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花完結?!短線最終回,文長慢讀)
🧠細細思考,指數投資這系列思考與學習也經過滿滿一年了,以基本教義派別來說我認為該講的基本概念應該都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一些範例研究,因子研究和各種邪魔歪道(槓桿、質押),我想這一篇就從我怎麼開始指數投資做個簡單說明,最後再對這概論篇章做個簡單收尾吧。
一、為何選擇指數投資?🚀
指數投資其實是一種投資策略,投資者透過足夠的分散,包含持股分散、資產分散還有成本分散、地區分散來盡可能規避認知上的不足,盡可能閃避單一風險,以時間換取空間,期待長期資本上漲,也就是俗稱的「不單壓」、「不選股」。為什麼選擇指數投資,以我來說,可能是出於對市場的未知與敬畏,竟然我可能無法打敗市場,或者我可能根本不理解市場是怎麼一回事,那麼我就成為市場的一分子,讓資本市場的各位公司帶我飛,讓我那些能夠進去世界一流公司的朋友們替我在裡面打工。
而我就好好工作,投入部分薪水在我的投資組合裡面,想像自己透過資本鞭策那些厲害的朋友們好好上班,豈不美哉XD
那你說,我是不是有所隱瞞,怎麼可能一開始就知道要用指數投資,一定是賠了一屁股才想要投入市場媽媽的懷抱吧...
我只能說我很幸運,因為10年前剛好有朋友在研究投資,好巧不巧就是指數投資,我這輩子第一次交易股票,就是透過朋友的啟發下,自己研究後開戶美股券商買VT,你沒看錯,差不多就是什麼都不會就直接買機票飛美國上大聯盟投球的意思XD
二、五本經典著作與核心理念📖
看來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是真的,但我有可能就這樣人云亦云的直接掏錢出來嗎? 基本上我也不會這麼做,所以我開始博覽各種指數投資群書與網路上各指數投資大神的網站,當然經過很多年以後,市場上出現很多新的經典著作,我就介紹我自己看過的幾本好書,並簡單帶出重點觀念,給大家之後深入探討。
1. 《約翰柏格投資常識》📘
- 低成本投資:強調費用對投資報酬的影響,建議選擇費用率低的指數基金。
- 長期持有:鼓勵投資人採取買進並持有的策略,避免頻繁交易。
- 市場平均:認為大多數主動型基金無法長期超越市場平均報酬,指數基金提供了更穩定的選擇。
- 簡易心得 :開創指數型基金的偉大投資人精心撰寫的基礎著作,絕對值得一讀。
2. 《投資金律》📗
- 風險與報酬:指出高報酬通常伴隨高風險,投資人需根據自身風險承受度進行資產配置。
- 歷史教訓:透過歷史案例,提醒投資人避免重蹈覆轍。
- 心理因素:強調投資決策中情緒管理的重要性,避免因市場波動而做出非理性決策。
- 簡易心得: 透過完整歷史論述說明資產配置的重要。新版有隨時代演進加入加密貨幣fomo相關內容。
3. 《漫步華爾街》📕
- 市場不可預測:指出短期市場波動難以預測,投資人應專注於長期投資。
- 分散投資:建議透過指數基金實現資產分散,降低個別股票風險。
- 低成本:強調投資成本對於長期報酬的影響,建議選擇費用率低的投資工具。
