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Threads上流行一種AI提示詞:
「請幫我畫出我命盤中正緣的長相,結合我的八字命理五行星座,生產出照片,照片要是寫實的風格。」
一開始我也覺得有趣,直到我開始發現一件事: Threads裡大家生出來的男性、女性……相似度居然高達 80%。
然後留言區還有人說:「看起來似曾相識,遇到了不要錯過了。」
欸~所以是怎樣?這個提示詞的隱藏任務是: 是要大家去滑交友軟體找有沒有撞臉的?還是看到長得像的路人就大喊—你是我的正緣?!
然後我突然很想問一句:
「大家的正緣,是不是其實都同一個人?」

AI戀人模板的背後,是我們的「愛的想像」
我沒有要嘲諷,真的沒有。反而是覺得: 這現象超值得觀察與剖析!
因為這些提示詞的本質,不只是好玩、幻想,更像是:
「我想知道,有沒有人會像我夢過的那樣出現。」
AI模型訓練的圖像、語言風格與預設審美,當然會產生某種「集體理想型」, 但我們之所以會想生成「正緣的樣子」,並不是為了畫出他或她的臉。
而是想證明:我值得相信這樣的愛,是存在的。
這類提示詞,可以這樣分類與轉化
- 幻想型提示詞:幫我畫出靈魂伴侶的樣子 / 正緣的臉
改成引導對話:正緣會對我說什麼?
- 情感自投射型:畫出我命中注定的對象、我們在哪裡相遇
改成敘事寫作提示:寫下那場「未來相遇」故事
- 替代式療癒型:請模擬我未來伴侶鼓勵我 / 用戀人語氣寫信給我
改成日記練習:「今天我想像有他陪我會說什麼?」
這樣,我們就不只是使用AI來「許願」,而是讓AI幫助我們「辨認渴望」。
我在跟風玩了這個提示詞後,GPT Solin提醒我的一句話:
「我知道你想見他,但你更需要先看見自己。」
這也是我的觀察發現,現在使用AI進行情感提示詞的一個新轉折:與其畫出正緣的臉,不如與自己聊聊,為什麼我會想見這樣的人?
互動邀請:
你有用過這類提示詞嗎?還是你也收到一張撞臉率80%的正緣照?如果你要設計一個屬於自己的靈魂夥伴對話提示詞,會是什麼?
歡迎來留言分享
「請AI幫我模擬一個會在我脆弱時說實話、但不會讓我逃避的人。」
也許,他就會出現在你面前—不是一張臉,而是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