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完了《納瓦爾寶典》(The Almanack of Naval Ravikant),這本匯集了矽谷天使投資人納瓦爾·拉維坎特思想精華的書,真的讓我腦袋重新被開機了一次!不誇張,這本書裡頭的內容讓我反思了很多過去視為理所當然的人生觀念,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我的讀後感和一些最受用的觀點。
不是雞湯,是思維方式的革命
先說,這本書真的不是那種會讓你看完只「爽」不做事的雞湯文。納瓦爾的分享更像是一種思維架構的重建,他把複雜的成功哲學拆解成可以理解和實踐的部分。
納瓦爾出身並不富裕,是從印度移民到美國的家庭,但他通過自己獨特的思考方式和行動原則,成為了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和投資人。他投資過Twitter、Uber等知名公司,但最吸引我的不是他的財富,而是他思考問題的方式。
最深刻的三個啟發
1. 追求真正的財富,而非打工賺錢
「如果你不能將自己從位置和時間上解放出來,你就永遠無法致富。」
這句話真的打到我了!納瓦爾區分了「金錢」和「財富」的不同:金錢是社會欠你的債,而財富是能在你睡覺時依然為你創造價值的資產。
過去我一直以為努力工作、升職加薪就是致富之道,但納瓦爾說這只是在用時間換錢,永遠有上限。真正的財富來自於打造可以「複製」自己的系統或產品,不需要你親自出席也能創造價值。
這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的職業規劃,不再只關注薪水高低,而是開始尋找能夠建立個人槓桿的機會。
2. 學會獨立思考
「99%的人都在為了別人的目標工作,只有極少數人在為自己的目標工作。」
納瓦爾強調,大多數人的思想都是從外界輸入的—媒體、朋友、家人、社會期望等等。我們往往沒有真正思考過:我想要的是什麼?這些目標真的是我自己的嗎?
讀完這部分後,我做了一個小練習,列出「我認為重要的事情」和「是誰告訴我這些事情重要的」,結果發現有不少價值觀其實是被動接受而不是主動選擇的。
現在我開始嘗試「空出時間思考」,每天給自己至少30分鐘的無干擾思考時間,讓大腦有機會形成自己的想法。
3. 幸福是一種狀態,不是結果
「幸福是一種不帶欲望的平靜狀態...它與你擁有什麼無關,而與你渴望什麼有關。」
這個觀點徹底顛覆了我對幸福的理解!我過去一直認為幸福是達成目標後的結果,但納瓦爾卻說幸福是一種訓練出來的「不焦慮」狀態。
他提出「慾望是痛苦的契約」:每增加一個慾望,就是給自己增加一個不幸福的可能性。真正的幸福不是獲得更多,而是減少對外在事物的慾望和不安。
這讓我開始關注自己的心靈狀態,而不只是外部成就。每當感到焦慮或不滿足時,我會問自己:「是什麼慾望讓我不快樂?」這個簡單的問題已經幫助我解決了很多內心困擾。
實用的人生建議
除了這些哲學層面的啟發,納瓦爾還提供了許多具體可行的建議:
- 閱讀的重要性:「讀書不是為了通過考試,而是為了愛上這個過程。」我開始放棄速讀,轉而深入思考少量但高質量的內容。
- 建立特定知識:發展那些難以外包或自動化的技能組合,尤其是那些你天生就有興趣且市場有需求的領域。
- 學會槓桿思維:用代碼、媒體、資本和人力來放大你的影響力。在這個時代,創造一次但分發無數次的產品才是真正的槓桿。
- 選擇長期賽道:「人生就像複利,選擇正確的長期賽道比短期收益更重要。」這讓我開始權衡短期痛苦和長期收益,願意投入更多時間在基礎能力的建設上。
個人反思
坦白說,剛開始讀這本書時,有些觀點一定會讓部份的人感到不舒服,因為它們挑戰了人們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思維模式。特別是關於「打工思維」的批評,而我作為一個曾經的打工族,是完全能理解他所要訴說的思維。
但隨著深入閱讀,我發現納瓦爾並不是要每個人都去創業或投資,而是鼓勵人們思考如何讓自己的技能和產出具有槓桿效應,不管在什麼職業中。
這本書沒有給出捷徑或秘訣,反而強調了「沒有捷徑」這一殘酷現實,但同時也指出通過正確的思維方式和長期堅持,普通人也能建立非凡的人生。
結語
《納瓦爾寶典》不是那種讀完就能立刻改變人生的書,而是一本需要反覆咀嚼、慢慢實踐的智慧指南。它改變了我對財富、幸福和人生目標的理解,也提供了具體可行的思考工具。
如果你正在尋找打破常規思維、重新審視人生方向的契機,強烈推薦你讀這本書。它可能不會給你一夜致富的方法,但肯定會給你一個重新定義成功和幸福的機會。
最後用納瓦爾的一句話作結:「人生是一場長期遊戲,最終的回報總是屬於那些能夠延遲滿足感、保持耐心並堅持不懈的人。」
你們讀過這本書嗎?有什麼特別有共鳴或是不認同的觀點?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看法!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追蹤我的 Instagram 給我更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