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1《少,但是更好》做更少,活更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少但是更好

少但是更好


給所有正為了夢想努力的人:

早安☀️ 我是Elena,就讀ASU(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全球管理碩士,畢業於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ENFJ,喜歡自由潛水、瑜伽、文化人類學、習慣養成。


本週書籍|《少但是更好》(Essentialism: The Disciplined Pursuit of Less)


其實這是我第三次看這本書,從第一次讀完卻好像沒讀懂,第二次看到新的見解,到這個月,因為生活的選擇太多,讓我陷入自我懷疑的泥沼,剛好看到電子書櫃中的這本書,決定再看一次。

有一種說法,一個人的書櫃中只要有十本書,每本都是經典,每一次重讀都會因為人生經歷而有不同的領悟,如果剛好看到一本很喜歡的新書,那也必須要選一本替換,讓你的書櫃一直維持著十本書的量,而這本《少但是更好》就是我會放進我十本書名單之一。

這本書的精髓是「專準主義」(Essentialism),我很喜歡作者說的:

“我的願景是,世界各地的人都有勇氣去過忠於自己的生活,而不是過別人期望他們去過的生活。” — 葛瑞格.麥基昂(Greg McKeown)

但現實就是,對任何機會說好,當然必須對其他幾個說不。(Greg McKeown,2021)這也是我現在面臨的困難,站在讀書與職場的十字路口,已經踏上名為碩士的這條路,但還是不斷地回頭看,不斷地懷疑自己該花多少時間在學習、實習或開始創立自己的個人品牌。前兩週也天真的也為自己可以兼顧,但在一週扣除睡眠與生活就剩不到90小時的時間內,兩頭燒的蠟燭無法真正顧好一件事。

在專準主義的實踐中,又以如何挑選最為困難,在無法看到未來的情況下,很難排序生活中的優先事項。

對此,結合Youtuber Ali提出的劃分方式,我們可以把生活分成三大類,工作、健康、關係,而這三大類又可以細分為:

工作:金錢、成長、使命

健康:身體、心靈、腦袋

關係:家人、伴侶、朋友


透過詳細的列出你的九大類別並給予其1~10分的滿意值,我發現我目前應該把專注力放在學業(成長)(每週40小時),並維持既定的健康與人際關係。我認為,即使是專準主義,取捨很重要、學會說不很重要,但健康與關係就像是支撐「工作」的兩隻腳,沒有扎實的基底,無論賺再多錢也無法享受真正的快樂人生。


感謝閱讀到這邊的你,希望你喜歡這週的內容,也歡迎將這份電子報聯結分享給你的朋友、家人或任何正為了夢想而努力的人,有任何煩惱、心事或建議都歡迎直接回信給我,或有想了解的主題也非常歡迎一起討論! 祝你有美好且有意識生活的一週!

Elena


Instagram @wei__230
我的網站:https://www.elena-yiweiwang.com/
訂閱電子報:https://forms.gle/Dj9zHBEFo4xHKrCa9

