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科學的意義,是為了讓人不再畏懼黑暗。
我從小就是個問問題的小孩,總是不斷追問:「為什麼?」父母說我想太多,老師說我適合讀物理,於是我選擇了最講邏輯、最講證據、最講秩序的那條路。量子場論、廣義相對論、弦論、拓撲空間,它們讓我以為這個世界是可預測的,甚至是可逆的。只要數據夠完整、模型夠精密,我們總能看穿宇宙的機制。
但直到那件事發生,我才知道:不是每一道現象都願意被看穿。它們不是不合邏輯,而是我們根本不知道要用什麼邏輯去理解它。
我曾走進一間密室,屍體明明昨天才活動,卻已腐爛多日;我曾聽見一段錄音,那聲音是我,但我從未說過那些話;我曾在鏡中與「另一個自己」對視,他不語,只微笑,像是早已知道這一切會發生。
我沒有瘋。至少我還能證明我沒瘋,因為我找到了證據。問題是,那些證據……不是屬於我們這個世界的。
這不是什麼外星人陰謀論,也不是奇幻小說的降神戲法。這是物理學自己走到盡頭的產物。我們的三維世界不過是一個被觀測穩定下來的片面,而真正的空間結構,早就超出了我們所能言說與觀測的層級。
我曾經以為「維度」只是抽象的數學建構,後來我才明白,它們不只是空間的向度,更是實在的分層結構。
如果你閱讀這本手記,那表示你也來到了「界限」之前。你會懷疑、你會否認、你會害怕。這沒關係,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但請你記住:
真理從來不是光明正大的,它總是躲在我們最不敢直視的陰影裡。而那陰影,有時藏在一道牆後、一段錄音裡,或者,一張摺起來的地圖邊角。
我記錄下來的這一切,不是為了說服誰,只是為了不讓它被世界的邏輯所抹去。如果你發現這些字句開始讓你產生某種熟悉的感覺,那就代表,你已經站在門前了。
門不會為任何人敞開,但一旦你「看到」它,它就已經存在了。
所以我寫下這本手記,不是要揭開謎底,而是要提醒你:有些謎題,是用來讓人重新定位世界的位置,而不是解開它。
第一個破口,是從那間「不存在的房間」開始的。
而故事,從我看見那具早已死去的屍體開始……
── 林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