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們在消費者網路人工智慧深度研究中提出的,我們相信人工智慧將繼續滲透到更多的產品和消費者用例中,但這些轉變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我們並不認為人工智慧會推動現有運算習慣的全面取代/非中介化。我們繼續將 2025 年視為平台證明其在 AI 領域的投資的採用/實用性/使用案例的風險不斷上升的一年,因為我們現在正處於營運支出/資本支出週期上升的第三年(並且投資者越來越多地要求提供最終投資回報的證明點)。投資水平之間的相互作用、對更獨特的回報狀況的可見性和/或圍繞此類工具的效用行為的上升元素,很可能仍將是今年美國大型互聯網的主導主題(This interplay between levels of investment, visibility into a more distinct return profile and/or elements of rising utility-like behavior around such tools will likely remain dominant themes among large cap U.S. Internet this year.)。”
- 消費者人工智慧(Consumer AI)格局的演變:人工智慧正在重塑消費者和企業運算,涵蓋基礎設施(雲端)、模型/平台所有權和應用程式級用例。預計 2025 年的爭論將會愈演愈烈。
- 人工智慧對雲端運算和資本支出的影響:雲端供應商一邊大力投資人工智慧工作負載,一邊平衡長期人工智慧機會和資本支出紀律。人工智慧將對收入和利潤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跟這主題相關性最高的有:AMZN、GOOGL、META、MSFT、SNAP、NVDA。
- 廣告和電子商務模式之間的界線繼續變得模糊:廣告和商業模式正在融合。零售媒體和自動化推動預算從傳統廣告轉向數位平台。跟這主題相關性最高的有:AMZN、GOOGL、META、PINS、UBER、CART、LYFT、IBTA。
- 數位廣告轉向人工智慧自動化和直接回應:廣告平台正在轉向人工智慧驅動、低漏斗/直接回應格式。這項變化支持績效行銷和可衡量的投資報酬率。跟這主題相關性最高的有:GOOGL、META、AMZN、PINS、RDDT、APP、SNAP、DV、KIND、YELP、IBTA。
- 自動駕駛汽車的未來和行動網路的路徑:自動駕駛汽車 (AV) 的發展,尤其是 Uber 和 Waymo 的發展,正在塑造移動的未來。網絡轉型和合作夥伴關係是關鍵。跟這主題相關性最高的有 UBER、LYFT 和 GOOGL。
- 當日/次日在地電子商務之戰:消費者對更快送貨速度的需求正在推動在地電子商務的創新。餐飲和雜貨店領域正在擴大。跟這主題相關性最高的有:AMZN、UBER、CART、LYFT。
- 線上旅遊需求常態化:旅遊成長趨於穩定。公司專注於漏斗效率(funnel efficiency)、監管影響力和 GenAI 驅動的需求策略。跟這主題相關性最高的有:EXPE、BKNG、ABNB、UBER、YO、TRIP。
- 互動娛樂平台的演進。互動平台正在擴大內容供應和貨幣化方法。 UGC(使用者產出的內容)、遊戲、串流媒體和現場音訊(live audio)持續成長。跟這主題相關性最高的有:NFLX、SPOT、RBLX、EA、TTWO、U、BILI、RBLX、GENI、WBTN。
- 從空間運算到行動運算的轉變:大型科技公司繼續轉向行動優先和不依靠設備的體驗,涵蓋硬體、軟體和服務。跟這主題相關性最高的有:META、GOOGL、AMZN、SNAP、RBLX、EA、TTWO、U、BILI、GENI。
- 監管問題和不斷變化的生態系統預設值:監管、平台控制和整合帶來的結構性風險主導著行業風險狀況,尤其是在數位廣告、應用程式分發(app distribution)和人工智慧領域。跟這主題相關性最高的有:AMZN、GOOGL、META、LYFT、UBER、ABNB、BKNG、EXPE。
資訊來源: https://www.zerohedge.com/technology/goldmans-internet-playbook-ten-themes-driving-us-tech-landscape
所有資訊內容僅供使用者作為參考之用途,不構成任何個人或機構之意見或判斷,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作者亦不保證其各項資訊內容之完整性、即時性及精確性。使用者若欲參考各資訊而進行任何投資或其他特定目的行為,仍應審慎評估後為獨立判斷,若因而導致任何直接、間接、附帶損失,皆應由使用者自行承擔,作者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