- 簡易心得:最開始讓我理解到投資有分主動跟被動的一本長銷書籍,作者也持續再版進步,是教科書等級的投資入門。
4. 《持續買進》📙
- 持續投資:強調「盡快買、經常買、持續買」的投資策略。
- 資料科學分析:透過資料科學的方法,提供實證的投資建議。
- 簡單可行:提供簡單且可行的投資方法,適合各類投資人。
- 簡易心得:近年度對於指數投資相關數據有相當詳細統整的一本書。
5. 《全方位理財的第一堂課》📒
- 五大財務規劃:強調保險、稅務、投資、退休和遺產等五大財務規劃的重要性。
- 整體財務視角:提醒投資人從整體財務角度進行規劃,避免只關注單一面向。
- 觀念引導:強調正確的理財觀念比技巧更為重要。
- 簡易心得:台灣投資人必讀,投資只是個人財務規劃的其中一環,就如最開始我不斷提倡記帳一樣,對自己的資金分配有整體意象,才能有效建構長期投資信念,這本就很適合建構那種信念。
三、指數投資的核心原則🔑
大概整理上面幾本書的內容就會抓出一些共同概念如下
- 低成本:選擇費用率低的投資工具,以保留更多報酬。
- 長期持有:避免頻繁交易,專注於長期投資。
- 分散風險:透過指數基金實現資產分散,降低個別風險。
- 情緒管理:控制投資情緒,避免因市場波動做出非理性決策。
- 整體財務規劃:從整體財務角度進行規劃,涵蓋保險、稅務、投資、退休和遺產等面向。
📌說白了就是「存的多」、「買的散」、「拿的久」、「想的全」、「看的開」,但我希望大家還是務必要親自讀過,因為其實還有很多細節跟精彩的論證,要輕描淡寫達到上面幾個狀態,若不是神經大條或是運氣夠好在資產腰斬前就先倍翻過,那肯定要透過堅實的智識資本累積,才不會在動盪時刻荒了手腳。
四、台灣投資人需關注的差異
雖說我主推閱讀國外經典,但要提醒大家,那些經典著作都是美國人寫的居多,所以有一些細節我想要特別提出來
1. 稅務制度的不同
- 美國投資人:在美國,國際投資人需繳納資本利得稅和股息稅,稅率依持有期間和所得類型而異。
- 台灣投資人:對於非美國稅務居民的台灣投資人而言,投資美股的資本利得(即獲利價差)在美國不需繳稅,但領取的股息會被美國政府預扣30%的稅金 。此外,根據台灣的《所得基本稅額條例》,若年度海外所得超過新台幣100萬元,需申報基本所得額;若超過750萬元,則可能需繳納20%的稅率 。
2. 投資工具的可得性與便利性
- 美國投資人:可直接投資各類ETF,包括Vanguard、iShares等,且交易成本低廉,但透過海外券商的台灣投資人可能面臨匯率風險及稅務申報的複雜性。
- 台灣投資人:投資美股ETF需透過海外券商或複委託,可能面臨較高的手續費、匯費,不完善的投資標的選項,優點是稅務的部分台灣券商「可能」會幫你處理好,透過海外券商就要自行處理了。
3. 財務規劃與退休制度的差異
- 美國投資人:有如401(k)、IRA等退休帳戶,享有稅賦優惠,鼓勵長期投資。
- 台灣投資人:目前缺乏類似的退休投資帳戶,投資人需自行規劃退休金,並考量稅務影響,而這也是我為什麼要長期進行指數投資的根本原因。
🧭 結語|回到初心,堅持到底
在這個系列的尾聲,我想邀請你暫時放下ETF的代碼,放下年化報酬與夏普值的比較。回想一下你是為什麼開始學習指數投資的?