內容總結
少,但是更好
5
/5
各種閱讀材料的心得,包含電影、文章、期刊、書籍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是人造就了夢想,還是夢想造就了人?」兩者皆為真 這是我在《領導101》書中看到的一句問題,作者 約翰·麥斯威爾(John C. Maxwell)認為兩者皆為真,我也這樣認為。就像是威爾遜總統說的: 「我們因夢想而成長。所有偉人都是夢想家。」 「在春日的輕霧或在漫長冬夜的爐火中,他們看見夢想。
詳細內容歡迎直接看Notion整理:https://dune-caption-299.notion.site/d7258ad41eaa4806bfddb12453dc8087?pvs=4 讀後心得整理如下:因為太喜歡這本書,每一個章節都花了很多時間閱讀與思考,總共花了整整一個月才看完他,但也因
成為足夠強大的人 當你足夠強大以至於遠遠超越他人時,他人連嫉妒你的勇氣都沒有,剩下的只是對你的仰望和深深的敬畏,他們會愛你、怕你、敬你。 一直以來,我是一個很害怕被批判的人,害怕站在台上,害怕鋒芒太耀眼,吸引來他人的嫉妒與攻擊,也可能是東亞儒家文化的薰陶,謙讓是美德,但其實這都是不必要的憂慮。
最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人生意義」,總是在問自己: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尤其是在面對枯燥乏味的書本與一塵不變的例行公事時。文章分享了泰戈爾與湯瑪斯.傑佛遜的文字,探討生命中的意義和幫助他人的價值。
看完了這本書,讓我最有感覺的其實應該是「放下」,把空間留給奇蹟發生,鬆開手,接受所有的不確定性,享受當下。接下來將會分為四大部分跟大家分享: (一)自處、冥想與活在當下 (二)接受原始的樣貌(自己與他人) (三)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 (四)學會放下 為奇蹟留下空間 這篇先跟大家介紹第一部
5/5我可能錯了
這本書其實是很輕鬆的一本書籍,透過時間軸交錯呈現的方式,將一所孤兒院與一間雜貨店的命運繫在一起,書中的故事很多,但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那封空白的信與關於未來的啟發。 ☀️ 空白的信:空白是一無所有,也是不被束縛 ☀️讀後心得:人的快樂是出自於幫助他人
「是人造就了夢想,還是夢想造就了人?」兩者皆為真 這是我在《領導101》書中看到的一句問題,作者 約翰·麥斯威爾(John C. Maxwell)認為兩者皆為真,我也這樣認為。就像是威爾遜總統說的: 「我們因夢想而成長。所有偉人都是夢想家。」 「在春日的輕霧或在漫長冬夜的爐火中,他們看見夢想。
詳細內容歡迎直接看Notion整理:https://dune-caption-299.notion.site/d7258ad41eaa4806bfddb12453dc8087?pvs=4 讀後心得整理如下:因為太喜歡這本書,每一個章節都花了很多時間閱讀與思考,總共花了整整一個月才看完他,但也因
成為足夠強大的人 當你足夠強大以至於遠遠超越他人時,他人連嫉妒你的勇氣都沒有,剩下的只是對你的仰望和深深的敬畏,他們會愛你、怕你、敬你。 一直以來,我是一個很害怕被批判的人,害怕站在台上,害怕鋒芒太耀眼,吸引來他人的嫉妒與攻擊,也可能是東亞儒家文化的薰陶,謙讓是美德,但其實這都是不必要的憂慮。
最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人生意義」,總是在問自己: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尤其是在面對枯燥乏味的書本與一塵不變的例行公事時。文章分享了泰戈爾與湯瑪斯.傑佛遜的文字,探討生命中的意義和幫助他人的價值。
看完了這本書,讓我最有感覺的其實應該是「放下」,把空間留給奇蹟發生,鬆開手,接受所有的不確定性,享受當下。接下來將會分為四大部分跟大家分享: (一)自處、冥想與活在當下 (二)接受原始的樣貌(自己與他人) (三)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 (四)學會放下 為奇蹟留下空間 這篇先跟大家介紹第一部
5/5我可能錯了
這本書其實是很輕鬆的一本書籍,透過時間軸交錯呈現的方式,將一所孤兒院與一間雜貨店的命運繫在一起,書中的故事很多,但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那封空白的信與關於未來的啟發。 ☀️ 空白的信:空白是一無所有,也是不被束縛 ☀️讀後心得:人的快樂是出自於幫助他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當你自己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就可以決定事情會怎麼發展,以終為始的理念執行人生目標,「Be-Do-Have」常保初心,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要的人。
Thumbnail
