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環保葬迷思與刻板印象,看看你中了幾個!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隨著民眾環保意識逐年上升,從日常生活中的節約用電、資源回收、垃圾不落地,到國家政策面的綠能、廢核、環境保育等。都可見到民眾與政府機關對環保的重視,當然殯葬也不例外,近年殯葬業也吹起一股環保旋風,但對於環保葬這件事,還是有太多民眾充滿誤解與刻板印象。今天就來盤點這些環保葬的迷思,看看大家對環保葬有哪些誤解。

環保葬草草了事,無法彰顯孝道

華人最重視孝道,為了宣揚孝順的美德甚至有24孝或36孝等有點唬爛的故事。親人過世自然也應該有隆重的排場,才是孝道的彰顯。所以提倡一切從簡的環保葬常常就得背負不孝的罪名,然而,環保葬的核心價值一直都不是省事,而是讓逝者能回歸自然、尊重土地與生命的循環。再者,環保葬縱使沒有墓碑也不記名,但民眾仍可自行舉辦追思或祭祀儀式,記憶並非只有文字這種形式,將親人的身影與點滴刻印在腦中,相信比刻印在墓碑上更有價值。

沒有墓碑要怎麼祭拜

許多長輩會擔心,環保葬沒有固定墓地,各大節日到來時無法祭祀。這邊我們得先拆解,祭祀象徵著你相信死後真有另一個世界存在,我們的祭祀是在讓往生者能過得更好並給予他們物資。但沒有人能證明死後真有另一個世界,再者隨著科技進步,祭祀早已不再拘泥於傳統的供桌供品。現今有不少墓園或殯葬管理處有提供線上祭祀的活動,且環保葬區也可以自行辦理簡單的祭祀。真正重要的從來不是祭品的多寡或祭拜的媒介,而是緬懷祖先的真心。

環保葬合法嗎?真的0汙染?

環保葬在台灣當然合法,目前現行的五種環保葬包括海葬、樹葬、花葬、植存以及灑葬都是合乎法規的葬式。且有相關的法源與規定,例如樹葬必須在特定區域進行,且需使用可自然分解的骨灰容器,以避免污染土地或水源。海葬也只能在指定海域將骨灰放入可分解容器中來拋入海中。至於環保葬真的0汙染,我只能說相較火葬跟土葬而言,環保葬確實是三者之中汙染程度最低的。雖然環保葬還是有土地利用及土壤污染的疑慮,但反覆翻土重新埋葬可達到地區永續利用的優勢,這些是傳統土葬和火葬無法企及的。

圖片取自Unsplash

圖片取自Unsplash

刻板印象:只有「沒錢的人」才選擇環保葬?

我是覺得大S、黃鴻升、陳定南跟瓊瑤應該都離沒錢的人這個名稱有段遙遠的距離。環保葬需要的開銷確實遠低於土葬和火葬,但這些選擇環保葬的名人更在意的是環境永續的議題,所以別再給選擇環保葬的人貼上窮人的標籤了。

