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Looking-Glass Insects: 命名
鏡子昆蟲

那隻一直她耳邊說話的蚊蚋 (gnat)23 正站在她頭頂的一根樹枝上,努力保持平衡,並且用翅膀給她搧風。這確實是一隻很大的蚊蚋,愛麗絲感到驚訝——竟有一隻雞那麼大!
「…難道妳對所有的昆蟲都不喜歡嗎?」蚊蚋接著牠剛才的話說,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似的。
「要是牠們會說話,我當然喜歡啦!」愛麗絲說,「我們那裏的昆蟲都不會說話。」
「妳喜歡妳那兒的什麼昆蟲?」蚊蚋問。
「我不喜歡昆蟲。」愛麗絲解釋說,「我挺怕牠們的,至少怕大型的那種,不過我可以告訴你一些牠們的名字。」
「當然,叫牠們的名字牠們便會回應吧?」蚊蚋漫不經心地說。
「我從不知道牠們會這樣的。」
「要是叫牠們的名字不回應,那牠們要名字有什麼用呢?」蚊蚋問道。
「對牠們沒用處,」愛麗絲,「但是我想,這對給牠們起名字的人有用。要不然,為什麼各種東西都有個名字呢?」
「我說不上來。」蚊蚋說,「再往前走,在那邊的小樹林裏,東西都沒有名字。不過,妳繼續說妳那邊有些什麼昆蟲吧,別浪費時間啦。」
解說是不必的。讀者應該都想得到卡羅故意在愛麗絲與蚊蚋的對話中混淆傳統英語語法中通名 (general name) 和專名 (proper name) 的使用。
蚊蚋說的「名字」指專名,愛麗絲說的「名字」指通名。
當愛麗絲說「牠們中間有些我叫得上名字」時,她是說她能夠辨別牠們的種類,譬如哪隻是蚊子,哪隻是蒼蠅﹔然而,那隻蚊蚋說「當然,叫牠們的名字牠們便會回應吧?」時,牠指的是個別昆蟲的專名 (譬如「愛麗絲」便是個專名)。專名是個體專有的名字,比如「陳查理」﹑「瑪麗亞」等﹔通名是人類為了自己方便而給事物歸類用的名稱,比如「貓」﹑「狗」﹑「人」﹑「蒼蠅」等。後者當然不可能對被賦予的名稱有反應。即使前者,如果將論域設為人類或某些寵物,那蚊蚋的意見大概還可以﹔如果將論域擴大一些,你對著英國倫敦西敏宮北端鐘樓的大報時鐘高呼它的名字 —— Big Ben —— 它不會跟你說一聲「嗨」。這都十分淺白,造不了什麼文章。
在與此相關的脈絡中,值得一提的或許是「John Stuart Mill」(1806-1873) 這個名字。約翰·斯圖爾特·穆勒,英國哲學家及政治經濟學家,於 1843 年出版了《一個邏輯系統》一書,在意欲賦予邏輯一個經驗主義起點的基礎上批評傳統邏輯。24 在書的開頭,穆勒對語言做了分析,並提出了一個意義理論,區分了語詞的意謂 (connotation) 和指稱 (denotation)。一個意謂詞項 (connotative term) 指稱一個主體及意示一個屬性﹔譬如「白色的」指稱所有白色的東西/主體 (雪﹑紙﹑雲等),意示白色這樣的一個屬性。在談到名時,他認為凡名皆指稱個體 (譬如叫「約翰」的那人) 或個體的屬性 (譬如作名詞用的「白色」)。穆勒的意義理論比較獨特或出奇的一點是提出了專名為非意謂性,即專名沒有意謂,只有指稱的功能。從該書的出版時間看,卡羅應該讀過此書,關於專名只有指稱的功能,卡羅有什麼意見,值得注意。
_________
23 雙翅目下蚋科昆蟲的總稱,據說有超過1,800種已知的物種,其中11種已絕種。蚊子和蒼蠅都屬於蚋科昆蟲。
24 A System of Logic。中國的啟蒙翻譯大家嚴復 (1854-1921 ) 節譯了這本書,題為《穆勒名學》,1903 年出版。其實就邏輯著述的科學價值而言,亞里士多德的《分析前篇》,即亞里士多德闡述今人所謂的傳統形式邏輯的作品,比穆勒的《一個邏輯系統》重要。嚴復略過《分析前篇》,翻譯了《一個邏輯系統》,那是因為《分析前篇》的完整英語翻譯要到 1938 年才首次出現,實屬無奈。但在以救亡為目的的前提下,《一個邏輯系統》相對來說較現代和通俗,易於讓當時的中國人理解 (是嗎?),所以也是適當的讀本。話雖如此,嚴復努力百年後的今日,中國社會思想的混淆卻已到了無以復加之地步,令人哭笑不得。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