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近期的設計時事|最近很紅的「四邊包繩不打洞」是在講什麼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應該是最近在Threads上面最夯的設計話題了,甚至感覺壓下新一代設計展,我覺得這是2025上半年設計圈裡的話題TOP1。

出包總是能飄出圈,身為一個從印刷CMYK逃到網站RGB世界的人來說,看到相關訊息其實是冷汗直流,在發印時沒注意到、審稿也沒看到,現場施工完成後也沒發現,當所有人的眼睛剛好都被遮住了,就會造就這一切。

四邊包繩不打洞到底是什麼?

簡單來說是一種大圖輸出的後加工用語,設計師將帆布檔案提供給廠商製作時,要告知廠商帆布的加工方式,有些帆布會有吊掛的需求,在四邊包繩之後會要打洞,透過備註的方式告知如何處理帆布後續,但大多會放在工作區域外面。

在製作文宣品時,將印刷備註放在工作區域外是很常見的(如下圖)。

但這些注意事項通常是具有「常規尺寸」的商品才會有,這些商品的發印規則在不同的印刷廠會有不同規則,大多會利用工作區域外面、圖層名稱,告知設計師要如何處理。

把文字放於「工作區塊外面」的範例截圖

把文字放於「工作區塊外面」的範例截圖

可是大圖是「毫無常規尺寸」的!

比較有經驗的設計師會盡量符合「才數」(30x30cm)去製作,並與團隊確認施工細節與擺放位置(比如是否為桁架(TRUSS)結構的舞台背景?還是普通牆面? 帆布要掛於哪裡?),確認用途,然後保持聯絡,讓雙方都能管理文宣品的「任何變更」。

本次事件的責任歸屬多方,也不只有備註文字的問題(Logo文字消失、人物圖案被刷白等等),除了主辦單位要好好檢討之外,要如何才能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一、設計師

管理好元件群組,將背景圖、轉外框的文字圖層整理好,將印製說明與備註放在工作區域外面,這是最安全的方式了。

國際級的重大活動,發印前先用Ctrl+Y看看有沒有「滾滾長江東逝水」(軟體文字的預設字),然後印紙本出來自己看一下,也給有睡飽的人看看,也找有決策權的人看看,最後大家一起簽名,保護自己之外,也讓這件事情因為「要簽名畫押」而變得有「醒醒!簽了要一起負責喔!」的重要儀式感。

二、審稿人員&印刷人員

其實審稿人員沒在看內容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在印刷時,印刷人員應該會要確認一下顏色是否正常,這種加工文字應該都很清楚是備註(除非不是台灣人操作機器),多看一眼印刷品,或許就不會發生這種事。

但每天爆量的稿件要審要印的,又有誰會仔細去看一個個案件呢?

我覺得能承接到這樣活動的廠商,就必須拿出一些和別人不同的價值,大家一起閉著眼睛去印的話,那找誰承包是否都沒差了呢?

三、現場人員

說實在,現場施工一定會有個能講中文的人擔任工班負責人,國際級活動應該也會有現場的驗收人員,施工當下就算不會全程盯著,最後驗收時總會出現結款吧!

我以前也曾遇過類似的事件,施工人員的確不需要去檢查內容,驗收人員也不一定熟悉發印文宣品該有的樣子,要怎樣才能發現這種「不對勁」的事情呢?除了上一點講到的「承包商價值」之外,請去探究這個狀況的出現,是否具有「合理性」?

