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對照]【以母愛之名 Ch.6】從自愛到成熟的愛自己──鍛鍊愛的三種途徑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看這篇好累喔!需要點時間去想想,先節錄最後面的幾段:

 

「三個鍛鍊愛的途徑或指標
因此,我們要從「自愛」走向「成熟的愛自己」,同樣要有三個要素:
(1)內在(主詞與受詞)自我的距離與獨立。我們能不能檢視那種認同父母的愛的方式,它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愛,以及那個嬰兒自我(有些人稱為內在小孩)的需要與依賴,他為何不願意長大;」

 

這個我懂,所謂的「自己愛自己」(應該是「自愛」吧!),是將「自己」分成幾個角色,

如:A、B、C等,然後以一個角色去愛另一個角色,這樣就很清楚了。

 

以前講到「自己愛自己」時,應該是囫圇解讀,囫圇愛的吧!只記得要「愛自己」,喔!只有那個被愛的自己,至於是「誰」去愛,「哪個自己」去愛的呢?就無暇顧及了。

 

回想一下,我將自己的「角色」分得那麼清楚,應該是學了諮詢之後。老師說,諮詢師在諮詢的時候,同時有幾個角色,一個在聽個案講,一個在幫她開配方,一個在幫她看投射,一個在幫自己看投射,一個在她身上看到自己的需要……,這些角色是同時進行的。

 

那時候有分「花精諮詢師」和「身心靈諮詢師」,前者是聽個案說,幫她開配方,關心她有沒有好好使用花精;後者要出現上面說的多個角色才行,而且要會看個案目前處在哪個成長階段?給她需要的。我的多個角色自然出來,老師給我的證書是「身心靈諮詢師」。

 

從此以後,不論是看個案或看自己,就很清楚了。有時候我們會碰到周圍的人說的話前後不一(剛剛說的,上午說的,或前幾天說的),因此生氣,甚至吵架,我聽得出來那是不同的角色在說話。這麼一來,對於許多事情就分辨得很清楚了。像:自己愛自己,自己怪自己,還有像:期望、誇獎、遺棄等等通通明白了。

 

「(2)對自身的愛的教育與昇華。如果愛自己就等同買iphone、吃大餐、去約炮,那這種「愛自己」註定會走向某種偏執的心理,而無法讓自己成長──因此,我們需要新的認同,一些能帶領我們成長的學問、組織、朋友等;」

 

要做什麼「愛自己」呢?


我之前,對朋友或來參加活動的人說,我們知道要「愛自己」,只是做哪些事是愛自己呢?一般人想到的喝咖啡、吃飯、看展覽、旅遊等,很好沒錯,是對自己好,只是那還不夠,每天找一點時間,和自己單獨相處,想一想今天做了哪些事?寫在日記上,這是進一步的做法;

 

再來是來參加座談會、花語課,每週為自己留一段時間,來這裏坐下來,說說自己,聽聽別人的,培養另外一個獨立於自己之外的角色來看自己,這是愛自己最實在的做法—這是學諮詢和自我療癒時,老師教的方法,我覺得很好,就這麼用下去。

 

「(3)對自己有所不滿,同時努力為自己建立理想。如果我們十分自戀,則把自己當作神或完美的人,就沒有改變的需要,因此對自我不滿是必需的(但又不能太超過)成長成份;同時我們要為自己建立理想,去為之努力,因為沒有理想的人就如同鹹魚一樣,這不論對年輕人,還是對老人來說也是一樣(他們要學會自我完善,達到靈性與人性上的滿足)。但這代表,人類的自愛是需要修身與鍛鍊的。
如此,「自愛」就不再是對「母/父愛」的原初認同,而成為了心理學上一個成熟個體的那種自愛:愛不滿、愛自己、愛努力、愛檢視、愛成長……愛成為更成熟的人類。」

 

對自己不滿、有理想,真的是改變,還有讓自己更好的動力。

 

之前,當碰到了比較麻煩的問題,或是在學習頗難的事情時,自己在想,等到這個問題解決了,或我學會之後,等於到達一個目的地,就沒事了。

 

當真的做到之後,怎麼沒有那個「沒事了,天下太平了」的感覺呢?因為馬上又有事情接著而來。這麼重覆多次之後,我才明白,生命是不斷往前走的,沒有目的地,沒有終點,有的話,就是我死亡的那一刻。

