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的願景
比特幣創造了一個去中心化的交易媒介,讓全球用戶不需信任第三方即可進行價值交換。以太坊則進一步希望成為「去中心化的世界電腦」,讓所有人都能參與、驗證與運行去中心化應用(DApp)。因此,以太坊的區塊生成時間約為14秒,遠快於比特幣的10分鐘,這有助於實現更即時的互動體驗。
舉例來說,中心化遊戲中所有數值的更改權限都掌握在營運方手中;而在去中心化遊戲裡,規則與資產都寫入區塊鏈,任何人都能公開驗證,實現真正的透明與參與。
以太坊的架構
智能合約:「鎖頭」與「解鎖」的現代演繹
比特幣依靠UTXO模型,透過scriptPubKey(鎖頭腳本)與scriptSig(解鎖腳本)來控制資產的花費權限。以太坊則以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取代這套機制:
- 智能合約就像自動執行的保險箱,明確規定「什麼條件下,誰可以動用這筆資產」。
- 例如,你可以設計一個合約,只有在特定時間、特定地址才能領取ETH。這些規則一旦寫入區塊鏈,無人能竄改,所有人都能公開查驗。
DApp:鏈上的自動販賣機
如果說比特幣的每一筆交易都是一次「解鎖」,那麼用智能合約製作的乙太坊的DApp(去中心化應用)就是狀態機,像一台自動販賣機:
- 用戶將ETH投入,智能合約根據預設規則自動分配資產或執行操作。
- 例如OpenSea(NFT市場)、Uniswap(去中心化交易所)、MetaMask Swap等,都是乙太坊上最受歡迎的DApp。
- DApp的核心是智能合約,所有邏輯公開透明,沒有人能作弊。
EVM:乙太坊的虛擬機
比特幣用簡單腳本語言驗證交易,乙太坊則擁有自己的虛擬機EVM(Ethereum Virtual Machine):
- EVM能執行複雜邏輯,讓智能合約如同小型程式在鏈上運行。
- 開發者用Solidity(類JavaScript語言)等編寫合約,EVM負責逐步驗證每個操作,確保安全與正確。
- 其他公鏈如COSMOS的Evmos等也兼容EVM,讓開發更便利。
Gas:每一步都要付「過路費」
- 在乙太坊,每一次合約操作、每一筆交易都需支付「燃料費」(Gas),以Gwei為單位(1 ETH = 10^9 Gwei)。
- Gas的設計防止惡意塞爆網路,也讓資源分配更公平。
- 不同操作消耗的Gas不同,寫入區塊鏈(如sstore)比單純計算(如step)要貴許多。你可以把Gas想像成高速公路過路費,越複雜的操作、越多資料,費用越高。
共識機制:誰來決定「這筆帳」算數?
- 以太坊最初採用PoW(工作量證明):礦工用算力搶答數學題,最快者有權打包區塊並獲得獎勵。其PoW算法Ethash特別設計為每個Hash皆有相關性,防止ASIC壟斷。
- 由於以太坊出塊速度較快,為減少分叉浪費,設計了GHOST機制,讓「叔塊」(分岔塊)也能獲得部分獎勵。
- 目前以太坊已全面轉向PoS(權益證明):參與者質押ETH,根據質押數量和時間獲得利息,並有機會參與出塊與驗證。鏈上質押門檻為32 ETH,若資金較小可透過中心化平台(如幣安WBETH)參與。
- 其他共識機制還包括DPoS(授權式權益證明)、PoA(權威證明)等,適用於不同場景。
小結
從以太坊智能合約的「鎖與解」、DApp 的自動販賣機邏輯,到 EVM 的驗證機制、Gas 的資源分配,再到 PoW/PoS 等共識演算法,每一環都設計得公開透明、可驗證。這套機制使得創新應用層出不窮。下一篇會繼續介紹他的智能合約的應用範例以及與其他公鏈的優劣。
📚 本文出處:DeFintek.io
👉 歡迎點擊進入我們的課程平台,觀看更詳細的課程,一步步帶領你進入加密世界: 開始學習ETH|DefinTek 課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