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3月31日,裝著生活費的零錢包已然見底,然而我的腦袋裡正在天人交戰。
“今天是3月最後一天耶,你努力了一個月,今天值得買宵夜慶祝一下”
“可是這個月沒有結餘怎麼辦?用哪裡的錢買?”
“沒關係啦,Line pay支付很方便,用uber eat 點餐就好啊”
“不然把明天的費用先拿來用嘛,反正才一兩百塊而已,明天薪水就進帳了”
今晚的宵夜:買 / 不買,你選哪一個?
我突然意識到,原來很多時候的衝動消費,不只是大腦的感性戰勝理性,還有每月穩定薪水的加持。因為「反正還有下個月薪水」就會進來的念頭,甘願讓人再背上一筆信用卡消費。嗨!給第一次造訪的朋友,2025年的我決定開啟「不消費計畫的一年」,這是第三篇——三月篇。計畫內容是克制自己的消費衝動,並參考《不消費的一年》這本書,我也列出了「可採買的物品清單」以及「不能買的物品」,然後將每月心得紀錄在這裡。
👉🏻回顧第一篇:2025 不消費的一年計畫:1月,一開始的六個Action
那麼,就請繼續看下去吧!
3月初的春暖花開,讓我對種菜燃起了蠢蠢欲動的心。
可是你說你不亂買東西的,看看你的「不可購買清單」!—阻擋天使的語氣就跟我老公一樣。
可是列出來的是「無法食用的盆栽啊」,我要進行的是菜園計畫,是可以吃的,況且一株菜苗才2塊,這是很划算的投資—慾望小惡魔回答的理所當然,最後一腳把小天使踹進角落裡。
終於下單買了園藝用品及培養土,不過也同時意識到這將會是一筆額外的開銷,所以我決定將這個月的酒費降至最低最低,只買了一大瓶好市多的伏特加來調酒(有時候我們只是想滿足肚子裡的小酒蟲對吧),將近1L的大容量,夠我們喝上好幾個月了,特別是在只有週末才能小酌的自我要求下,因為削減了飲酒預算,讓園藝之路得已順利展開。
我原本以為,經過了一二月的把持與訓練,只要照著同樣的步調像馬拉松似的往下跑,三月應該會很順利。然而才剛度過3月中旬,我又開始對零錢包剩下的生活費感到憂愁。
這也許來自於三四次前往超市採購日常食材的超支,還有一次,我們為了快速找到停車位而選擇百貨裡的停車場,想當然為了折抵停車費,必須在賣場中多消費500元,我自己都不知道這樣到底是划算還是不划算🤷♀️。
值得慶幸的是,三月中的時候意識到這點,所以我快速進行了消費行為的調整,跟大家分享一下。
節省生活中,日常購物不破財的小訣竅:
一、列好採購清單再出門
雖然有可能在路上看到尾季出清的草莓、或是任何特價的商品,但我還是會依照一週的食譜來開立「食材清單」,並評估好當週的「預算金額」,再前往菜市場與超市。一來,買東西滿足了大腦需要的新鮮感,二來,錢都花在需要的地方。
每次要出門購物都記得先做這個事先準備,相信我,你的錢包會因此感謝你。
二、不要帶老公小孩一起去超市
我其實很享受跟家人一起購物的時光,但當需要掌控生活費時,這就不是一個好點子了。因為你很可能會因為孩子為了一盒布丁、老公想要吃的冰淇淋,而讓原本購物預算爆掉。
當然,有時也不要太好心的詢問家人:我要去xx超市,你們有沒有想買的東西(除非他們要付錢🤣)。
三、帶出門的錢包裡只有估算好的現金
想節制消費,那就不要給自己退路。
也就是說,打算出門後,錢包裡只會放入採購清單上絕對足夠的現金,不要使用手機支付、也不要攜帶信用卡出門,如此一來就可以大大降低「超支」的機率。
即使按照計畫拿好清單中的所有物品,我們還是有可能在經過某一個貨架,被某個超級罪惡的慾望商品所吸引。這時,想到手邊現金不夠,還要回家再拿錢或信用卡,再騎車出門——真是有夠麻煩的——你一定會把推車裡那一包最不需要的零食放回去。
相反的,萬一想到——我可以用手機或信用卡支付耶——,大腦的腦波絕對會想盡藉口說服你買下那個看起來好誘人的東西,就像文章開頭的那個慾望小惡魔。
此外,使用現金支付能讓我確實感受到金錢一筆一筆的流失,在花費上便會更為謹慎。雖然有些人會喜歡使用簽帳卡或電子支付,以利留下可回溯的消費紀錄,但對我來說,幾乎沒有支付上限的電子支付方式,反而很容易增加消費力道,這部分就看個人如何抉擇。
四、結帳前,先用手機算一下總金額
我習慣在結帳前做這個動作,不光是避免收銀機系統可能產生的錯誤,也是讓自己有意識地再次確認「購物籃裡的東西都是需要的」、「是否有超出本次預算」,也才不會在收銀機前嚇一跳。
五、有時難免會有例外,不要太苛責自己
人不是完美的,每回出門採買,我不僅會對冷藏櫃的啤酒流口水,也會想今天是不是該買下那個看很久的冷凍鹹酥雞,又或是週末了該買片牛排來犒賞自己......
在真的忍不住的時候,我還是會順從自己內心小惡魔的慫恿,買一瓶最便宜的啤酒或一包小零食,至少一個禮拜讓自己開心一回,稍微滿足了自己口腹之慾,下個禮拜就又有動力堅持下去。
結語
連續記帳&紀錄也有三個月了吧!身為超沒耐性的三分鐘熱度星座代表,真的要為自己拍拍手,也多虧持續的紀錄,讓我發現原來一家三口的伙食費“原來這樣就夠”(但營養可沒省喔!),這三個月來,除了感謝婆家與娘家偶爾的食材支援,也謝謝另一半的配合,跟我一起執行:出門不隨意買手搖飲、咖啡的行動。週末我們也拋棄去逛百貨、假日市集的念頭,改為公園、郊外等運動行程。
這個三月給我最大的反思,就是後悔過去沒把金錢存下來吧!假設當時能「更有意識的消費」,也許就能存下更多的投資資金了。
不過,至少我很開心今年開始的「不消費計畫」,不僅確定了「每月固定的生活費這樣就夠」,更大幅度降低刷卡費,額外兼差所增加的收入便成了淨利了。
以上,我們下個月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