 

記錄重要的事情也是這樣,當下覺得這事很重要,要記在「重要」的本子上,「永遠」保存。但是當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接著記錄的重要事情一長串,原來那件就一點也不重要了,實際上時間過了,這事忘記了,或找不到記在哪裏也無所喟了。

 

「不斷變化的過程」,和「定點」、「固定的成果」的概念真的很不同。我想到,多年前,我陪我媽去台北榮總做全身的健康檢查,當時要住一天,前一天下午住進去,經過各種詢問、調查,第2天做了一天的檢查。

 

那份檢查報告我媽珍藏著,是一份成果,永遠保存的,時不時說一說,拿出來給人看一下(沒人去看它一眼)。這些年,我自己生病,也不時做一些檢查後,才知道,檢查是要看自己當下的狀況,看要做哪些調整?下次再檢查時,才知道那些調整有沒用?要不要再調整,或改變方法?總之是為了看自己的眼睛看不到的身體狀況而做的,不是一個「成果」或「成績單」擺在那裏供奉起來的。媽媽的每個人生狀況都是停滯的,發生了一事,只是提供她日後不斷敘說的材料,至於有從中學到什麼嗎?我不知道。

 

前幾年,我參加了一個群組,叫做「離開長期關係」這種失戀情況的女同志群組。不久後聚會,那位主招人看到我,說的第一句話是:「都這個年紀了,為什麼還要分手呢?」好奇怪的問題,我一時也不知道要怎麼回答她?不是有伴侶「就好了」,要看是不是自己喜歡的,或滿意的啊!忘了有沒這麼回答她了。她自己也是啊!原來想相守一生的,分手了。

 

我一直在學習,學自己想學的東西,也不斷在探尋自己未來的方向,我要做什麼?要過什麼樣的日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最近去做諮商,談想談的事情。我心裏在等著有一個歐巴桑或歐吉桑跟我說:「都這個年紀了,還去做諮商。」其實不只中老年人會這麼說,年輕人也可能會,會說這話的人和年齡無關。

 

原來,我這麼做是在「愛自己」啊!呵呵!

這麼一來,那些「母愛」、「父愛」、「子愛」等等就不再糾纏,自動退位了,自己長大、成熟了。

 

