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窮?】這5個「平凡人習慣」正悄悄偷走你的財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週末的午後,王小姐正在整理她的帳本,皺著眉頭嘆了口氣。明明已經連續加班三個月,薪水也比去年提高了不少,怎麼銀行帳戶裡的數字還是沒有明顯增長?「我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還是存不到錢?」這樣的困惑,或許正是許多人的共同心聲。

在2025年通膨率持續上升、房價高漲的經濟環境下,越來越多人發現自己掉入了「越努力越窮」的陷阱。問題不在於你不夠努力,而可能在於你遵循了一些看似正確卻暗中蠶食你財富的習慣。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揭開那些被美化的「乖寶寶理財觀」背後的真相,看看哪些看似無害的習慣,實際上正成為你財富增長的隱形障礙。

1. 「我很勤儉,只買必需品」—— 過度儲蓄,忽視資產配置

「錢要存起來才安心」、「能省則省」——這些從小被灌輸的觀念,讓許多人形成了極度節儉的消費習慣。尤其在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今天,2025年第一季台灣民間儲蓄率達到歷史新高,顯示人們對未來的不安全感正在上升。

然而,單純把錢存在銀行,是當代最不明智的理財決策之一。

raw-image

為什麼純儲蓄是財富殺手?

目前台灣各大銀行的活期存款年利率僅約0.1%至0.3%,定期存款最高也只到2%左右。而2025年第一季台灣的通貨膨脹率已達3.2%。這意味著,如果你的錢只放在銀行,它的實際價值每年都在縮水!

以十萬元為例,存在銀行一年後實際購買力會減少約3000元。這種「看不見的稅」比你想像的更可怕。

富人思維vs.平凡人思維

平凡人思維:把錢存在銀行最安全,多少都有些利息 富人思維:現金是用來保障基本生活和抓住機會的,不是用來長期持有的

改變方法:

  1. 遵循「50-30-20」法則:基本生活開支占收入的50%,自我投資30%,儲蓄和投資20%
  2. 建立緊急基金後開始投資:緊急基金設置為3-6個月的生活費,超出部分進行資產配置
  3. 從低風險投資開始:ETF、指數基金是入門首選

最新的研究顯示,即使是每月只投資收入的5%,經過20年的複利效應,也比單純儲蓄多出數倍的財富增長。

2. 「我不懂投資,還是不要冒險」—— 恐懼風險,錯過增長機會

張先生從大學畢業後就進入一家穩定的公司工作,每月固定存款,但遇到任何投資機會都抱持觀望態度。「我聽說有人投資賠光積蓄,還是算了吧!」他常這麼說。然而,10年過去了,他發現同樣起點的朋友們,有些已經開始享受投資帶來的額外收入。

raw-image

不投資的實際代價

根據2025年初的一項財經調查,台灣民眾的「投資恐懼症」排名亞洲第二,僅次於日本。這種心態導致大多數人錯過了近年來多個投資增長週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底出現的科技股和新能源板塊反彈,為參與者帶來了平均25%的年化報酬率。而這些機會,對於只看重「安全」的人來說,早已與他們無緣。

富人思維vs.平凡人思維

平凡人思維:投資太複雜太危險,我不懂最好不要碰 富人思維:不投資才是最大的風險,財務教育和實踐是必修課

改變方法:

  1. 從教育開始:每週固定時間學習基本投資知識
  2. 小額實操:用收入的5%進行「學費投資」,把失誤視為學習成本
  3. 尋找專業指導:利用理財顧問或可信賴的財經平台

金融科技的發展已經大幅降低了投資的門檻。2025年第一季統計,使用數位投資平台的新用戶中,有超過40%是首次進行任何形式的投資,並且在專業引導下獲得了穩定的報酬。

3. 「我靠自己努力工作賺錢最實在」—— 單純用時間換錢,忽視槓桿效應

李小姐是一名資深的專案經理,常常加班到深夜。她的同事都知道她是公司裡最勤奮的人,但她自己卻感到疲憊不堪,收入增長也遠遠趕不上付出的時間和精力。

「我已經連續三年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為什麼財務狀況還是沒有明顯改善?」她困惑地問道。

raw-image

時間與財富的新關係

2025年的就業市場報告指出,傳統的「時間換錢」模式正在被打破。隨著AI和自動化技術的普及,單純靠延長工作時間來增加收入的策略效益越來越低。

同時,那些懂得運用資本、技術和他人力量的人,其收入增長速度是普通上班族的5至10倍。

富人思維vs.平凡人思維

平凡人思維:多加一小時班就多一小時的薪水 富人思維:建立能持續產生收入的系統,讓錢為我工作

改變方法:

