好客與對傳統文化的堅持。
深入在地的一日流水帳,喇嘛寺的異常體驗讓我想好好紀錄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