附費限定文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紀餘的沙龍
90會員
689內容數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我的email: slowee55@gmail.com
紀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7
我不跟人家說:「要小心喔!注意安全喔!」那就預設了他會碰到危險的事情。有人很愛說,每次說再見的時候都說,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表示她好心提醒,或很會照顧人嗎?我聽到的言下之意是人家不會小心囉!哈!   以前,我媽媽最會在我們要出門時說這句話。有一次弟弟和鄰居去小溪裏玩,腳割到了,流血,回家來,媽媽一
Thumbnail
2025/04/17
我不跟人家說:「要小心喔!注意安全喔!」那就預設了他會碰到危險的事情。有人很愛說,每次說再見的時候都說,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表示她好心提醒,或很會照顧人嗎?我聽到的言下之意是人家不會小心囉!哈!   以前,我媽媽最會在我們要出門時說這句話。有一次弟弟和鄰居去小溪裏玩,腳割到了,流血,回家來,媽媽一
Thumbnail
2025/04/15
我看到<與神對話>的第3冊,神重覆多次的,大意是:我和你是一體的,你和其他人也是一體的,你對別人做好事,也是對自己做;你傷害人,也是傷害自己,因為大家都是一體的。   我這幾年對於一直做好事,當好人的人很感冒,她本人看起來很忙、很累的樣子,經濟上也不寬裕,可是一直做好事,對人好,幫助人家,我覺得
Thumbnail
2025/04/15
我看到<與神對話>的第3冊,神重覆多次的,大意是:我和你是一體的,你和其他人也是一體的,你對別人做好事,也是對自己做;你傷害人,也是傷害自己,因為大家都是一體的。   我這幾年對於一直做好事,當好人的人很感冒,她本人看起來很忙、很累的樣子,經濟上也不寬裕,可是一直做好事,對人好,幫助人家,我覺得
Thumbnail
2025/04/05
女婿這個人出現在我的生活中是什麼意思呢? ■他和人相處的邏輯跟人家不一樣; ■問他事情時,他的回答中,將發生過的實情和他的想像、推論混在一起,有時候是隨口亂說的,女兒最近跟我說:「他說的話不能全部相信。同一件事情要在不同的時間問幾次,然後我自己拼湊出大概是什麼情形?」 ■生活的東西和秩序亂七八
Thumbnail
2025/04/05
女婿這個人出現在我的生活中是什麼意思呢? ■他和人相處的邏輯跟人家不一樣; ■問他事情時,他的回答中,將發生過的實情和他的想像、推論混在一起,有時候是隨口亂說的,女兒最近跟我說:「他說的話不能全部相信。同一件事情要在不同的時間問幾次,然後我自己拼湊出大概是什麼情形?」 ■生活的東西和秩序亂七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愛自己不僅是追求外在的享受,更是學會擁抱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去關注內在的小孩子。本文將分享如何愛自己的方法,包括花時間陪伴自己、探索內在需求,以及照顧自己的五個方法。
Thumbnail
愛自己不僅是追求外在的享受,更是學會擁抱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去關注內在的小孩子。本文將分享如何愛自己的方法,包括花時間陪伴自己、探索內在需求,以及照顧自己的五個方法。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Thumbnail
看這篇好累喔!需要點時間去想想,先節錄最後面的幾段:   「三個鍛鍊愛的途徑或指標 因此,我們要從「自愛」走向「成熟的愛自己」,同樣要有三個要素: (1)內在(主詞與受詞)自我的距離與獨立。我們能不能檢視那種認同父母的愛的方式,它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愛,以及那個嬰兒自我(有些人稱為內在小孩)的需
Thumbnail
看這篇好累喔!需要點時間去想想,先節錄最後面的幾段:   「三個鍛鍊愛的途徑或指標 因此,我們要從「自愛」走向「成熟的愛自己」,同樣要有三個要素: (1)內在(主詞與受詞)自我的距離與獨立。我們能不能檢視那種認同父母的愛的方式,它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愛,以及那個嬰兒自我(有些人稱為內在小孩)的需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試著去了解成熟的「愛」,是如何自「母愛」的早期關係中逐漸發展出來。換言之,它必須完成三個愛的前提:(1)二人心理的距離或獨立、(2)愛是一種對本能的教育與昇華結果、以及(3)對自己的不滿,即對方是我的理想、模範、是我所缺之物。(見【友情愛不清 Ch.1】)   但與此同時,因為母子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試著去了解成熟的「愛」,是如何自「母愛」的早期關係中逐漸發展出來。換言之,它必須完成三個愛的前提:(1)二人心理的距離或獨立、(2)愛是一種對本能的教育與昇華結果、以及(3)對自己的不滿,即對方是我的理想、模範、是我所缺之物。(見【友情愛不清 Ch.1】)   但與此同時,因為母子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你要學會愛自己。 這句話我們一定會聽過,可是愛一個人容易﹐但愛自己卻很難。 人自出娘胎,大都在別人的愛裡成長,成年後與伴侶相愛,全心愛錫子女。被人愛愛別人,然而大多數人都忽略愛自己。默默付出,生命彷彿為別人而活,甚至會Burn out(過累)變得衰弱。連自己都感到軟弱無力,如何有力量愛護別人....
Thumbnail
你要學會愛自己。 這句話我們一定會聽過,可是愛一個人容易﹐但愛自己卻很難。 人自出娘胎,大都在別人的愛裡成長,成年後與伴侶相愛,全心愛錫子女。被人愛愛別人,然而大多數人都忽略愛自己。默默付出,生命彷彿為別人而活,甚至會Burn out(過累)變得衰弱。連自己都感到軟弱無力,如何有力量愛護別人....
Thumbnail
儘管愛自己並不容易,我們可以通過尋找曾經接納過我們的人,尋找心理諮詢師的支持以及透過情緒邊界與自我尊重來克服這種困境。持續的愛自己是一個過程,而結果會是每一步都充滿了自我發現和轉化的機會。
Thumbnail
儘管愛自己並不容易,我們可以通過尋找曾經接納過我們的人,尋找心理諮詢師的支持以及透過情緒邊界與自我尊重來克服這種困境。持續的愛自己是一個過程,而結果會是每一步都充滿了自我發現和轉化的機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