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Before You》(我就要你好好的)是一部改編自喬喬·莫伊斯(Jojo Moyes)同名小說的電影,講述一位因車禍癱瘓的男子 Will,在絕望中遇見了樂觀開朗的 Lou,兩人之間展開了一段溫柔而動人的關係。電影帶出了關於生命、選擇與愛的深刻議題,觸動許多人對「生存的價值」產生不同的思考。
這次觀影後,我的心裡一直浮現一個問題:「如果是我,我會怎麼選擇?」
當生命遭遇重大改變,像 Will 一樣無法行走、生活失去自由與尊嚴時,我們是否還能找到存在的意義?看著親人因自己受苦、日復一日的慢性疼痛、被迫與過去熱愛的活動告別,這樣的痛苦讓人無法輕忽。即便科技進步可以透過書籍、網路或 VR 體驗世界,這些「替代」的感受終究無法取代親身經歷,尤其是對曾經自由飛翔的人來說,更是一種殘酷的折磨。但我也在想,是否能用不同的方式重新定義「活著」?
如果我無法再親身體驗這個世界,那我會選擇紀錄它。
紀錄過去的我、現在的我、所愛的人們,以及他們的模樣和故事。也許是透過文字,也許是圖像或聲音,我會用我還能做的方式,寫下一本書,一本記錄我活過、愛過、掙扎過的生命足跡。這樣的創作,對我來說,是一種轉化痛苦與失落的力量。
我相信,哪怕只能用回憶和想像生活,這樣的紀錄依然能夠為他人帶來一點光和溫度。
所以,如果是我,我會選擇留下這樣的紀錄,讓它成為我生命的見證,也許,成為某個人的勇氣。
那你呢?如果是你,你會如何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