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五月後,高雄正式進入夏天了,日光從上午六點多就照進了陽台,從八點之後就不再是適合生物在戶外散步的時間(愛開玩笑)。在北部與東北部的雨下得如貓狗的同時,南台灣的陽光依舊閃耀(曬暈)。
由於我在前幾個月已把所有信用卡帳單的付款日都往前提到月初,等於在當月薪水入帳之後,就會知道自己還剩下多少“餘裕”可運用。也誠如上一集的文章紀錄中提到四月的錢包瘋狂大失血,終究是壓縮到五月可支配的零用金。
有了這一層心理準備,五月一開局的生活開銷自然變得謹慎許多。幸好,早在年初就開始準備房屋稅的預備金,該進存款帳戶的、該進投資帳戶的,都按計劃將錢存進去,接下來,只要繼續堅持「不消費計畫」,應該可以安全渡過。
如果說這幾個月這樣記錄下來有什麼心得,那就是「自律真的很重要」,週末放假的時候想去逛逛市集,去百貨公司晃晃都沒什麼問題,但走進去之後就必須要有抵抗消費慾的能力,要有「對珍珠奶茶說不的勇氣」 🤣,否則就還是要遠離這些地點,避免破財傷心(如果真的想要好好存錢的話)。
又一個幸好,開始打這篇文章的當下,五月也要結束了,就在我正結算著本月家計簿的同時,腦袋裡冒出個標題想與大家分享如何吃得健康又節省。
一個月一萬元生活費如何養活一家三口
*這裡要寫個前提,我跟另一半都不是大胃王,每餐飯量大約是一般成人的半碗飯,晚餐多半為兩菜一湯與水果,加上三歲小兒上學去,中午多半只有我一個人吃飯。由於每個家族成員的食量不同,還請各位自行斟酌參考。
■想省錢,自己煮飯吧
自從通膨成為理財話題之後,你是否有留意到外食的便當店幾乎個個逼近(或超過)一百元?早上的早餐店、中午便當、晚上便當,還想加點個飲料或是買點水果,一天的伙食費大概要300~500元吧?這還是以填飽一個人的肚子來計算。
相對的,我以六天2000元作為自煮食材的預算,換算一天300元左右(週末總是有一天想休息不煮飯:p),食材的話選擇平價的時令蔬果,每天花一點時間煮飯,就能同時攝取到足夠的蔬果纖維與蛋白質,並且盡量以333餐盤的比例,也就是將一個餐盤切成三等份,一份的澱粉(糙米混白米)、一份蔬菜、一份蛋白質。相較於一般市售的便當,不僅減少攝取過多的白米澱粉,也提高了蔬菜量。
可能有些人會說:我不會煮飯耶、我煮飯不好吃,但是我認為:生而為人,就應該要學會煮飯這件事,煮飯應該是人人應該具備的技能,今天煮火鍋也好,水煮青菜也好,唯有正面面對你的食物,選擇你要吃的食物,看見你吃下去的食物,才會知道你將會成為怎樣的你。
■菜市場永遠是買菜的第一選擇
我很喜歡去菜市場,不光是能夠買到當季新鮮的蔬果,也能減少過多的塑膠袋包裝,打算去菜市場時,我就會記得帶上家裡多餘的塑膠袋,一把把當季蔬菜幾乎都是銅板價,遇到非盛產的水果就先pass,像前陣子香蕉漲到一斤75元,不如先買價格穩定的蘋果撐一撐,等到市場回到供需平衡的價格,逛久了自然對秤斤論兩的菜價、肉價有感。
當然,夏季白天的戶外菜市場非常熱,所以一定要先寫好食材清單,再提袋上陣,力求30分鐘搞定採買!

將之前收到的塑膠袋收起來重複使用,每回送孩子上學就帶在車上

最喜歡菜市場的裸裝蔬菜了,等煮完菜後將塑膠袋晾乾,等待下次採買使用
■真的累的話就只煮飯,搭配自助餐的菜
我知道,煮飯除了花費時間,事前的備料到事後的清洗都是多出來的勞務工作,在辛苦工作一整天,或是週末決定外出不想煮飯時,我們會事先洗好米,按下電鍋的預約功能鍵,回家時在路邊的自助餐選幾樣家人喜歡的菜色,一樣可以快速上桌。
■準備一份外食口袋清單
我相信,再怎麼愛煮飯的人,到了某些時日,也會有發懶想點外賣的時候,我們家在手機存了一份美食清單,只要發現好店家便定期更新,從低價位(單餐100元以內)的平民小食到中價位的餐酒館都有,每當需要外帶餐點的時候,就可以即時拿出來參考。如果這個禮拜想節省一點,就從平價的餐館選一間,一來無須花時間找餐點,二來又達到控制生活費的目的。
■盡量不喝飲料、少喝酒
自從今年開始執行「不消費計畫」後,我就幾乎很少去店家購買手搖飲跟在外喝酒了,甚至想不起來除了在家煮咖啡、泡茶之外,我上一次買了什麼飲料。以週末一杯手搖飲或咖啡為例,如果買一杯要花費60元,那麼一個月約莫可省下480元,若把這些費用轉移到感冒看診,或是改買些堅果零食,也算是對自己身體健康的投資。
取而代之的做法是:週末想出門走走,我總會先用小保溫瓶裝好一杯無糖冰咖啡解嘴饞;晚上想吃宵夜,就用新鮮檸檬+糖+伏特加調酒,簡簡單單,卻也能滿足口腹之慾且開開心心(當然還是要理性飲酒,酒後不開車)。
■不委屈自己的活著
最後我想說,「不消費計畫」的執行並不是要時常泡麵或只吃飯糰來節省生活費,而是好好檢視自己的飲食、生活,計算出“好好生活”的最低成本是多少,你會發現所謂的“財富自由”也許不需要犧牲一切、汲汲營營去賺到N千萬,也才能放自己一馬。
不過我想每個人在人生中追求的不同,只是無論如何,都請不要犧牲自己的身體健康來換取金錢。
這個月就記錄到這裡。我們六月份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