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需要變變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母愛這場遊戲,不只是孩子得到愛的滋養,母親也在這過程裡進化成更好的自己。從最初的本能爆發,到後來的全心付出,再到最後的淡定放手,每個階段都在逼媽媽升級內心。

母愛是人類情感中最深刻而複雜的存在之一,不僅是生物本能的展現,也是一場不斷質變的旅程。母愛的初階是生命的孕育與養育,以自己的身體與心靈為孩子提供安全感與滋養,而後隨著孩子的成長,母愛的本質必須超越本能,走向更深的智慧與節制,這該算得上是母愛進化最難的關卡吧!


回想自己的母愛進化史的「人生電影模式」:

當你還是肚子裡的小豆苗時,母愛像開了外掛,黏稠得像奶茶加珍珠,甜到讓我心花怒放。餵奶、換尿布、半夜唱搖籃曲,我簡直是「全能保姆天后」,把你當成我的小宇宙,恨不得把星星月亮都摘給你。佛洛姆老大爺在《愛的藝術》說,這叫「存在性的愛」——你光是噘個小嘴,我就覺得世界美得冒泡。但,當時的我還沒搞懂,愛不是永遠把你塞在我的羽翼下,不然你怎麼飛?

養育你的日子,我像個過分熱血的活動策畫人,立志把你的人生搞成五星級派對。從挑有機蔬菜到幫你報名鋼琴班,拼了我的老命想讓你「贏在起跑線」,甚至有點像在參加「最佳媽媽選拔賽」。但有時,我會不小心把自己的劇本硬塞給你,忘了問你想演哪齣戲。佛洛姆提醒我,愛得有「關懷」和「責任」,但不能變成控制狂。於是我學著鬆手,讓你自己摔幾跤,發現你跌倒後爬起來的那抹笑,比我給的任何獎盃都耀眼。

最硬核的關卡,是學會當個「瀟灑放手系」老媽。當你開始追自己的夢、談自己的戀愛,我得忍住不衝上去當導演,只能站在場邊當個超chill的啦啦隊。自我提醒無數次:你已經不再是「我的小寶貝」,而是一個獨立的靈魂,要帶著自己的節奏和光芒。佛洛姆說,真正的愛是「讓你成為你」,而不是「我需要你黏著我」。放手這招,簡直比戒掉珍珠奶茶還難,但當我看著你自由飛翔,逐漸體會,平等的靈魂相遇,在愛裡的成熟與成全。

母愛的變態與質變

母愛的進化,是種動態的演變的情感。從孕育期「全然滿足的身體愛」到養育期「給予最好的愛」,在近變化到子女成長期「放手與節制的愛」。

質變之難,在於母親必須克服自我中心的傾向。佛洛姆強調,愛是一種能力,而非愛的對象。母親需要在愛中學會節制,放下對孩子的期望與控制,轉而信任他們的獨立性。這意味著,母愛最終要超越「我的孩子」的觀念,承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靈魂,擁有自己的道路與選擇。

從遊戲角度看,母愛簡直是人生最硬核的RPG遊戲,關卡一關比一關燒腦,還得邊打怪邊升級內心OS。從懷胎十月的「黏踢踢全包式」,到養娃時的「拼了老命給最好」,再到孩子長大後的「瀟灑放手系」,母愛不是一招鮮吃遍天,而是得不停質變,得在母愛噴泉的淚水與汗水裡練就一身「愛的藝術」才行。佛洛姆在《愛的藝術》裡說得果然是經典:愛不是純感覺,是門技術活!

母愛的終極彩蛋:雙向成長

愛是門藝術,得用心學習。母愛不僅是情感,更是一種需要學習的藝術。母愛的質變,不只是為了孩子,也是媽媽的自我修練。每個階段的母愛都要求母親突破自我,從本能的給予到有意識的付出,再到最終的無私放手,這是一場內在的修煉。

真正的母愛最終超越「母親」與「孩子」的角色界限,成為一種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愛,體現為對另一個靈魂的完全接納。當她學會在愛裡找到平衡,孩子成了獨立的個體,她也成了更完整的人。這份愛,終究是雙向的禮物。

所以,母愛進行式,永遠沒有「Game Over」,只有不停進化的關卡。無論是黏踢踢的抱抱,還是瀟灑的揮手,媽媽的愛永遠是那個陪你闖天下的神隊友。

佛洛姆說,大部分的母親都能給予「奶」,但是只有少數的母親能夠給予「蜜」。一個母親必須不能只是好母親,還需要是一個快樂的人!

