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民眾環保意識逐年上升,從日常生活中的節約用電、資源回收、垃圾不落地,到國家政策面的綠能、廢核、環境保育等。都可見到民眾與政府機關對環保的重視,當然殯葬也不例外,近年殯葬業也吹起一股環保旋風,但對於環保葬這件事,還是有太多民眾充滿誤解與刻板印象。今天就來盤點這些環保葬的迷思,看看大家對環保葬有哪些誤解。
環保葬草草了事,無法彰顯孝道
華人最重視孝道,為了宣揚孝順的美德甚至有24孝或36孝等有點唬爛的故事。親人過世自然也應該有隆重的排場,才是孝道的彰顯。所以提倡一切從簡的環保葬常常就得背負不孝的罪名,然而,環保葬的核心價值一直都不是省事,而是讓逝者能回歸自然、尊重土地與生命的循環。再者,環保葬縱使沒有墓碑也不記名,但民眾仍可自行舉辦追思或祭祀儀式,記憶並非只有文字這種形式,將親人的身影與點滴刻印在腦中,相信比刻印在墓碑上更有價值。
沒有墓碑要怎麼祭拜
許多長輩會擔心,環保葬沒有固定墓地,各大節日到來時無法祭祀。這邊我們得先拆解,祭祀象徵著你相信死後真有另一個世界存在,我們的祭祀是在讓往生者能過得更好並給予他們物資。但沒有人能證明死後真有另一個世界,再者隨著科技進步,祭祀早已不再拘泥於傳統的供桌供品。現今有不少墓園或殯葬管理處有提供線上祭祀的活動,且環保葬區也可以自行辦理簡單的祭祀。真正重要的從來不是祭品的多寡或祭拜的媒介,而是緬懷祖先的真心。環保葬合法嗎?真的0汙染?
環保葬在台灣當然合法,目前現行的五種環保葬包括海葬、樹葬、花葬、植存以及灑葬都是合乎法規的葬式。且有相關的法源與規定,例如樹葬必須在特定區域進行,且需使用可自然分解的骨灰容器,以避免污染土地或水源。海葬也只能在指定海域將骨灰放入可分解容器中來拋入海中。至於環保葬真的0汙染,我只能說相較火葬跟土葬而言,環保葬確實是三者之中汙染程度最低的。雖然環保葬還是有土地利用及土壤污染的疑慮,但反覆翻土重新埋葬可達到地區永續利用的優勢,這些是傳統土葬和火葬無法企及的。

圖片取自Unsplash
刻板印象:只有「沒錢的人」才選擇環保葬?
我是覺得大S、黃鴻升、陳定南跟瓊瑤應該都離沒錢的人這個名稱有段遙遠的距離。環保葬需要的開銷確實遠低於土葬和火葬,但這些選擇環保葬的名人更在意的是環境永續的議題,所以別再給選擇環保葬的人貼上窮人的標籤了。
推動環保葬,從對話與教育開始
推廣環保葬的第一步自然是打破民眾的迷思與刻板印象。當然社會大眾也得開啟有關「死亡」的對話,不再將身後事視為禁忌。教育與宣導也扮演重要角色,若能透過學校、公部門或殯葬業者進行說明會,協助民眾理解環保葬的真正意涵,便能讓民眾對於死亡和喪葬有更多認知。此外,政府若能提供更多合法的環保葬區與資源,也能減輕家屬的負擔與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