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這是一部吸血鬼電影,也有人說是驚悚版的Lalaland。
但我看見的,是一雙兄弟背對血色天空,頭戴自由與捍衛的命運,靜靜走入一首被遺忘的藍調裡。 今天想要以我的觀察來針對電影的小細節,討論各個角色的文化象徵與意思。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以下有雷--------------------------------------------------------------------------------------------以下有雷-----------------------------------------------
電影前段殺死卡車上的蛇
不只是一般恐怖片想嚇人的驚悚鋪陳,蛇是一種隱喻,在基督教中象徵原罪與誘惑,兄弟們主動殺蛇,是對傳統救贖敘事的拒絕與顛覆。
這條蛇後來不再出現,因為它已經潛入了人心——以吸血鬼的樣貌,回到故事中央。
電影的核心象徵是「吸血鬼」,它被廣泛解讀為「文化挪用」的隱喻。
吸血鬼汲取生命力的行為,象徵著主流文化(尤其是白人文化)對非裔美國人藍調音樂等文化形式的剝削與同化。這種「吸血」不僅是指藝術形式的剽竊,更是對社群生命力與身份認同的侵蝕。影片透過吸血鬼這一形象,精準地捕捉了歷史上對黑人文化的竊取,例如唱片公司和貓王等白人藝術家對藍調音樂的挪用。
雙胞胎 Smoke 與 Stack 各自代表的概念
我的看法是他們是「同一個靈魂的分裂體」,可以想像成一個人內心追求自由會有的兩種矛盾。主角 Smoke 和 Stack 是一對退伍軍人雙胞胎,頭戴藍色與紅色帽子,從第一幕開始就展現了強烈的對比:
Stack性格衝動、爆裂,頭戴紅帽象徵對抗性回應,他擁抱吸血鬼的轉化,不再懼怕黑暗,而是主動將自己變成「新物種」以奪回主導權。
Smoke性格內斂、保守頭,戴藍帽象徵保存性回應,不願被吞沒,但也不願毀滅。他對於吸血鬼世界既不全然反對,也不願完全接受,他選擇內在的掙扎與救贖之路。這兩人分別象徵一個人在面對壓迫時,可能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回應模式。
愛爾蘭人吸血鬼的象徵
愛爾蘭人曾是美國早期的被壓迫者:19 世紀來美的愛爾蘭移民曾因宗教(天主教)與階級遭歧視,被貼上「不潔」、「懶惰」等標籤,和黑人一樣無法進入主流社會。然而,到了 20 世紀初,多數愛爾蘭人已成功「融入白人認同」:他們從被歧視者轉為壓迫體系的一部分。Remmick 唱愛爾蘭民謠,是一種「文化轉譯」——他曾來自被壓迫的群體,如今卻成了吸血者。
他吸的不只是血,還吸文化、靈魂與歷史記憶。
唱愛爾蘭民謠象徵他來自一個曾經有靈魂、有詩意的民族,如今卻為了權力與永生出賣了自己。這讓觀眾無法單純地恨他:他是一個被歷史腐蝕的象徵,從受害者變成了壓迫者。
亞裔角色的象徵
一戶亞裔家庭經營著兩間雜貨店,一間是給有色人種的,一間是給白人的——這畫面不言而喻,卻充滿力量。 一個畫面完成的種族隔離政策的說明以及亞裔的處境。
亞裔在美國歷史上常被視為「模範少數族裔」(Model Minority),在白人與黑人之間被利用為緩衝者。電影中黃種人角色被安排在酒館後台工作——他既不是黑人社群的核心,也不是外部敵人,看似中立,實則懵懂地打開了破口。
亞裔可能代表的是那些未察覺自己也可能成為壓迫體系工具的人。
歷史上,某些亞裔群體曾被白人社會拉攏,對黑人保持距離以換取有限的社會地位(如排華法案後的日裔美國人教育政策改革)。這段設計並非指責亞裔,而是用這角色提醒觀眾:在壓迫結構中,許多“無辜”的人可能成為幫兇,只因他們想融入、想安全。
電影中由亞裔女子邀請吸血鬼進入酒吧,是隱喻「模範少數族裔」在系統中被利用/威脅、而無意間成為破口。
劇中歌曲的象徵
《Pick Poor Robin Clean》象徵黑人文化被剝奪、消費、模仿,卻從未被理解。Remmick 輕浮地演唱這首歌,是一種文化獵食者的自白。
《Will Ye Go, Lassie, Go?》則象徵失落的純真與歸屬,是對理想家園的想像。吸血鬼的演唱使這首歌充滿弔詭:誰在邀請?誰有權走向那片山谷?
《山米最後唱的詩歌》Sammy 回到父親的教堂,唱出帶著信仰的藍調,這象徵他的靈魂完成了自我整合。他未成為吸血鬼,也未被消費殆盡。他選擇回到信仰與社群之中,讓靈魂得以歸鄉。
《Sinners》透過豐富的文化符號和吸血鬼的隱喻,探討了文化認同、壓迫與自由的深刻主題。它不僅是對藍調音樂根源的致敬,更是對歷史上文化挪用現象的有力批判。電影中各個角色的掙扎與選擇,共同編織出一幅關於生存、反抗與希望的複雜畫卷。
這部電影的細節多到難以一一細數,鏡頭語言與構圖同樣細膩講究。但最令我動容的,是那句靜靜說出的台詞:
“There are legends of people with the gift of making music so true it conjures spirits from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像是某種橫越時空的祕咒,也像是一段溫柔的宣言
即使歷史曾讓族群彼此撕裂,音樂依然能喚醒靈魂最深處的共鳴,為不可能的和解打開一道門。
而那一幕,Sammy 唱著〈I Lied to You〉,鏡頭從過去滑入現代,古今中外的音樂舞蹈一鏡到底地穿越歷史和文化的重重褶皺,像是靈魂在空氣中重新縫合。那不是表演,那是一種流動的記憶。那一刻,整部電影安靜地說出了它的核心:
真正的音樂不只是聲音,而是一種讓我們彼此靠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