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deepResearch調查40分鐘寫了6萬字報告

人類當局者迷,AI旁觀者清。
我們對於自身所屬的社會環境,
總是不可避免地用濾鏡看世界。特別是政治領域,
我們很容易受到「意識形態」的濾鏡來觀察。
AI是人類訓練出來的,
無可避免也是會受到濾鏡的影響,
但我想比較輕微,因為AI能做到,
不帶政治立場、利害關係的思考和表達。
於是我問ChatGPT (o1-pro):
「請思考有什麼樣的因素可能威脅台灣的民主制度。威脅的意思是干擾乃至癱瘓其正常機能,使其難以產生社會共識或做出符合國家利益與人民福祉的決策,最終導致民主制度無法持續、崩解或名存實亡。」
我先讓他不連網自己想 (大膽假設),
接著讓他連網查證後 (小心求證),
得到了
1.搜尋了369後總結出的6萬字台灣威脅報告
2.10大對台灣民主的主要威脅列表。
按照危險程度由高至低排列如下:
1. 來自中國的多重干預(軍事恫嚇、情報滲透、認知作戰)
- 軍事威脅、滲透與網攻早已是進行式,幾乎天天在發生。
- 假訊息與認知作戰亦在台灣選舉或重大議題中頻繁出現,影響層面極廣。
- 實際干預行動確定持續,對民主威脅度與發生機率最高。

2. 極端政治對立與社會撕裂
- 藍綠惡鬥、族群與統獨議題長期存在;選後罷免、補選也常變成報復延長賽。已經並且仍在日常政治中顯現,無法在短期內化解,出現惡化的可能性極高。
3. 假訊息、認知操控與媒體壟斷
- 大量錯假訊息、陰謀論、內容農場充斥社群,且已累積多起造成社會誤解或對立的案例。
- 媒體生態集中於少數財團,加上「紅色媒體」疑慮,操控輿論的可能性居高不下。
4. 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地緣政治競逐
- 美中關係持續緊張,台灣夾在兩強角力之間;兩岸軍事衝突風險始終被關注。
- 由於大國競爭無明顯趨緩跡象,台灣被捲入或施壓的可能性很高。
5. 網路安全不足與大規模網攻
- 官方統計顯示每日數百萬次以上的惡意攻擊;鎖定政府、關鍵基礎設施或選務系統。
- 多數攻擊源自對岸,且攻擊技術不斷翻新,已屬「常態」。
6. 媒體過度集中或財團化
- 電視台、報紙多屬少數財團擁有,新聞自主性易受商業或政治力左右。
-「反媒體壟斷」爭議已多年,結構未大幅改善;壟斷與財團介入仍在進行中。
7. 當局或政黨利用網路監控與社群操控
- 「1450網軍」疑雲、網路帶風向、疑似利用實聯制個資辦案等事件,引發對執政或政黨網軍的爭議。
- 雖然不一定大規模「全面監控」,但以公家資源操作輿論的嫌疑仍時有傳出,可能性不低。
8. 國際外交空間受限與孤立
- 台灣正式邦交國數目近年持續下降;參與國際組織頻遭中方阻撓。
- 現況已屬「外交孤立」準態勢,短期內易再有友邦斷交或更嚴重的封鎖。
9. 內部族群或世代衝突加劇
- 本省/外省、新住民、原住民及世代差異在政治認同與經濟利益上都有分歧。
- 雖整體衝突強度不算最嚴重,但隨著政策爭議(例如年金、能源、房價)常被點燃,發生機率並不低。
10. 青年對政治冷漠或低投票率
- 多數選舉中,年輕族群投票率顯著偏低,體制內參與動能有限。
- 雖有時出現青年運動(太陽花等)激起關注,但多屬瞬間爆發,普遍冷漠仍常態;未見明顯扭轉跡象。
—
以上,我很驚訝。
因為看起來前5點都和我們的鄰居有關。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30幾年的台北小孩,
關於我們鄰居有多邪惡的故事,
總覺是騙小孩的床邊童話。
聽久就麻木了。
沒想到就AI的角度來說,
毫無疑問的,
這個惡鄰居就是對台灣民主,
對我們生活方式的威脅。
保險起見,我同時也用英文問一樣的問題。
結果雖然大多是差不多的內容,
但比如說「過度依賴半導體產業」、「經濟不平等催生民粹」、「科技巨擘的演算法偏誤
」這幾點是用中文沒問出來的。
果然ChatGPT還是會受到資料語言影響。
也某種程度反映歐美人對於「民主」的威脅,
理解可能和我們不完全一樣。
具體威脅列表如下:
第一:來自中國的假訊息與認知作戰
第二:國內假新聞與謠言生態系
第三:政治極化與朝野僵局
第四:政府與關鍵基礎設施遭受網路攻擊
第五:過度依賴單一產業或供應鏈
第六:經濟不平等與民粹反撲
第七:原住民與少數族群邊緣化
第八:媒體操弄與所有權集中
第九:貪腐與裙帶關係
第十:科技巨擘影響力與演算法偏誤
每週分享生成式 AI 的實測與技巧心得。
歡迎追蹤&留言,讓我知道你喜歡這樣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