  1. 發展被動收入來源:除了主業外,培養1-2個能產生被動收入的技能或投資
  2. 時間投資換技能:將部分時間用於學習高價值技能,而非純粹延長工作時間
  3. 建立個人品牌:在自己專業領域建立影響力,提高時薪潛力

根據最新統計,2025年台灣的斜槓族已經達到就業人口的28%,他們的平均收入比單一收入來源的工作者高出約40%。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報告的工作滿意度和生活平衡感也明顯更高。

4. 「有穩定工作就好,別太貪心」—— 安於現狀,缺乏財務成長意識

「我已經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薪水足夠應付日常開銷,這樣就很滿足了。」這是很多台灣上班族的典型想法。尤其在經濟不確定的時期,保住飯碗成了許多人的首要目標。

但現實是,2025年的經濟數據顯示,台灣實質薪資成長連續五年跟不上通貨膨脹,意味著同樣的工作,你的實際購買力正在下降。

raw-image

安於現狀的隱形成本

最新的職場調查顯示,那些在同一個職位停留超過5年不尋求晉升或轉換的員工,其實質收入比同期轉換崗位或公司的人低了平均32%。

更令人擔憂的是,隨著AI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很多「穩定」的工作正面臨被替代的風險。2025年第一季的就業市場報告顯示,有近15%的傳統白領崗位面臨被自動化的高風險。

富人思維vs.平凡人思維

平凡人思維:找到一份穩定工作,老實做到退休 富人思維:不斷尋找提升自我價值和收入倍增的機會

改變方法:

  1. 定期職業健檢:每半年評估一次自己的市場價值和職業發展方向
  2. 建立技能矩陣:識別並學習未來3-5年內市場稀缺的高價值技能
  3. 跨領域擴展:在本職業基礎上,向相關但更高價值的領域拓展

專業發展不只關係到當下收入,更直接影響你未來10-20年的財富積累潛力。根據2025年的薪資調查,掌握AI協作、數據分析和高階溝通能力的專業人士,其薪資增長率是普通職員的3倍以上。

5. 「買房子自住是必要的投資」—— 誤將消費視為投資,資金流動性不足

從小到大,我們都聽說「買房子是最好的投資」。陳先生35歲時終於湊足首付,買了一間位於市區的小公寓,每月將收入的50%用於還房貸。「總算有個自己的家了」,他鬆了一口氣。

然而,高房價和高額貸款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壓力。由於大部分資金都被鎖定在房產上,他缺乏其他投資的資金,也失去了職業轉換的彈性。

raw-image

房產投資的再思考

2025年第一季的不動產市場報告顯示,台灣主要城市的房價收入比仍維持在全球最高水平。同時,考慮到房屋持有成本、稅費和低流動性,單純自住型房產的實際投資回報率往往被高估。

值得注意的是,2024-2025年度的財富積累調查顯示,資產配置多元且保持適度流動性的家庭,其淨資產增長率比將大部分資金投入自住房產的家庭高出約18%。

富人思維vs.平凡人思維

平凡人思維:房子是必需品也是最好的投資 富人思維:區分消費性資產和生產性資產,確保資金有適度流動性

改變方法:

  1. 審慎計算房屋總成本:不只看房價,還要算上貸款利息、管理費、裝修維護和機會成本
  2. 平衡置產與投資:考慮「先投資後買房」或「輕資產居住重投資」策略
  3. 提防情感決策:不要讓「必須有自己的房子」的觀念左右財務規劃

根據最新研究,年輕一代正在重新評估住房策略。「租住+投資」模式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比立即買房更有利於長期財務健康,尤其是在房價處於高位且職業流動性需求高的情況下。

避開「越努力越窮」的陷阱,什麼才是正確的做法?

