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常常在想,一個家如果少了媽媽,可能就會少了一份凝聚力。
雖然身為爸爸的我,從兩個女兒還小的時候,就喜歡跟她們玩笑嘻鬧,盡力扮演一個開明爸爸的角色。但是囿於社會上刻板印象,還有我看起來就是一個典型陽剛男子,加上我工作時剛毅嚴肅,女兒們對我難免心懷敬畏。不像凡事大而化之,說話總不習慣過腦的太太。女兒雖然常常批評她做事沒條理,但是不管在外面遭遇什麼事,女兒還是習慣拉著她說個沒完,將爸爸晾在一旁。
我會感到失落嗎?完全不會!每次看到母女三人興致昂然地談著許多無關緊要的小事,雖然我未必參與,我在旁邊看著總會感到幸福。反而是母女嘔氣的時候,我會因此感到緊張,默默挺身兩邊調停,想辦法化解母女間的誤會。
家,不是一個適合講道理的地方。
這是我的家,誰喜歡自己的家人爭吵嘔氣?
我對於家的框架,大多數承傳自我的媽媽。
話說我小時候,我是媽媽的第一個孩子。我的祖母跟早年大多數的婆婆一樣,對待媳婦很嚴苛。在我出生以後,我成了媽媽相依為命唯一的慰藉。或許是因為這樣的緣故,我小時候很黏媽媽,去念幼稚園還要她先陪三天。
父親兄弟分家之後,媽媽終於過了幾年好日子。但是好景不常,個性軟弱的父親耳根子軟不善經商,祖父留給他的偌大家產,沒幾年就全被騙光。好不容易當了幾年貴婦的媽媽,從此開始去市場擺攤、開小吃店獨力撐起家計。
從小到大,我跟弟弟妹妹舉凡穿衣、讀書所有大小事,全靠媽媽一手操持。我們有事都跟媽媽說,我們的好同學好朋友,媽媽大多也都認識。等到我們長大成家,媽媽還樂得幫我們帶小孩,直到現在當曾祖母了,還想帶曾孫。
我常覺得,我媽過去都為這個家而活,我們家也圍繞著她存在。
跟我這個長年在企業工作,講求守時跟效率的兒子不同,我媽生活隨興有話直說,常惹得子女們跟她爭辯抬槓,她也完全不服輸。雖然如此,卻也不影響我們家的親密感情,孫子曾孫跟她,都比跟我們這些當爸媽的感情還好。
一生堅強的媽媽,個性也十分樂觀。
每當我們回憶她過去的辛苦時,她總會不耐煩地說:
「過去就過去了!講那些不開心的事幹什麼?」
隨著年紀漸長,她的記憶力大不如前,經常把三叔公的故事記成二姨丈,或者把往事的時序記顛倒。當我發覺她記憶錯置越頻繁後,我就不再同她爭辯。反正不重要,只要她高興就好。經過我提醒,弟妹也體認了這個事實。
雖然媽媽已經85歲了,但是她的意志力仍然十分旺盛。如今不用再為子女經濟操心的她,現在每天只在想著要去哪裡玩。前不久住在美國加州的表哥回來跟她同住一個月,曾經去過表哥家的她,還對我癡迷迪士尼的小女兒說:
「阿伯家就住在迪士尼旁邊,我帶你去美國阿伯家玩。」
看著她這把年記還這麼健康開朗,我除了欣慰之外,也深感佩服。
明天就是母親節了,我在這裡誠心祝福我此生的守護神…
媽,祝您母親節快樂!
也將這份祝福,同獻給全天下辛苦的媽媽們。
P.S: 如果你的媽媽已經不在了,她可能仍然在天上關注你。別忘了抬起頭,對還在天上掛念你的她,輕輕說一聲: 母親節快樂!
連結閱讀:
以下是我另外書寫,關於職場的專題,歡迎參考>>>
經營管理教練場: https://vocus.cc/managersmind/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