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能稱作是朋友母群有87%都是老師或者曾經修習教育學程、參與教育實習的人,看完了Eric Duan的新片【可是我們真心相愛】之後,大概是因為整個內容跟細節都過於真實,讓我一時間有很多感觸,想來談談我在影片裡面看到的,那些與我的現實生活有直接或間接交集的部分。
以下全都是雷,建議看完影片再繼續觀看。
一、青少年的青春期危機一般來說,青少年階段主要的問題來源多與家庭、人際及課業有關。影片中描述的兩種情況最令我感同身受:
- 情感糾紛導致的霸凌
過去我曾有過被朋友針對的經驗,明明原本好到是會每天交換日記、互相去對方家玩的程度,但從某一天開始,就經常在路過我身邊的時候故意撞我,或是毫無道理的對我說一些刻薄的話。後來我才發現,這一切都是因為對方喜歡我的男友。雖然因為對方至少還有基本的家教,不會像影片裡的女同學一樣直接動手,但我想這種莫名的情況應該對青少年來說並不少見。 - 對性的懵懂產生的創傷
青少女初次接觸到性的時候,很容易發生在那種被男方盧或者在沒有很願意的情況下,甚至有些人很早就有經驗,會以「別人都可以你為什麼不行?」為由,希望女孩們配合他想要做的事。我想說的是,過去沒有人教我們怎麼面對這種事,很容易會覺得「多數的、被稱為常態的事情」可能是自己要去適應的。但沒有,孩子們,所有的不舒服都是真的,那跟是不是大家都這麼做一點關係都沒有,你永遠有權不舒服。
二、教學現場的教師困境
- 學生問題
重視學生權益的同時,教師權威越來越小,難以管教的學生越來越多。普通學生可能頂多不守規矩、不認真上課,但也會有一些極端案例,會有意識的採取一些能夠壓制教師的行動,像影片中提到女學生有可能惡意指稱男師性騷擾,或者像《混沌少年時》中的男學生一樣,可能會有以體型、憤怒和武力脅迫女師的情況。 - 家長問題
除了學科,品格問題真的主要在家庭教育。家長不尊重他人,小孩就會在學校不尊重他人,然後告訴家長,某些家長會繼續不尊重老師,認為他都付錢老師就應該要把他小孩教好。也很多家長常在下班時間不斷聯繫老師、甚至質疑各種教學方式。其實很多老師才更該對家長尖叫「我要怎麼教小孩?!」身為一個很多同儕在教學現場工作的人,時常看到現實動態一排在抱怨,因為真的很多家長很瘋。 - 同事問題
事實上,許多教師要承擔非常多教學以外的業務,特別是新人,行政職通常大家都覺得屎缺,剛考上可能一陣子就要接組長主任之類的職務。校內年資差距通常range很大,有些人出問題不負責,要幫忙又叫不動。 - 刻板印象
有一大票人覺得當老師有暑假很爽,除非老師本身就很混、擺爛,不然高機率過得都很不爽,特別很認真負責的那種,會過得更加的不爽。因為他們要把事情做好會遇到超多阻礙。平時可都是早就排好的,難以輕易請假,而長假行政職其實很可能沒有,而且那段根本是拿來治癒精神傷害的。
三、師生戀的投射幻覺
(一)父權社會下的男性困境
- 社會期許
當一個男性周遭的朋友都交往結婚,自己還沒有伴侶時,很容易會感受到有「未竟事宜」的壓力。尤其進入社會認為的適婚年齡時,會感到更加迫切,然而找的過程中,又可能感到成年女性過於市儈,會算計自己價值、佔自己便宜(儘管這可能是某種抽樣誤差)。而同儕也很難理解自己工作上遇到的困難,會用刻板印象去評價或看待,可能會因此覺得不被理解、內在空虛。 - 情感交流缺失的友誼型態
在男性友情中,有可能很難碰觸的到彼此的脆弱,聊天提到的感情成分,也就是交了沒?要結婚沒?雖然沒惡意但無形間也會給彼此壓力。只談有沒有伴侶,不談為何需要伴侶、為何嚮往關係?等到朋友覺得情況不對,想要勸的時候,就很容易覺得對方根本就不懂自己。事實上這些朋友能很好的提供意見,但「你們沒有比較懂」跟「我不想被看不起」的心情,會超過對朋友的信任,導致聽不進去重要的訊息。
(二)青少女的探索與認同危機
當一個女孩在青少年階段,家長給的關注太少,在學校又被同學無故針對,交男友被對方盧發生性行為,然後還被劈腿。而同齡的男性大部分成長/長歪中,不夠成熟穩重、也不太尊重人,就很容易感到痛苦,會一邊對同儕不期不待,一邊渴望能出現一個會理解自己、呵護自己的對象。
(三)彼此吸引的投射幻覺
假如是那種教師有意識的在挑選、剝削未成年的情況,那很可能會利用自己的身分和青少女的脆弱去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像是性、關注、崇拜等資源,那對他們來說是更危險的。不過以這部片的情況來說,男主並不完全是刻意的,所以下面接著談他們可能對彼此產生什麼樣的錯覺。
就像前面提到的,這些男性的困境會讓男教師渴望被認可,嚮往更加「純粹」的喜歡,當有一個女性,有著自己喜歡的外貌、個性(而且還年輕),又能給他這種純粹時,他便能夠經由被女學生喜歡,得到這些缺失的東西。而女學生渴望被關心、被照顧、被呵護,男教師給了她這些,所以她也陷下去。所以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這是一種隱微的各取所需。
然而,男教師嚮往的純粹,事實上很可能來自對方的涉世未深。畢竟家庭狀況沒有糟到需要自己賺錢的話,學生基本上只需要上學,需要顧慮的事情相對較少。女學生嚮往的成熟穩重,也可能大部分來自經濟和歷練的差異。他們都會誤以為對方身上有這些特質,是因為他真的很特別。但其實,他們從彼此身上感受到的「命中注定」,其實恰好就是身分差的產物。
只要是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盤算,在那種開始要承擔責任的時候,最能看清楚一個人。
在事情東窗事發,男師失去工作的時候,可能還在想著「至少我們真心相愛」。但當一個女學生第一次面對鋪天蓋地的輿論湧向自己,她又能扛下多少壓力呢?最後女學生告訴自己「他現在喜歡17歲少女,等她長大會不會他就找其他的17歲少女?」,然後選擇透過抹黑對方撇清責任,並拋棄這段關係。最後男師失去了理想的工作又遭到背叛,選擇自我了斷,雖然沒死但也去了半條命。
後記:
希望不要有一些蠢貨看完的感想是女人救世劍,如果今天是男性本就有意要剝削年輕女性,情況就不會是這樣了。我想這邊我們更需要考量的的問題是:身分差帶來的錯覺本來就很可能不是真的愛。
那麼相信彼此真心相愛,那敢不敢讓時間去考驗它?
校長說的沒錯,為什麼不等她畢業?如果你不去考驗人性,那你就會被人性考驗。男教師覺得女學生對自己全心全意,但那個心意會大過自保嗎?女學生覺得男教師真的愛自己,但難道他沒有一點趁人涉世未深先捕獲對方的意思嗎?
一旦出錯一切就都不可挽回了。當一個老師忘記了自己的身分,選擇讓情感和慾望凌駕於保護學生之上的時候,就已經將學生置於危險之中了,即使性別對調也是一樣的。光就結果論,可能會覺得女學生是一個爛人,但捫心自問,如果自己少不經事、又突然受千夫所指,選擇脫身自保也不是不可能吧。反正就是,嗯,老師跟學生請保持距離不要相害,職業倫理如此規範是有其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