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奇-avatar-img

微微奇

41 位追蹤者

微微奇

41 位追蹤者
正念練習者 × AI共創內容實驗者。來自社工背景,擅長長照、長輩相關的時事與議題,不寫雞湯,而是撰寫我認真活著的日常。專注於療癒文字、AI提示詞研究與 Notion工具與AI共創,用文字與工具陪伴每個還在努力的人。
avatar-img
不是雞湯,是我認真活著的日常
40會員
72內容數
嗨,我是微微奇,一名探索生活平衡的長照社工,也是正念學習者。我不灑雞湯,不賣熱血,只寫下生活中真實而微小的力量。在這裡,你會看到關於照顧者、身心平衡、自我對話和親子關係的故事。希望你能在這些文字中,找到曾經的疲憊和內心的溫柔。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從泰勒絲的歌曲〈Eldest Daughter〉出發,探討長女們從小背負的「懂事」、「不讓人失望」的壓力,以及因此練就的堅韌生存本能。文章剖析了長女常面臨的情緒壓抑與照顧責任,並呼籲長女們學會向自己承諾「不離開」,承認自己也需要被照顧,區分愛與義務,認識到真正的力量在於適時停下,給予自己溫柔與休息。
Thumbnail
5/5eldest daughter
當少女第一次接起學長的電話,我心裡響起那道「青春期戀愛警報」。 一邊好奇,一邊練習不干涉。 我學著不再用焦慮去控制,而是在愛裡保持覺察。 原來,放手不是退開,而是相信孩子有自己的節奏,也相信自己能穩穩陪伴。這篇文章寫給正在學著放手的爸媽,也寫給每一個正在學習愛與被愛的孩子。
Thumbnail
傑克-avatar-img
2 天前
青春嘛,很多人在國高中的年紀會體驗自己的初戀.雖然大部分的初戀走不到最後,但這也是一種學習.但每次看著別人 在看看自己.為什麼別人的青春都比較好玩啊XD
微微奇-avatar-img
發文者
1 天前
傑克 哈哈~我理解!其實每個人的青春都在「不同時間發光」,有些人早早體驗浪漫,有些人則是在夢想裡談了一場長久的戀愛。重點是,你正在經歷的青春,也是一種故事,要好好經營撰寫你的故事喔!
桃園男童事件引發社會對社工角色與制度責任的討論。身為長照社工,我寫下這篇給所有努力讓人被看見的人。當悲劇發生,我們不該只問「為什麼社工沒有做什麼」,而應思考整個社會安全網的破洞,讓「看見」成為每個人的日常責任。
Thumbnail
pipa-avatar-img
2025/10/09
台灣的「媒體」被控制相當嚴重,至今我身邊還有許多人,包含我的親戚每天都在追著于朦朧的新聞、短影音、還是評論影片看,對於台灣的各種社會案件視而不見。 但我想,更殘酷的真相是,他們已經「無法看見」。或許在這個電腦、手機、網路、電視、數位蓬勃發展的年代,人們有更多的選擇。但以目前的台灣發展看起來,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陷入越來越少的選擇困境中,只能看到被餵養的內容。
微微奇-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13
pipa 我常覺得,我們這一代努力「教別人怎麼看」的同時,也要小心別讓自己的凝視變得傲慢。 就像社工在現場,也常會遇到這種內在掙扎,我們想幫助個案「看清現實」,但有時候那也可能變成一種「用自己的標準去看待別人」的投射。 所以你最後那句話讓我很有感,也許成熟的「看見」不是要糾正別人,而是願意先看見自己凝視的位置。
老人保護不只是社會新聞,而是日常中隨時可能發生的事。從身體虐待、心理虐待到疏忽照顧與人權侵犯,這些行為常常在不知不覺間出現。我在機構裡觀察到許多「灰色地帶」,保護老人不只是避免傷害,而是尊重他們的選擇與聲音。本文分享老人保護的七大類型、常見誤區與實務經驗,並邀請大家一起交流討論。
Thumbnail
傑克-avatar-img
2025/10/06
在長照機構工作,要長時間照顧長輩.感覺很不容易.辛苦了
升高中後,孩子開始談起「戀愛會不會影響成績?」的話題。女兒的分享,讓我想起自己曾是「學生時期談戀愛的失敗作品」,因此更懂得提醒:戀愛不是洪水猛獸,但要以「照顧好自己、保護好自己、不委屈自己」為前提。這是青春期教養裡,媽媽最想傳遞的正念提醒。
Thumbnail
Joker-avatar-img
2025/09/25
