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到篇脆文,在談書店動線規劃小巧思,所以來跟大家聊聊動線這件事。
動線,顧名思義就是讓人走動的路線,早期辦活動出身的小雜工,教活動企劃時,一定會跟學生提到動線,如果人流是血液,那動線就是血管,動線上的每個接觸點,理論來說,應該都得設計好的,而這些設計動線跟接觸點的事,走到現代有個更高檔概念出現,叫作「使用者體驗設計」,也就是UX。
那書店該怎麼作UX呢?對大書店來說是種困擾,對小書店來說有點妄想,這牽扯的不只是空間大小、如何擺書、極大化坪效等現實問題,有時還會跟老闆追求的舒適度打架。理論來說,要極大化坪效的動線設計,就無法浪費太多空間,但現代書店常作的事,就是留一大片活動空間,來辦理活動或讓讀者喘息使用,除非你室內坪大到可兼顧,否則空間要在書跟讀者間作個平衡分配,就是需要琢磨的事。
另外紙本書也不是摸個兩下就會被買走的商品,許多人其實翻完整本也什麼都沒帶走,那對這種客人來說,他關心的就不是動線,而是坐下來看書的地方。
所以美美的動線想像中很美好,但當你只有一點點空間可使用時,我覺得,打破現實的空間去主動接觸不需要來到店裡的客人,或許才是未來的新趨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