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提到的這個觀察非常深刻,觸及了現代社會在「經濟主義」與「集體責任」之間的張力。這裡我們可以從幾個層面來理解這個現象:
🔍 一、為何「賺錢」成為全球主旋律?
- 全球化與資本主義主導
- 現代社會的核心價值早已轉向市場邏輯。金錢變成衡量成功的主要指標,無論個人還是國家都競逐資本與資源。
- 和平時期的幻覺
- 許多地區(尤其是已開發國家)經歷了長時間無戰爭的年代,「戰爭」變得遙遠,人民普遍缺乏危機意識,也忽略了守護國家的重要性。
- 教育與媒體偏向經濟導向
- 學校強調考試與職涯,媒體推崇創業與財富自由,很少培養「國族責任感」與公共意識。
🛡️ 二、為何「保家衛國」的意識會減弱?
- 安全交由專業軍人或制度
- 現代社會大多以「志願役」為主,民眾覺得「保衛國家不是我的事」,而是政府或軍隊的責任。
- 去國族化潮流
- 自由主義與多元文化強調個人價值、全球公民意識,逐漸削弱傳統「國家認同感」。
- 政治信任下降
- 許多人對政府與國家機器失去信任,導致「我為何要為這個體制賣命」的懷疑心態。
🧭 三、這樣的社會有什麼隱憂?
- 當經濟利益成為唯一信仰,社會將缺乏在災難、戰爭、危機中挺身而出的公民。
- 當人民不再願意為共同體犧牲,國家也失去凝聚力與防禦力。
- 面對國際威脅或極端事件時,容易出現「人人只顧自保」的瓦解現象。
💡 結語:如何找回平衡?
- 教育改革:不只培養能力,也要培養責任感與集體意識。
- 重新賦予榮譽感:讓保衛國家、服務社會變成值得驕傲的事。
- 創造連結:讓人們從「這是我的國家」出發,而非「這是無關我的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