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是日常,陌生的是它的語言
我一直覺得,當你真正開始認識一個城市,是從「市場」那一刻開始的。
這天原本只是單純想買點蛤蠣,為我家孩子最愛的蛤蠣義大利麵。但誰知道,這一趟馬來人市場之行,竟讓我像發現了食材界的新大陸,劉姥姥進大觀園,不僅驚呼連連,還忍不住多拍了幾張照片記錄下來——因為,這些在台灣市場根本沒見過!
【Petai臭豆】Parkia speciosa
這是馬來料理的靈魂豆,濃烈氣味堪比榴槤。吊掛販售像豆莢瀑布一樣壯觀。炒蝦仁、配叁巴辣醬、煮咖哩都很搭。

Petai 臭豆
【印尼臭豆】Archidendron bubalinum
又稱印尼臭豆,它是一種豆科植物,外殼深紫偏黑,果莢肥大。裡面種子可煮、可炒,口感厚實,氣味重, 常被做成咖喱或油炸料理,但味道不像Petai那麼濃烈。馬來人有時會拿來配飯吃,據說有助消脹氣。

Archidendron bubalinum 印尼臭豆
【四角豆】Winged Bean
這款我有在台灣有機農場偶爾見過,但這裡超多!清脆的四角豆,很適合拿來涼拌、炒蒜頭,營養價值高、富含蛋白質和葉酸,是「小眾但值得」的蔬菜代表。

Winged Bean 四角豆 / 翼豆
【滿身是泥的寄居蟹?】【泥吸螺】 siput sedut
差點買回家當寄居蟹養(哈哈)
因為泥螺棲息在濕地與淤泥中,一定要事先泡水吐沙、刷殼清潔,否則口感會有異味。
常見於馬來式咖哩、椰漿湯、叁峇料理中
吃的時候需從螺口吸取或使用牙籤挑出螺肉,屬於偏向「玩味型」的海鮮小吃。
有點像台灣夜市賣的"燒酒螺"。好懷念邊吸燒酒螺邊逛夜市的感覺。

siput sedut 泥吸螺
市場小觀察
在這邊購物,你得學會放慢步調。台灣全聯、家樂福的結帳效率,大概一位店員能幹掉三到五位馬來西亞市場員工。這裡刷條碼和裝袋要各1人,速度宛如「慢火煮人生」,結帳還要自己去另一區操作自助機(有安排2位協助的工作人員),最後還有一位站崗人員檢查收據才能放人。
效率雖慢,但你會看到工作者的眼神裡沒那麼多壓力,有時反而是種生活節奏的提醒。
先進的海鮮攤 設有e化設備收銀自助機,唯一的缺點就是我聽不懂馬來語。

一人掃描 一人裝袋 這是養老工作嗎?

很先進的收銀機器,現金支付或行動支付或信用卡支付 都可以

有e化設備的海鮮攤
最後…義大利麵GG事件簿
本來滿心歡喜要下麵,結果——瓦斯在煮不到1分鐘時熄了!假日也沒人送瓦斯。結果,我只好…用大同電鍋煮義大利麵。誰叫我身在異鄉呢?台灣服務就是有效率。
蒸熟的蛤蠣義大利麵,不鹹不膩、孩子還是照吃不誤,雖然乳化沒成功,但那一刻我心裡想著:這份日常的混亂與無奈,也是一種「旅居」的味道。

GG的義大利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