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列式書摘同步發布囉,請參閱以下連結:
一、章節重點提取
第一章 交易的基礎
- 短期獲利可能靠運氣,長期成功需建立個人投資方式,否則易成為市場輸家。
- 投資追求長期願景,交易以短期波動為獲利來源,成功交易靠捕捉趨勢。
- 交易成功的三大條件:
- 保持正確心態,只追求可實現的利潤,不符預期立即止損,擅於靈活進退。
- 控制交易金額,確保金額不引發恐懼,視交易為遊戲。
- 掌握行情強弱與市場脈動。
- 交易核心在於察覺市場風向,而非預測未來。
- 趨勢交易前提:股票行情存在趨勢變化,應對比預測更重要。
- 逆市場操作是危險信號,應避免對抗市場。
- 孤注一擲的押注風險極高,一次失敗可能吞噬所有獲利。
- 資金控管比分析更重要,控制賠損是防守關鍵,原則包括:
- 交易額不超總資產10%。
- 絕不逆勢操作。
- 下注前確認當前趨勢。
- 停損是承認錯誤、清算持股的積極行為。
第二章 跟著市場走
- 長期獲利靠順勢而為、控制盈虧比,保留資金等待大趨勢是勝負關鍵。
- 趨勢交易失敗多因不守規則或在無趨勢的停滯市場頻繁交易。
- 成功交易者避免過度細化分析,複雜規則易導致錯誤決策。
- 交易策略需具體明確,避免失敗時自我合理化。
- 市場由泡沫誕生與破滅組成,趨勢交易即參與泡沫過程。
- 趨勢交易利用試誤法,在趨勢形成時進場,發現不對即離場。
- 使用傳統指標即可識別趨勢模式,進場基於預期而非確定未來。
- 獲利來自市場,市場表現不佳時需耐心等待。
- 貪心易導致損失,應只追求合理利潤。
- 股價最終回歸均線,或均線追上股價,短期趨勢結束後多進入盤整。
- 相信趨勢延續時間超乎預期,比過早預測反轉更安全。
- 停損是主動風險管理,防止虧損擴大。
- 股價從高點回落一定比例後平倉,限制損失並保留趨勢獲利潛力。
第三章 別再幻想著我不一樣了
- 交易次數越少,報酬率越高,但多數人渴望控制市場。
- 趨勢交易僅在市場轉向時調整方向,其餘時間觀望。
- 面對不可預測的市場,易產生衝突情緒,導致行動癱瘓。
- 過度預測行情損害靈活性,應設定明確的立場改變標準。
- 過分執著結果或恐懼失敗,易導致無法停損或無原則交易。
- 聰明操盤手根據市場波動調整報酬預期,而非主觀設定。
- 資訊過多可能加劇過度自信,導致錯誤判斷。
- 交易虧損應歸因於自身,而非市場。
- 市場共識過強時,應逆向思考,避免隨眾過度自信。
- 交易關鍵是自我對抗,持有與暫停交易比買賣更難。
第四章 透過週期解讀行情的大趨勢
- 恐慌時行情接近底部,波動在低點匯聚後重新開始新週期。
- 判斷行情先區分型態,再以交易量衡量力道,量能影響走勢幅度。
- 趨勢交易策略:低買高賣,依個人判斷高低點形成多樣策略。
- 支撐與壓力帶反映買賣雙方心理,參與人數越多,支撐或壓力越強。
- 股價與均線距離過遠,易引發回調,因未實現收益放大促使停利。
- 測量低點間距判斷波動週期,低點尖銳易進場,高點平緩易偏移。
- 不同週期波動疊加,可能放大或抵消漲跌幅。
- 高點偏移可預測趨勢延長或轉折,無轉折表示賣壓消化,轉折則暗示緊急賣壓。
- 市場波動由不同週期投資者進出形成,流動性越高,波動越大。
- 市場存在撿便宜與追趨勢兩群體,導致超調、調整不及與盤整。
- 參與過度反應的趨勢並在轉換前平倉,或在修正回歸平衡時獲利。
第五章 順勢而為
- 分析行情重要,但執行交易計畫更關鍵,新手應小額機械式交易,排除錯誤。
- 創意應運用於策略設計,市場中應機械式執行,避免短視反應。
- 進場策略需理解趨勢與時機,買在低點(dip)並待陽線確認反彈。
- 陽線買進、陰線賣出,吞噬型態是進場訊號。
- 好的買點提供心理安全感,利於規劃停利;出場依個人時間架構。
- 短線趨勢用移動停利/停損,長線用吊燈式或溜溜球出場策略。
- 停損分絕對(跌破支撐)與相對(虧損百分比),各有優缺點。
- 收益達一定程度,停損點上調至成本以上保本。
- 趨勢交易在非趨勢期易虧損,但在趨勢期獲利,適合波動大標的。
- 12週均線判斷多空,突破後10根K棒反轉為盤整。
- 牛市初期波動放緩,後期放大,ATR指標判斷波動性。
- 熊市暴漲可能是反彈陷阱,需警惕。
- 不同行情策略:緩漲長期持有,熊市避險空單,盤整區間操作。
- 5、20、60週均線判斷短中長期趨勢,熱力圖觀察資金流動。
- 高手交易簡單優雅,只在明確模式出手。
第六章 風險管理比獲利更重要
- 專業操盤手需先建立交易計畫與投資哲學。
- 選擇市場考量流動性、波動性與槓桿。
- 風險管理計畫要素:
- 下注佔資產比重。
- 每次交易可承受虧損。
- 停損策略。
- 分批進場。
- 投資組合。
- 暫停交易標準。
- 進出場考量:
- 推估持有時間。
- 強勢波動時勿過分計較成本。
- 大型交易分批進場。
- 趨勢可能超乎預期,勿提前反向操作。
- 注意牛市陷阱。
- 出場計畫:
- 進場時預設出場條件與停損單。
- 持倉與市場不同調時離場。
- 進場理由消失即出場。
- 盈利後上調停損至成本以上。
- 出場後再進場需冷靜期。
- 支撐與壓力線可被突破,勿僵化判斷。
- 長期趨勢優先於短期趨勢。
- 箱型走勢耐心等待突破,快速適應新趨勢。
- 趨勢發展時等待停靠站(轉折或盤整)進場。
- 交易紀錄包含線圖、進出場時機、策略、事件等,助於檢討。
- 優秀操盤手專注機械式執行策略,定期檢討。
- 市場機會無限,錯過良機不可惜,避免虧損更重要。
- 交易策略重點:買進討價還價,賣出高價,機械式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