經過上面的分析,你是否發現自己也落入了某些「看似合理卻暗中有害」的理財陷阱?接下來,讓我們看看那些真正能夠積累財富的人是如何思考和行動的:

  1. 從「儲蓄者」轉變為「投資者」:將閒置資金用於合適的投資組合,而非單純存在銀行
  2. 建立多元收入來源:除了工資,發展至少一種被動收入
  3. 投資自我提升:持續學習市場需要的新技能,提高自身價值
  4. 關注現金流而非表面資產:不只看擁有什麼,更要看資產能帶來多少淨收入
  5. 善用槓桿原理:包括金融槓桿、知識槓桿和人力槓桿

最後,請記住:財富積累不是靠工作時間的長短,而是取決於你如何讓自己的時間產生最大價值。2025年的財富遊戲規則已經改變,只有適應這些變化的人,才能真正脫離「越忙越窮」的惡性循環。

你是否正在用「平凡人思維」管理自己的財務?現在,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實踐小貼士:這週花15分鐘檢視你的收入結構和資產配置,找出哪些資金可以從純儲蓄轉為適度投資。記錄下來,並設定90天的行動計劃。

文章總結

在這個經濟環境多變的時代,傳統的財富觀念已經難以幫助我們達成真正的財務自由。從今天開始,重新審視你的金錢習慣和思維模式,擺脫那些看似正確卻暗自拖累你的「乖寶寶理財觀」,才能真正讓自己的財務狀況有質的飛躍。

你中了幾項「平凡人理財習慣」?哪一點對你的啟發最大?期待在評論區看到你的分享!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按讚並分享給同樣正在為財務煩惱的朋友,讓更多人一起走出「越努力越窮」的怪圈!


熱門TAG關鍵字:

