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Looking-Glass Insects: 命名
鏡子昆蟲

三
我們無從得悉愛麗絲如何上了火車或火車開往何方。
這一場戲的設計有點科幻。
愛麗絲在小溪前一跳便上了一輛擠滿了人和動物的火車。
「請出示車票!」檢票員把頭探進火車客艙窗說。於是,一轉眼間每個人手裏都拿出一張火車票。這些票都同持票的人的體型差不多一樣大,因此,車廂裏好像被得擠滿滿的。
「喂,小孩子,把票拿出來!」檢票員生氣地看著愛麗絲說。這時許多聲音一起叫起來(「簡直就像大合唱一樣」愛麗絲想),「別讓他等了,小孩子。哎呀,他的時間每一分鍾要值一千鎊哩!」
「恐怕我沒有,」愛麗絲驚恐地說,「我來的地方沒有售票處。」於是,合唱聲再次響起。「她來的地方容不下一個售票處。那邊的土地每英寸價值一千英鎊哩!」
「別找借口,」檢票員說,「妳應該從火車司機那裏買一張票。」那一片合唱聲又齊聲叫道:「火車司機!哎呀,光是那一股煙就要值一千英鎊哩。」
愛麗絲自個兒想:「那麼說話也沒用了。」這一次,那一片大合唱不叫了,因為愛麗絲並沒有說出聲。然而,令她驚訝的是,他們齊聲想道(我希望妳們能懂得「齊聲想道」是什麼意思。我得承認我壓根兒不懂),「最好一句話也別說,這兒的話一個字要值一千英鎊哩!」
「今晚我會夢見一千英鎊,我知道我會的!」愛麗絲想。
大合唱的堆疊遞增是為了製造大合唱的高潮效果。
車長的時間一分鐘要值一千英鎊,愛麗絲來的那兒一英寸要值一千英鎊,火車頭噴一股煙就要值一千英鎊。這些都是無稽之談,但它們都是拿來鳴鑼開道,為最後的公告造勢——這兒的話一個字值一千英鎊!
最後的一句話可不是無稽之談。
記得嗎? 我們說過,卡羅是日常語言哲學的始祖,不是維根斯坦。
對人類來說,語言來得太容易了,幾乎一出生便懂得張口講話,大概六至十歲便懂得運用基本語法,比喻明白一些,聽到俏皮話也會笑。或許因為來得太容易,因此不懂得珍惜,養成了對語言胡作非為的陋習。說得嚴重一點,人類的文明都是靠語言製造出來的。沒有語言便什麼也沒有! 對語言的觸覺特別敏銳的卡羅大概有感而發,故而創作了這一段可能是全書最滑稽的情節。
有趣的是,「這兒的話一個字要值一千鎊」卻不是說出來的,而是眾人/動物齊聲想出來的 —— 因為說出來便要一千鎊了。
__________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