也許是市場的不確定讓你焦慮,也許是主動選股的挫敗讓你退後,也許只是單純想找一個不用每天盯盤的方式。又或許你像當年的我一樣,糊裡糊塗地就看到這篇文章,無論起點為何,能夠一路看到這裡,表示你已經比多數人離投資小白更遠一些。
這些年來的研究跟執行讓我認識到,經典的智慧從來不是教你怎麼打敗市場,而是教你怎麼不被市場打敗。指數投資之所以能長存,並不是因為它永遠是最好的選擇(江山代有人才出,投資策略也總有一時之選),而是因為它在最壞的時候還能存活下來。
從約翰伯格提倡的低成本與市場平均,到漫步華爾街提出的隨機性,再到投資金律講述的資產平衡與理性修煉,這些經典構成了一座堅實的邏輯堡壘。然而我們不能忽略的是,它們多半誕生於美國,稅制與工具的語境不同,在台灣要實踐這些原則,還需要一層本土化的轉譯與自我調整。
投資,其實也是一場修行。不是要你克服所有雜念,而是讓你漸漸看清哪些聲音值得相信,哪些波動可以放過。專注在少,但是更好。
這一年來,帶大家在在文字裡反覆梳理的,不只是知識,更是一種關係:你與市場的關係,你與風險的關係,你與自己的關係。(投資就是你與金錢的關係)
所以,當我說「世界不死,指數不止」,那不是一種樂觀的口號,而是一種對於金融的態度。面對不確定性,我們選擇相信,相信全人類的智慧一定可以乘風破浪、化險為夷。
若你真的讀到了這裡,也許你已經具備足夠多的基本知識,也準備好告別這個基礎階段。
不論將來的行情或市場變得如何,你已經擁有了最基本的船票,能夠在這個汪洋中乘風破浪,願你在接下來的探索中,仍能帶著「存得多、買得散、拿得久、想得全、看得開」的節奏,緩緩前行。
在投資路上會有許多不同的流派跟見解,當你遇到他人在思想上的質疑與碰撞,一切都可以允許接納。
管他什麼短線交易、開槓質押,要記得指數投資教我們 :
不需再說服誰。 不必急著贏誰,因為市值跟世界本就容納一切。
✍️ 後記|寫給一起走過這一年的你
細看我指數投資的標題,從00的引言、01的基本介紹、02的投入練習、03的分散概念、04的建構細節、05的投資心理,不敢說多完美,但我認為也夠一個小白從無到有建構指數投資基本派別的一些觀念了。
04章節寫到一半,有感行情變化快速,價格波動的衝擊過大,我認爲可能會影響大家吸收與認識指數投資的效率跟看法(避免各位看官還沒掌握指數投資全貌的情況下就被嚇跑了XD),所以因著行情同步撰寫05投資心理的部分,可以說不只是單純的教書匠,而是隨著市場同步演進的實戰教練(自吹自擂XD)。
這一年是很棒的一年,我們經歷了2023以來的上漲、遇到幾次不小的修正,也體驗到全球級別的大跌,以新手入門來說算是有足夠的震撼教育了,相信也給各位朋友對指數投資的基本認識了,之後或許會抽空撰寫更進階的部分,可能就是探討一些配置方式或是因子甚至是槓桿質押的內容,但我認為你並不一定要做到這樣也可以做好指數投資,我只是基於研究的興趣做分享而已。
除去指數投資的部分外,在開始認識投資之後,也很幸運地遇見許多在「主動投資」領域有所成就的前輩,他們讓我知道在指數投資所說的不確定性與隨機性其實也是主動投資的關鍵,令我意外的是,他們並不是因為「克服」了才成功,反而和指數投資一樣「接受」市場的不確定性與隨機性才成功。
因此極長線的指數投資,可以說是以10年以上為整體週期的買進與賣出,這其實跟以十天或十秒為週期的買進跟賣出其實沒有太大的區別,短線價格的變動是資金堆疊出來的,而市值也是「大資金」長期堆疊出來的,市值加權,實乃神奇。
寫這麼多感覺也要快離題了,總之金融市場的漲跌有各種因子,是全人類心智判斷與資源投入的超大水庫,有人在裡面開大船造浪,有人在裡面一葉扁舟隨波逐流,而市值加權就等於擁有整個水庫,大概是這樣。
當初就是想要寫指數投資入門篇給一些想認識投資的朋友們建構輪廓,階段性目標達成,這並不代表指數投資的內容會結束,之後會慢慢補充一些我認為不一定要知道的內容XD
📌 大概就先打住了,接下來還有很多有趣的內容想整理分享,敬請期待囉!🚀🎉
Stay the course & to be contin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