財務自由、被動收入、理財觀念、財富思維、資產配置、投資入門、提升收入、複利效應、斜槓收入、擺脫月光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assiveSpark被動收入課程啟發系統
77會員
118內容數
為什麼上班族需要這套系統? 🔹 90%的人陷入「時間換錢陷阱」:加班賺外快 ≠ 真正被動收入 🔹 你只需做到這3件事: 1️⃣ 「微流量煉金術」:每天30分鐘將興趣變現的實戰框架 2️⃣ 「自動印鈔模組」:複製已被驗證的7種收入管道藍圖 3️⃣ 「防呆監控系統」:用AI工具即時排除90%營運地雷
2025/05/04
在一個社群媒體充斥著炫富文化的時代,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不開名車、不穿名牌、不在Instagram上曬奢侈品,卻默默地積累了相當可觀的財富。他們就是「隱形富豪」—那些選擇「安靜致富」的智者。 想像一下,當你在咖啡廳排隊等待時,旁邊那位穿著普通、看起來毫不起眼的中年人,或許正是擁有數十間房產的包租公;
Thumbnail
2025/05/04
在一個社群媒體充斥著炫富文化的時代,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不開名車、不穿名牌、不在Instagram上曬奢侈品,卻默默地積累了相當可觀的財富。他們就是「隱形富豪」—那些選擇「安靜致富」的智者。 想像一下,當你在咖啡廳排隊等待時,旁邊那位穿著普通、看起來毫不起眼的中年人,或許正是擁有數十間房產的包租公;
Thumbnail
2025/05/04
在通貨膨脹率飆升、房價居高不下的2025年,一份調查顯示:超過65%的台灣上班族表示,即使薪資增長,仍然感到「錢永遠不夠用」的焦慮。這種焦慮不只影響我們的日常消費決策,更對情緒、睡眠和人際關係造成連鎖反應。 你是否也曾在深夜輾轉反側,計算著帳單和貸款?或在朋友聚會時,看著別人輕鬆點單,而你卻在心裡
Thumbnail
2025/05/04
在通貨膨脹率飆升、房價居高不下的2025年,一份調查顯示:超過65%的台灣上班族表示,即使薪資增長,仍然感到「錢永遠不夠用」的焦慮。這種焦慮不只影響我們的日常消費決策,更對情緒、睡眠和人際關係造成連鎖反應。 你是否也曾在深夜輾轉反側,計算著帳單和貸款?或在朋友聚會時,看著別人輕鬆點單,而你卻在心裡
Thumbnail
2025/05/01
股票型態學全攻略:掌握市場心理,提升交易勝率 我永遠忘不了2022年那個跌宕起伏的交易日。盯著螢幕上的K線圖,我看著手中持有的台積電股票在短短一週內從高點回檔超過15%,當時只懂基本面分析的我,完全錯過了圖表上那明顯的「頭肩頂」警訊。這個慘痛教訓讓我明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光靠財報數據是不夠的—
Thumbnail
2025/05/01
股票型態學全攻略:掌握市場心理,提升交易勝率 我永遠忘不了2022年那個跌宕起伏的交易日。盯著螢幕上的K線圖,我看著手中持有的台積電股票在短短一週內從高點回檔超過15%,當時只懂基本面分析的我,完全錯過了圖表上那明顯的「頭肩頂」警訊。這個慘痛教訓讓我明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光靠財報數據是不夠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做買賣的人計較成本、做論件計酬的人計較時間 、文字工作者計較逗號問號刪折號。總是,不管做什麼工作,總是會在新台幣身上錙銖必較。只有志工不擅計算,投入的時間、人力和金錢,都是賠本生意,不過因為沒有盤算跟計較,所以回收的時候像海浪一波又一波,數也不數清、算也算不來。 有一位婦人,跟娘家住得近,所以
Thumbnail
做買賣的人計較成本、做論件計酬的人計較時間 、文字工作者計較逗號問號刪折號。總是,不管做什麼工作,總是會在新台幣身上錙銖必較。只有志工不擅計算,投入的時間、人力和金錢,都是賠本生意,不過因為沒有盤算跟計較,所以回收的時候像海浪一波又一波,數也不數清、算也算不來。 有一位婦人,跟娘家住得近,所以
Thumbnail
1. 年薪、年收、年存的定義和區別: 年薪:雇主給付的一年薪資總額 年收:年薪加上其他收入來源(如投資、兼職等) 年存:一年內實際存下的金額或比例 2. "高薪窮"現象的解釋和原因: 高收入但存不到錢 原因包括:生活成本上升、消費主義陷阱、社交壓力、缺乏理財知識、忽視被動收入
Thumbnail
1. 年薪、年收、年存的定義和區別: 年薪:雇主給付的一年薪資總額 年收:年薪加上其他收入來源(如投資、兼職等) 年存:一年內實際存下的金額或比例 2. "高薪窮"現象的解釋和原因: 高收入但存不到錢 原因包括:生活成本上升、消費主義陷阱、社交壓力、缺乏理財知識、忽視被動收入
Thumbnail
我想分享一下自己這幾年非常嚴重的「Lifestyle Inflation」問題。 我覺得中文不管怎麼翻都很難精準表現出”Inflation”的狀態🤣總之,按照字面意思是「生活型態膨脹」、而詞意更接近「賺多花多」。 自從大學畢業後、開始工作後的每一年,我都很強烈的感受到自己的消費水準不斷升高...
Thumbnail
我想分享一下自己這幾年非常嚴重的「Lifestyle Inflation」問題。 我覺得中文不管怎麼翻都很難精準表現出”Inflation”的狀態🤣總之,按照字面意思是「生活型態膨脹」、而詞意更接近「賺多花多」。 自從大學畢業後、開始工作後的每一年,我都很強烈的感受到自己的消費水準不斷升高...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因此,不管每月的財務狀況如何變化,真的有大筆支出,也要想辦法挺過來才是。用正面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這樣才不會因為一時的費用增加,而失去了持續往百萬被動收入前進的腳步。每一道考驗,都是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堅強。以此困境為出發點,可以思考那其他人是不是也有類似的財務狀況呢?因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因此,不管每月的財務狀況如何變化,真的有大筆支出,也要想辦法挺過來才是。用正面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這樣才不會因為一時的費用增加,而失去了持續往百萬被動收入前進的腳步。每一道考驗,都是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堅強。以此困境為出發點,可以思考那其他人是不是也有類似的財務狀況呢?因
Thumbnail
面對低薪,為什麼大家選擇省錢來因應, 有的人三年後薪水翻了一倍,有的人仍然只能拿著相同的薪水生活?
Thumbnail
面對低薪,為什麼大家選擇省錢來因應, 有的人三年後薪水翻了一倍,有的人仍然只能拿著相同的薪水生活?
Thumbnail
累積財富之前,得先有錢。 怎麼樣有錢,很多理財書也寫了不少... 但有錢的過程中,也當回顧一下自己的家.... 總是抱怨誰誰誰...不整理家務,誰誰誰...又把家搞得一團亂... 那個誰誰誰.....會不會也有你? 在你汲汲營營向外發展時,是否有回頭看看自己家中的狀況... 家,怎麼
Thumbnail
累積財富之前,得先有錢。 怎麼樣有錢,很多理財書也寫了不少... 但有錢的過程中,也當回顧一下自己的家.... 總是抱怨誰誰誰...不整理家務,誰誰誰...又把家搞得一團亂... 那個誰誰誰.....會不會也有你? 在你汲汲營營向外發展時,是否有回頭看看自己家中的狀況... 家,怎麼
Thumbnail
報稅是盤點收入的季節。每月薪資差不多、生活型態也沒有太大變化,卻總是存不到錢?怎麼回事?
Thumbnail
報稅是盤點收入的季節。每月薪資差不多、生活型態也沒有太大變化,卻總是存不到錢?怎麼回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