來,給所有正在練愛的媽媽一個大拇指,她們真的超級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elainel-avatar-img
2025/05/11
//surl.li/klzogx //surl.li/ffctgs //surl.gd/qxfprn //surl.lu/yfalqh //surl.li/gzpnuh //surl.lu/poxkjr //surl.lu/vqffps //surl.li/yidofk //surl.li/ihkxtg //surl.lu/hgdkge //surl.li/fefuwj //surl.li/xpxhve //surl.li/kfonue //surl.li/baocys //surl.li/ssiklx //surl.li/qsjvwq //surl.li/pqpwle //surl.lu/dipmsi //surl.lu/giokwz //surl.lu/efgvmr //surl.li/qykzax //surl.li/wppyov //surl.li/bgvvih //surli.cc/wosmnf //surli.cc/xmieli //surl.li/yjcpda //surl.lu/qnaytu //surl.lu/lrrgnx
avatar-img
妃妃之想
2會員
14內容數
嗨,我是妃妃,半生遊走新聞界、電視圈與國際企業,見過大千世界的鎂光燈,卻在內心的小劇場找到最動人的劇本。在「妃妃之想」,我用快樂的書寫捕捉生活的微光,隨心靈小旅行潛入夢境與星空,透過澄心聚焦喚醒身心的智慧。文字是我的畫筆,療癒是我的魔法,歡迎來我的三間小屋,與我一起嬉笑、探索,點亮內在宇宙的星辰!
妃妃之想的其他內容
2025/03/18
當痛苦無法超度,那就超越吧!【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真正的啟發不在於教我們「活得開心」,而是在於如何直面痛苦與生命的難題,並為這些困境找到意義,讓我們不只勉強撐下去,還能帶著某種內心的平靜走下去。
2025/03/18
當痛苦無法超度,那就超越吧!【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真正的啟發不在於教我們「活得開心」,而是在於如何直面痛苦與生命的難題,並為這些困境找到意義,讓我們不只勉強撐下去,還能帶著某種內心的平靜走下去。
2025/03/13
《渺小一生》(A Little Life) 是一部探討生命意義、創傷與療癒的小說,主角裘德在事業成功的背後,深受童年創傷的折磨,始終無法接納自己。本文深入分析小說主題,探討「偉大」與「渺小」的對比,以及主角內在分裂的掙扎,並以此引發讀者對生命價值與自我接納的反思。
Thumbnail
2025/03/13
《渺小一生》(A Little Life) 是一部探討生命意義、創傷與療癒的小說,主角裘德在事業成功的背後,深受童年創傷的折磨,始終無法接納自己。本文深入分析小說主題,探討「偉大」與「渺小」的對比,以及主角內在分裂的掙扎,並以此引發讀者對生命價值與自我接納的反思。
Thumbnail
2024/05/09
在快樂中,為何仍感覺無法完全沉浸其中?這困惑不僅源於對快樂消逝的恐懼,似乎還涵蓋了隨之而來的痛苦和不安。 快樂時刻似乎總是伴隨著一種不名的壓力,這種壓力讓我們在享受當下時仍然提心吊膽。 是否真是我們自己在無形中設下障礙,阻礙了自己的快樂。
Thumbnail
2024/05/09
在快樂中,為何仍感覺無法完全沉浸其中?這困惑不僅源於對快樂消逝的恐懼,似乎還涵蓋了隨之而來的痛苦和不安。 快樂時刻似乎總是伴隨著一種不名的壓力,這種壓力讓我們在享受當下時仍然提心吊膽。 是否真是我們自己在無形中設下障礙,阻礙了自己的快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看這篇好累喔!需要點時間去想想,先節錄最後面的幾段:   「三個鍛鍊愛的途徑或指標 因此,我們要從「自愛」走向「成熟的愛自己」,同樣要有三個要素: (1)內在(主詞與受詞)自我的距離與獨立。我們能不能檢視那種認同父母的愛的方式,它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愛,以及那個嬰兒自我(有些人稱為內在小孩)的需
