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AI與衛星通訊飛快演進的時代,本週(4/28~5/4)全球科技產業再次掀起波瀾,從亞馬遜在太空部署衛星網路,到Nvidia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新AI晶片,各大科技巨頭正面對技術革新與全球局勢間的高壓試煉。此篇文章聚焦五大關鍵事件,帶你一窺全球科技發展最新動向。

一、亞馬遜成功發射Kuiper衛星,搶攻低軌通訊網版圖
4月28日,亞馬遜的「Kuiper計畫」完成首批27顆低軌道衛星的發射,正式踏出與SpaceX Starlink競爭的第一步。這是亞馬遜砸下百億美元投入的關鍵里程碑,未來計畫發射超過3,000顆衛星,目標打造全球高速低延遲的網路覆蓋,尤其針對偏鄉與無基礎設施地區。這項進展也標誌著低軌衛星網路從競想走向實戰,未來通訊產業將面臨重組,地面網路與天際網路的界線越來越模糊。
二、RSA資安大會登場,AI安全工具百花齊放
全球資安界年度盛會 RSA Conference 2025 本週於舊金山盛大舉行。Google 推出 AI 資安代理、Cisco 發表開放式 AI 防護架構、Palo Alto Networks 展示 AI 資安平台 Prisma AIRS,Nvidia 也同步發表最新 DOCA Argus 安全架構,而 Meta 則開源 Llama 模型的安全護欄工具。
這些動作共同傳達一個訊息:**AI 不再只是生產力工具,更是資安戰場的下一個核心。**面對AI模型濫用與深偽技術威脅,全球資安生態系正加快整合AI防線,打造可理解、可防禦、可持續演化的AI風控環境。
三、工研院爆開源授權爭議,引發台灣開發者反彈
台灣工研院近期因違反開源授權條款,在釋出程式碼時未標示正確授權,甚至曾限制特定人士使用,遭開源社群質疑違反自由軟體精神。事件爆發後,工研院於4月20日公開道歉,並更新授權內容以符合原始條款。
這起事件引發台灣開發者群體的廣泛討論,也突顯在科技研究與商業開發中,開源倫理與法規的重要性。開源不只是技術共享,更是信任的延伸。
四、Nvidia應對美中晶片禁令,推中國版AI晶片設計
為因應美國針對AI晶片的出口限制,Nvidia宣布正在調整AI加速晶片設計,打造符合新規範的「中國特製版」,預計6月推出樣片。
這次改版顯示出科技業在地緣政治中不再只是技術競賽的參與者,而是受到規則牽動的棋子。Nvidia雖面對政策壓力,仍試圖在中國市場保有競爭優勢,顯見半導體供應鏈的彈性與策略應變力。
五、Apple公布財報營收創新高,展望AI驅動成長
Apple 於4月29日公布2025財年第二季財報,營收達95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稀釋每股盈餘達1.65美元,皆高於市場預期。雖然iPhone銷量增長持平,但來自服務營收與可穿戴裝置帶動整體成長。
Apple也重申將在6月WWDC釋出更多AI相關功能,結合自家晶片與軟體優勢,邁向AI原生時代的下一階段。
結語:科技版圖劇烈變化,未來已悄然成形
無論是天上的Kuiper衛星、地上的AI晶片,或開發者手中的一行程式碼,我們都能看到科技變革的每一個面向正以驚人的速度擴展。全球競合態勢已經不再只是商業競爭,更牽動地緣政治與人類未來生活方式。
下週,科技浪潮又將如何翻湧?讓我們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