推動環保葬,從對話與教育開始

推廣環保葬的第一步自然是打破民眾的迷思與刻板印象。當然社會大眾也得開啟有關「死亡」的對話,不再將身後事視為禁忌。教育與宣導也扮演重要角色,若能透過學校、公部門或殯葬業者進行說明會,協助民眾理解環保葬的真正意涵,便能讓民眾對於死亡和喪葬有更多認知。此外,政府若能提供更多合法的環保葬區與資源,也能減輕家屬的負擔與疑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晶品人文的沙龍
29會員
71內容數
人生只有一次的道別,你會體會到什麼? 走進殯葬業,才看透了豔陽下的黑與白。 用親身經歷,書寫親眼所見的人性色彩。
晶品人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16
臺灣正面臨少子化、高齡化社會,墓地資源不足,衍生出活人與死人爭地的問題。本文探討環保葬的土地利用效益及社會接受度,並提出將環保葬納入都市計畫,創造更友善的死亡環境之構想。
Thumbnail
2025/05/16
臺灣正面臨少子化、高齡化社會,墓地資源不足,衍生出活人與死人爭地的問題。本文探討環保葬的土地利用效益及社會接受度,並提出將環保葬納入都市計畫,創造更友善的死亡環境之構想。
Thumbnail
2025/04/25
本文提供如何與長輩溝通環保葬的技巧,包含提問法、剖析長輩需求、實際走訪及直接分析利弊等方法,協助讀者克服長輩對死亡議題的抗拒,順利推行環保葬儀。
Thumbnail
2025/04/25
本文提供如何與長輩溝通環保葬的技巧,包含提問法、剖析長輩需求、實際走訪及直接分析利弊等方法,協助讀者克服長輩對死亡議題的抗拒,順利推行環保葬儀。
Thumbnail
2025/04/18
環保葬的祭祀方式多元,兼顧環保與追思,例如使用可降解祭品、電子祭祀、自宅祭祀等,讓慎終追遠也能兼顧環保理念。
Thumbnail
2025/04/18
環保葬的祭祀方式多元,兼顧環保與追思,例如使用可降解祭品、電子祭祀、自宅祭祀等,讓慎終追遠也能兼顧環保理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生廚餘~找台廚餘機好像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但是,我還不確定要不要買 以零廢棄的概念+環保省電的概念 當然是先不要買 我有先做功課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7BVxwVhEc 還有 https://www.youtube.com/
Thumbnail
生廚餘~找台廚餘機好像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但是,我還不確定要不要買 以零廢棄的概念+環保省電的概念 當然是先不要買 我有先做功課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7BVxwVhEc 還有 https://www.youtube.com/
Thumbnail
我們探討近年來出現超環保殯葬方式,如人體堆肥葬和遺體自然分解,與傳統殯葬的不同,檢視這些方法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宗教團體和信眾對此的反對聲音。
Thumbnail
我們探討近年來出現超環保殯葬方式,如人體堆肥葬和遺體自然分解,與傳統殯葬的不同,檢視這些方法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宗教團體和信眾對此的反對聲音。
Thumbnail
【社會發生什麼事?】系列第六彈 帶你思考什麼是「塑膠」! 地球環保議題,塑膠究竟造成了什麼環境問題? 家長不曉得如何解釋的社會議題,就讓這本書來幫你!
Thumbnail
【社會發生什麼事?】系列第六彈 帶你思考什麼是「塑膠」! 地球環保議題,塑膠究竟造成了什麼環境問題? 家長不曉得如何解釋的社會議題,就讓這本書來幫你!
Thumbnail
能夠電子化的事情,我決不紙本作業;物品盡可能減少包裝甚至趨近零包裝。 我總認為那樣就叫做永續。 但除非人類集體死亡,否則我發現這麼操作,可能會有問題的。
Thumbnail
能夠電子化的事情,我決不紙本作業;物品盡可能減少包裝甚至趨近零包裝。 我總認為那樣就叫做永續。 但除非人類集體死亡,否則我發現這麼操作,可能會有問題的。
Thumbnail
二十多年過去了,全球各國積極推廣環保,各式各樣政策推陳出新,不遺餘力,可惜一切都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好些政客更連同那些偽科學家經常發表危言聳聽的言論,務求讓千千萬萬的群眾相信不再保護地球,人類便會滅亡......
Thumbnail
二十多年過去了,全球各國積極推廣環保,各式各樣政策推陳出新,不遺餘力,可惜一切都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好些政客更連同那些偽科學家經常發表危言聳聽的言論,務求讓千千萬萬的群眾相信不再保護地球,人類便會滅亡......
Thumbnail
廚餘回收不僅能降低堆填區的壓力,減少焚燒成本和碳排放,還有助於減少對環境的負擔。在廚餘回收過程中,處理和分類是一大挑戰,同時也需要培養民眾對廚餘回收的意識。
Thumbnail
廚餘回收不僅能降低堆填區的壓力,減少焚燒成本和碳排放,還有助於減少對環境的負擔。在廚餘回收過程中,處理和分類是一大挑戰,同時也需要培養民眾對廚餘回收的意識。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ESG風潮席捲全球,企業與政府機關、NGO、學校、醫院等各單位紛紛發起永續行動。然而,對於一般人而言,環保議題似乎遙不可及。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採取許多環保小行動,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本文列舉10個日常環保實踐方式,讓我們一起從小處著手,呵護母親地球。
Thumbnail
ESG風潮席捲全球,企業與政府機關、NGO、學校、醫院等各單位紛紛發起永續行動。然而,對於一般人而言,環保議題似乎遙不可及。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採取許多環保小行動,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本文列舉10個日常環保實踐方式,讓我們一起從小處著手,呵護母親地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