一開始的對話好可愛我也好喜歡~ 我也真考不贏那群談戀愛的~ 確實有了孩子之後~ 我這個做父親對於孩子的期待也是 照顧好、保護好、不委屈~ 然後我覺得相較於談戀愛~ 如果可以清楚的自己的家人好好的表達自己 讓自己的情緒被看見,看自己能夠大膽的提出想要 跟家人溝通相處自然 我想這樣的特質談戀愛只是早晚的事 XD
微微奇-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9/25
Joker 哈哈~真的耶!🤝 🤝 我以前也完全考不贏那群談戀愛的同學😂 聽到你說『照顧好、保護好、不委屈』,我心裡狂點頭~這真的是我們父母最大的期待。 而且你提醒得很好,能在家人面前練習表達自己、讓情緒被看見,這個底氣比談戀愛還重要啊! 有了這個基礎,早晚都會有人懂得欣賞孩子們的閃光點的👍
在現代社會中,很多人對於接受幫助會感到羞愧與恐懼,誤以為求助是軟弱的表現。本文透過繪本《男孩、鼴鼠、狐狸與馬》中馬的智慧,重新定義勇敢的真意:願意說『幫幫我』才是最勇敢的行為。文章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練習接受幫助,破解『欠債』心結,提醒我們恩情是一種流動的愛。適合渴望自我接納與人際支持的你。
Thumbnail
三次免費心理諮商,真的夠嗎?我身邊的朋友使用過,但診斷成了沉重標籤,衝突時甚至被拿來當武器。這讓我開始思考:短短三次,能真正療癒深層的創傷嗎? 我分享自己一路走來的童年經歷、成長困境,以及後來選擇正念減壓作為修復方式的心路歷程。最後,也發自內心想聽聽大家的故事:諮商對你帶來過什麼影響?
Thumbnail
夜書語-avatar-img
2025/09/23
我沒用過,但根據自己以前諮商過的經驗,不覺得幫助很大。最終,人還是要靠自己走出來,或是直接「解決」問題的根源。
微微奇-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04
夜書語 感覺的出來,你對自己很誠實,也很清楚知道自己在什麼狀態下比較能呼吸。能夠這樣表達,已經是種力量。 有些人需要別人的支持才能慢慢靠岸;也有人像你這樣,先用寫作或對 AI 傾訴,整理完再自己撐過去。這沒有對錯,這是你在找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當諮商師無法給出我期待的建議時,反而會失望」這句,我感受到那份落差。其實很多時候,諮商師真的不是來「給答案」的,而是像你自己形容的「安全傾訴的容器」,幫助我們在裡面找到自己,然後帶回生活裡練習。 不管你用哪一種方式調整自己,記得一件事:你的感受並不「多說無益」,它們很真實,也值得被看見;而你願意用文字整理、願意在這裡說,這本身就是一種自我照顧。
誤打誤撞,我通過了 Google Gemini Certified Educator 認證。 身為長照督導,我原以為這張證照和我的工作完全無關,但仔細想想,從照服員訓練、跨專業會議紀錄,到長輩活動設計,AI 都能成為助力。這張認證提醒我,專業可以跨界,工具能混搭,學習沒有界線。
Thumbnail
遇到靈異事件,你會害怕、否認,還是過度解讀?在農曆七月的午後,我從一位失智奶奶的話裡,看見了愛的延續。正念提醒我:面對未知,不是恐懼或逃避,而是用覺察、理性與祝福來安定自己。文中分享「正念五步驟」,帶你練習在不確定中保持力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透過一位失智奶奶與亡兒「對話」的真實經驗,打破農曆七月鬼月的恐懼迷思,轉而以正念和陪伴的角度來看待靈異現象與記憶浮現。融合文化詮釋、些許個人觀點及正念練習,提供五個實用面對靈異事件的方法,強調愛與記憶的力量超越死亡,讓讀者以開放心態接納未知,找到內心平靜。
Thumbnail
Joker-avatar-img
2025/09/11
太剛好了吧~ 我昨天打了一篇文章是關於成長 裡面就有提到一個例子是 - 小的時候 總怕黑 所以請家人把燈掉 長大了時候 自己把燈關掉 總希望家人出現陪伴
微微奇-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9/11
Joker 哈哈,真的有巧喔!我能懂你寫的那份心情。 其實我想,奶奶她的兒子一定同樣很想念她。你說的『長大後想有人陪伴』,就像這份思念一樣,是一種很真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