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直都知道,我們家其實很少說愛、說需要,也很少說清楚。
直到最近,和爸媽有了一場意外的深談,才講出了許多原本以為一輩子都不會說出口的話。
從借錢、獨立到「不說」的習慣,才發現這些並不是我變了,而是一直以來的累積。
所以我寫下這封信。
親愛的爸爸媽媽:
有些話,我放在心裡很久了,以前不敢說、說不出口,或者不知道該怎麼說。但現在,我想讓你們知道,不是因為我生氣,而是因為我終於長大了。
你們說我不回家、不親近、不說話,可你們知道嗎?
這些年,我每個月都回家,搭車、請假、花錢、喬行程,不是因為應該,而是因為我在意你們。我從來沒要求你們來看我,但當我看到朋友的父母會主動探望、出現在畢業典禮上,我不是羨慕,只是默默接受了:我們家的方式,本來就比較不一樣。你們沒來看我幾次,我沒說,因為我理解:你們工作辛苦、有壓力,也有自己的理由。
我沒有怨,真的沒有。
只是當你們說我不夠親近、你們很心疼, 我還是會覺得,有點不公平。我要的不是你們的愧疚,不是你們為了沒做到什麼而責怪自己,我要的,只是一個空間,讓我的努力,也能被看見。你們說我「做重大決定都不說」,但我也想告訴你們,我曾經,也被這樣對待過。
還記得高中搬家那次,是我人在美國,打電話回家時才知道,我沒有參與討論,是被告知的那一方。我不是反抗,只是複製了曾經被教會的模式。
媽媽說:「我是第一次當媽媽。」我懂,也接受,但我也是第一次當女兒啊。我們都還在學,但學習,不該只是我一個人的責任,我想請你們,也動一動。
我說出這些,不是為了指責,也不是翻舊帳,而是希望這些沉在我們之間多年的事情,能有機會被說出來,被看見,然後慢慢痊癒。
我會繼續愛你們,也願意對話、靠近、嘗試理解。但我希望,在未來的關係裡,不再只有我的努力、我的回家、我的體諒,也可以有你們的一點靠近、一點理解、一點改變。
這是我成為大人後,第一次真正對你們說的話,也是我第一次,為自己說話。
謝謝你們願意聽,我也願意慢慢等,等我們一起變得更靠近,不是靠情緒勒索,而是用尊重與理解養出來的靠近。我愛你們,也愛我自己。 ——你們的女兒
結語:
這封信,是我成年以來,第一次真的想對爸媽說的話。
那場談話裡,我試著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表達, 讓對話不再只是堆疊情緒,而是有來有往的理解。我能平靜且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與界線, 爸媽也第一次,靜下來聽我說。我很感謝自己有過去那些失敗的練習, 也謝謝這本書的幫助。
👉 推薦《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賴佩霞的六堂「非暴力溝通」入門課》, 給總覺得溝通卡卡、關係裡有很多「說不出口」的人。
願我們都能慢慢學會說、願意聽、也被好好聽見。
‧所有內容為本人原創,圖片部分來自開放資源。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引用或改作,感謝理解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