用這樣的問題詢問自己,會是個很好的辦法,能套用到很多情境。

不合理的事,很有可能就是有問題的事。

有問題,那就必須要提出來討論、多方求證與確認。


結語

出包不是某個人的責任,而是整條製作鏈上每一環節的「剛好沒看到」。

這場風波像是一顆丟入湖中,引起漣漪的石頭,除了讓人看到舉辦活動有多麼不容易,也讓人知道好的活動是需要層層把關的,在某個環節多留心一些,能讓結果更美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筱涵|Hannah的沙龍
8.9K會員
42內容數
二寶媽用瑣碎的時間來寫寫字,紀錄工作和興趣。
2025/04/28
在執行設計案件之前,我會讓自己有大概30分鐘左右的時間去找資料,認識產業、搜尋不同的設計靈感,隨手存下的靈感資料,若不適時整理,漸漸就會像我的辦公桌一樣,越堆越亂。 (倒是好好整理桌子啊...
Thumbnail
2025/04/28
在執行設計案件之前,我會讓自己有大概30分鐘左右的時間去找資料,認識產業、搜尋不同的設計靈感,隨手存下的靈感資料,若不適時整理,漸漸就會像我的辦公桌一樣,越堆越亂。 (倒是好好整理桌子啊...
Thumbnail
2025/03/14
在設計完成之後,提供的檔案格式都會因為情況而有不同,認識到差別,才能掌握到設計之外的細節,本篇文章將簡單介紹最常見的 6 種圖像格式,以及其他檔案交付格式、瀏覽器相容性查詢工具Can I use。
Thumbnail
2025/03/14
在設計完成之後,提供的檔案格式都會因為情況而有不同,認識到差別,才能掌握到設計之外的細節,本篇文章將簡單介紹最常見的 6 種圖像格式,以及其他檔案交付格式、瀏覽器相容性查詢工具Can I use。
Thumbnail
2025/02/07
就在明天,曼谷設計週要開始了!雖然最近與泰國有關的新聞,讓人不免有些擔心,但這可是年度設計盛會! 想了想還是寫篇文章記錄自己所見所聞,也讓自己能藉此感受不同於日常的設計能量。曼谷設計週(Bangkok Design Week, BKKDW)是一個年度設計與創意盛會......
Thumbnail
2025/02/07
就在明天,曼谷設計週要開始了!雖然最近與泰國有關的新聞,讓人不免有些擔心,但這可是年度設計盛會! 想了想還是寫篇文章記錄自己所見所聞,也讓自己能藉此感受不同於日常的設計能量。曼谷設計週(Bangkok Design Week, BKKDW)是一個年度設計與創意盛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篇整理了我這個月讀到關於「工具資源」和「個人品牌與行銷」相關的內容,並且幫大家附上了來源,如果你想了解我這個月發現了什麼不錯的內容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且我還會加上我的一點個人回饋 另外每月資訊量不同,造成每一類的內容不一,有的內容會比較多,如果你只想看精選,我會在每一類中都挑出 3 篇我最愛的
Thumbnail
這篇整理了我這個月讀到關於「工具資源」和「個人品牌與行銷」相關的內容,並且幫大家附上了來源,如果你想了解我這個月發現了什麼不錯的內容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且我還會加上我的一點個人回饋 另外每月資訊量不同,造成每一類的內容不一,有的內容會比較多,如果你只想看精選,我會在每一類中都挑出 3 篇我最愛的
Thumbnail
引言: 相信各位有興趣於設計的朋友,也會經常苦惱於毫無靈感的時候。但只要運用以下幾種方法,相信會令大家茅塞頓開,靈感湧現。 1. 研究和理解目標受眾: 研究和理解目標受眾是設計師成功的關鍵之一。透過深入了解目標受眾的偏好、需求、價值觀和使用習慣,設計師能夠創建出更具吸引力和有效的設計方案。
Thumbnail
引言: 相信各位有興趣於設計的朋友,也會經常苦惱於毫無靈感的時候。但只要運用以下幾種方法,相信會令大家茅塞頓開,靈感湧現。 1. 研究和理解目標受眾: 研究和理解目標受眾是設計師成功的關鍵之一。透過深入了解目標受眾的偏好、需求、價值觀和使用習慣,設計師能夠創建出更具吸引力和有效的設計方案。
Thumbnail
感謝大家對於第一、二屆圖文創作營的支持,總有170多位夥伴加入,持續協助大家針對各專業主題,進行圖文方式的產出,尤其針對未來的第三屆圖文創作營開放了早鳥優惠。
Thumbnail
感謝大家對於第一、二屆圖文創作營的支持,總有170多位夥伴加入,持續協助大家針對各專業主題,進行圖文方式的產出,尤其針對未來的第三屆圖文創作營開放了早鳥優惠。
Thumbnail
本篇文章重點在於討論近期設計時事,並分享使用圖庫的正確觀念。
Thumbnail
本篇文章重點在於討論近期設計時事,並分享使用圖庫的正確觀念。
Thumbnail
這篇整理了我這個月讀到關於「設計創作」和「AI」相關的內容,並且幫大家附上了來源,如果你想了解我這個月發現了什麼不錯的內容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且我還會加上我的一點個人回饋。
Thumbnail
這篇整理了我這個月讀到關於「設計創作」和「AI」相關的內容,並且幫大家附上了來源,如果你想了解我這個月發現了什麼不錯的內容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且我還會加上我的一點個人回饋。
Thumbnail
前幾天matters上面舉辦一篇徵文活動,我藉由閱讀他人作品後,寫下些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前幾天matters上面舉辦一篇徵文活動,我藉由閱讀他人作品後,寫下些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這篇整理了我這個月讀到關於「設計創作」和「AI」相關的內容,並且幫大家附上了來源,如果你想了解我這個月發現了什麼不錯的內容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且我還會加上我的一點個人回饋。 另外每月資訊量不同,造成每一類的內容不一,有的內容會比較多,如果你只想看精選,我會在每一類中都挑出 3 篇我最推的。
Thumbnail
這篇整理了我這個月讀到關於「設計創作」和「AI」相關的內容,並且幫大家附上了來源,如果你想了解我這個月發現了什麼不錯的內容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且我還會加上我的一點個人回饋。 另外每月資訊量不同,造成每一類的內容不一,有的內容會比較多,如果你只想看精選,我會在每一類中都挑出 3 篇我最推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