Thumbnail
看這篇好累喔!需要點時間去想想,先節錄最後面的幾段:   「三個鍛鍊愛的途徑或指標 因此,我們要從「自愛」走向「成熟的愛自己」,同樣要有三個要素: (1)內在(主詞與受詞)自我的距離與獨立。我們能不能檢視那種認同父母的愛的方式,它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愛,以及那個嬰兒自我(有些人稱為內在小孩)的需
Thumbnail
小孩一直被媽媽照顧,覺得媽媽愛我,這種習慣就這麼延續下來,什麼時候會改變,小孩反過來愛媽媽、照顧媽媽呢?這是個很奇妙的轉折點。   兒女對於媽媽的「愛」應該不是本系列定義的嚴格的、「真正」的「愛」,比較是: 「回報」—知道媽媽對我很好; 「分擔」—她很辛苦; 「憐惜」—覺得她需要人家的照顧
Thumbnail
小孩一直被媽媽照顧,覺得媽媽愛我,這種習慣就這麼延續下來,什麼時候會改變,小孩反過來愛媽媽、照顧媽媽呢?這是個很奇妙的轉折點。   兒女對於媽媽的「愛」應該不是本系列定義的嚴格的、「真正」的「愛」,比較是: 「回報」—知道媽媽對我很好; 「分擔」—她很辛苦; 「憐惜」—覺得她需要人家的照顧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試著去了解成熟的「愛」,是如何自「母愛」的早期關係中逐漸發展出來。換言之,它必須完成三個愛的前提:(1)二人心理的距離或獨立、(2)愛是一種對本能的教育與昇華結果、以及(3)對自己的不滿,即對方是我的理想、模範、是我所缺之物。(見【友情愛不清 Ch.1】)   但與此同時,因為母子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試著去了解成熟的「愛」,是如何自「母愛」的早期關係中逐漸發展出來。換言之,它必須完成三個愛的前提:(1)二人心理的距離或獨立、(2)愛是一種對本能的教育與昇華結果、以及(3)對自己的不滿,即對方是我的理想、模範、是我所缺之物。(見【友情愛不清 Ch.1】)   但與此同時,因為母子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看完這篇,或是正在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母愛是很可怕的,無處不滲透,上天下地,天羅地網,每個細縫都逃不掉,填滿了所謂的母愛,雖然不至於窒息而死,也是讓人喘不過來。到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人,是自己掙脫出來的,還是母親張開雙手,開了一條縫,讓孩子的自我得以喘一口氣,長大一點呢?   當孩子的生活技
Thumbnail
看完這篇,或是正在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母愛是很可怕的,無處不滲透,上天下地,天羅地網,每個細縫都逃不掉,填滿了所謂的母愛,雖然不至於窒息而死,也是讓人喘不過來。到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人,是自己掙脫出來的,還是母親張開雙手,開了一條縫,讓孩子的自我得以喘一口氣,長大一點呢?   當孩子的生活技
Thumbnail
母親是世界上第一個和孩子建立連結的人,是神聖不可取代的存在,從生理到心理緊密相連,既甜蜜也痛苦,母親背負許多社會的框架及價值觀,犧牲在所難免,不斷地付出甚至筋疲力盡,過程難熬辛苦卻快樂著,這是大部分母親的常態,但也總有例外,不知道如何愛小孩,對小孩疏於照顧,或是過度的愛變成控制。
Thumbnail
母親是世界上第一個和孩子建立連結的人,是神聖不可取代的存在,從生理到心理緊密相連,既甜蜜也痛苦,母親背負許多社會的框架及價值觀,犧牲在所難免,不斷地付出甚至筋疲力盡,過程難熬辛苦卻快樂著,這是大部分母親的常態,但也總有例外,不知道如何愛小孩,對小孩疏於照顧,或是過度的愛變成控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