這是一本針對年輕人的書籍,書中談到人生哲學。透過分享對這本書的觀點和心得,希望以正面的價值觀影響他人。內容包括閱讀的重要性、興趣的尋找、與父母、孩子的相處之道。閱讀後可分享的是生命觀與好書推薦。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對自己實際的行動力和控制力,有充分的認知,就能設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目標與計劃。這本書比較不像手把手教你操作的工具書,更像是一本陪你整理心態、訓練思維的指南書。
Thumbnail
【書籍資訊】 [書 名] 原來,我們都對自我誤解太深 [作 者] 熊仁謙
Thumbnail
“支持我在人生下一個關鍵時刻,能迅速拍板決定、勇於前行!”   好書再讀分享紀錄:要有一個人 澈讀22種人生,你的人生有無限可能! 作者:楊斯棓 先覺出版社   好書多看幾次滿正常的,每次閱讀都會有一些不同的感受,而一本好書要寫出第二份心得,如果只是換幾個篇章去摘要跟書寫,那也是滿
Thumbnail
詳細內容歡迎直接看Notion整理:https://dune-caption-299.notion.site/d7258ad41eaa4806bfddb12453dc8087?pvs=4 讀後心得整理如下:因為太喜歡這本書,每一個章節都花了很多時間閱讀與思考,總共花了整整一個月才看完他,但也因
Thumbnail
這幾年很喜歡閱讀一些關於「後設」的書籍,例如學習如何學習、如何閱讀、如何體驗生命等等,我覺得這些書能夠幫助我把自己歸零,重新檢視長久以來靠著自身經驗和直覺慣性建立的行為模式,這往往讓我更加認識自己,並且懂得放下一些無意義的堅持,用更好的方法來做各種事。
Thumbnail
今年春節看了幾本書,有的文字對我來說讀起來生硬,就花長一點時間分章閱讀,有的則容易入口,不出一天就可以讀完。因為期待自己讀的書可以用在生活上,即便是一個、二個觀念或方法都好,所以趁著剛讀完,最是有感時,給自己做點書寫,寫下關於此書的學習點。今天先分享這本書:
Thumbnail
幫助你面對未來人生當中某個未知難題的所有提示,全都已經被世界上的某個人寫進書裡了。   第一章 生存智慧 時間自由大於財富自由,有時間閱讀的人更容易變成富有的人。 你有多忙,就代表你有多常被他人使喚  只要你把閱讀視為第一優先,就一定有時間讀書。如果這是你喜歡的事情,就應該排除萬難優先進行
Thumbnail
周一無意間看到這本書的時候,除了作者吸引我之外,這個書名下也有意思,排比且因果,還有逗點。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當你自己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就可以決定事情會怎麼發展,以終為始的理念執行人生目標,「Be-Do-Have」常保初心,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要的人。
Thumbnail
這是一本針對年輕人的書籍,書中談到人生哲學。透過分享對這本書的觀點和心得,希望以正面的價值觀影響他人。內容包括閱讀的重要性、興趣的尋找、與父母、孩子的相處之道。閱讀後可分享的是生命觀與好書推薦。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對自己實際的行動力和控制力,有充分的認知,就能設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目標與計劃。這本書比較不像手把手教你操作的工具書,更像是一本陪你整理心態、訓練思維的指南書。
Thumbnail
【書籍資訊】 [書 名] 原來,我們都對自我誤解太深 [作 者] 熊仁謙
Thumbnail
“支持我在人生下一個關鍵時刻,能迅速拍板決定、勇於前行!”   好書再讀分享紀錄:要有一個人 澈讀22種人生,你的人生有無限可能! 作者:楊斯棓 先覺出版社   好書多看幾次滿正常的,每次閱讀都會有一些不同的感受,而一本好書要寫出第二份心得,如果只是換幾個篇章去摘要跟書寫,那也是滿
Thumbnail
詳細內容歡迎直接看Notion整理:https://dune-caption-299.notion.site/d7258ad41eaa4806bfddb12453dc8087?pvs=4 讀後心得整理如下:因為太喜歡這本書,每一個章節都花了很多時間閱讀與思考,總共花了整整一個月才看完他,但也因
Thumbnail
這幾年很喜歡閱讀一些關於「後設」的書籍,例如學習如何學習、如何閱讀、如何體驗生命等等,我覺得這些書能夠幫助我把自己歸零,重新檢視長久以來靠著自身經驗和直覺慣性建立的行為模式,這往往讓我更加認識自己,並且懂得放下一些無意義的堅持,用更好的方法來做各種事。
Thumbnail
今年春節看了幾本書,有的文字對我來說讀起來生硬,就花長一點時間分章閱讀,有的則容易入口,不出一天就可以讀完。因為期待自己讀的書可以用在生活上,即便是一個、二個觀念或方法都好,所以趁著剛讀完,最是有感時,給自己做點書寫,寫下關於此書的學習點。今天先分享這本書:
Thumbnail
幫助你面對未來人生當中某個未知難題的所有提示,全都已經被世界上的某個人寫進書裡了。   第一章 生存智慧 時間自由大於財富自由,有時間閱讀的人更容易變成富有的人。 你有多忙,就代表你有多常被他人使喚  只要你把閱讀視為第一優先,就一定有時間讀書。如果這是你喜歡的事情,就應該排除萬難優先進行
Thumbnail
周一無意間看到這本書的時候,除了作者吸引我之外,這個書名下也有意思,排比且因果,還有逗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