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基本上都是從喜愛的故事開始動手。
如果不喜愛,又怎麼會有熱情呢?

與其先找到自己的定位,不如先好好的創作自己喜愛的故事,好好的完結它。
好好地說完一則愛情的故事,也許你的定位就是在愛情故事中。
好好地說完一則驚悚的故事,也許你的定位就是在驚悚故事中。
好好地說完一則懸疑的故事,也許你的定位就是在懸疑故事中。
故事基本上都會有起承轉合的要點,如果一則故事讀起來始終平淡,並不會深深的讓人記住,只會讓人覺得:嗯,我看完了一個故事,但是......要說有什麼......我好像沒什麼印象了。(這聽起來好像有點尷尬)
試著想想,為什麼大陸那些上百萬字的長篇小說依舊有人會繼續追,甚至最後翻拍成電視劇?
那是因為精彩、內容引人入勝、完全抓住讀者的眼球。
你們或許不知道台灣知名恐怖小說家苓菁,一開始可是寫愛情小說起家的呢!寫到最後,恐怖小說的熱度反而完全蓋過愛情小說的熱度了。(當然,她的愛情小說也好看,但比起愛情小說,我更喜歡她的驚悚小說。)
我要說的是,與其不斷思考要將自己定位在何種類型的創作者,不如先將一個故事好好地說完,或許,屬於你真正的定位最後是讀者給你的。
因為若先定位了自己,反而有可能會不小心局限自己。
我曾經因為出版社的邀請合作而去跟編輯詳談,編輯人很好的給我的作品很多的指點,老實說我很感謝她,以往的投稿出版社的退稿信幾乎都是說:不符合出版。
這幾個字看了我覺得有點敷衍,沒有給優點,也沒有給缺點,這樣子的話我又要怎麼改進我的作品?
當然我知道出版社大多都是這樣退稿,編輯沒有那個美國時間可以針對每個人的投稿而給建議,畢竟每天投稿的人數眾多,光是審稿就要花很多時間了,哪有時間還可以一一的給你意見要你改進?
所以當時編輯給的意見,我真的很感謝。
她說我經常不自覺的局限了自己,總覺得那樣寫有點不好,這樣寫有點不合理。
她覺得我不應該侷限自己,創作的故事內容再怎麼扯、再怎麼誇張,只要作者有個合理的解釋,那就是合理,那就不會扯。而我事後也有調整自己,並要求自己不斷進步。
結論是,先好好地說出個精彩的故事吧!定位,可以慢慢的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