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歡迎用聽的(Podcast): https://reurl.cc/kON9Qb
作者: 蔣竣植CFP
「妳網購的東西會不會太多了點?有空整理一下,別把房間搞得好像垃圾場一樣!」
這似乎是媽媽每天與小菲的固定對話。
「拜託!我已經成年了!我自己會整理,不要管那麼多好嘛!」
小菲不耐煩地關上房門,慵懶的回到床上,戴上那個彷彿能與世隔絕的名牌耳機,點選她喜歡的樂曲,繼續沉靜在那手機世界裡。
錢,可以變化成不同的樣貌,可以透過交易,變成實體,例如線上購物;也可以藉著交易,買上情緒,例如預約一場快樂的旅行,預訂一個買醉的夜晚。
「錢沒有不見,只是變成你喜歡的樣子!」
喜歡,是個很抽象的感受,是個有期限的情緒波動。
或許,會一直花錢,並不是被哪個朋友帶偏,而是你的心需要透過消費來換取短暫的愉悅。
有朋友曾私下檢討她個人的消費行為時提到:
「在整個消費過程中,我僅有兩個時間點會開心,一個是在將想要的東西放入購物車、確認下單結帳的那一剎那。另一個是收到包裹打開的那一刻。會感到開心,好像也就那麼幾分鐘的時間。」
「我用錢換心情愉快,似乎也沒什麼不對,否則賺錢是為了什麼?」
的確!但用錢換來的心情愉快,該有效期限有多久?一分鐘、一小時,還是一個月?在財務諮詢中不難發現,有許多案例都有著因頻繁購物而導致卡費暴漲,進而影響財務的問題。
我也曾好奇問:「之所以會在網路上頻繁購物的原因是什麼?」
「就工作壓力大,透過購物來舒壓!」大多數的回答都是如此。
許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僅是財務問題的表面,卻看不清問題的源頭是甚麼。
現代人因工作壓力大,尋求減壓、舒壓等方法,幾乎可算是生活中的必修課程,但透過網路購物所獲得的「片刻」舒壓,似乎也不算是個好方法。當隔個月看到卡費帳單上金額的那一瞬間,壓力又隨即上漲,莫名的恐懼再次浮現,腦海立刻閃過:「我要更努力工作、賺錢!」
這樣其實只是惡性循環,並沒有改變任何事,對吧?
我常說: 「如果生活離不開錢,就該正視用錢的方法!」其實生活習慣和財務狀況有著高度的相關性。一般而言,生活習慣不好,財務狀況也不會太好!在此,提供三個值得我們留意之處。
(提醒一)
紓壓管道的選擇:
降低或減少壓力的方法,若後續會帶來更大的壓力及困擾,似乎就不該是個值得嘗試的方法。例如:過度購物,買了許多想要而非必要的東西,因卡費造成財務上的壓力。酗酒,藉酒精暫時忘卻煩惱,卻傷了自己的身體。
(提醒二)
嘗試減法的人生:
我們所買每一項東西,其實都是用鈔票換來的,因此可將每一項所買東西,視為一張鈔票。不彷想像一下,走在路上若皮夾不見了,應該會很心急吧? 因為錢不見了,會心痛!將家中不用的東西丟棄,多少也會捨不得,因為一切都是用錢換的,但其實它早就沒了原本的價值……
嘗試斷捨離的過程,是需要勇氣!而這樣的心境也會同步影響未來購物的意願,因為若不小心又買了想要而非必要的東西,一想到可能之後又會被丟棄,可能就縮手不買了!
(提醒三)
改變用錢的順序:
為何始終存不到錢? 因為當薪水進來之後,都先花錢消費,若沒有剩,也就不會有存錢的機會。問題是在整個資金的流動過程中,第一關是薪水進入戶頭,而非花錢消費吧? 既然如此,何不嘗試每個月進來的薪水,先留一部分下來,剩餘的再行花費,時間久了,自然也就存出一小筆資金了!
這有如下雨時,雨水很自然地會流往溪河,再流入大海,但若我們在上游設個小水庫,讓部分雨水能被保留下來,未來自然也就降低缺水的問題。而這個小水庫,就是「先存再花」的動作,未來也就能降低為錢所困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