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文|林思齊(本篇收錄於「極光」現內含超150+感情專文,有吸引力養成、分手療傷、性覺察、感情詐騙、迴避型人格、女權探討、高端反殺術、我想和你談的十場戀愛,文章連結點我)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訂閱收藏分享留言,都是對我最好的鼓勵,感激大家,我會繼續負重前行。
本篇來自讀者P.A投稿:
第三次復合的第42天,我發現一件詭異的事。
他每天晚上固定在10點32分傳來一條訊息:「晚安,睡了喔。」我每次回覆,他都不再讀訊。我試過故意不回,他也從沒追問。那天,我忽然意識到:這句話,不是說給我聽的。
他像是在履行某種程式,完成後就關機。我開始記錄每一天的行為。他總在九點半洗澡,十點二十準備上床,十點三十二分發訊息。精準到秒。
我查了一下我們聊天記錄——即使我當天沒回訊,他還是會傳。
那天起,我決定調查他。
從某種角度來說,他的確變了。
他現在早上七點半會傳「早安」,中午問「吃了嗎」,下午問「會不會累」,晚上說「睡吧寶貝」。
像是一套溫柔套餐,無懈可擊。但我逐漸發現——他的語句,從來沒有開放式提問。
他不會說:「今天怎麼樣?有什麼想分享的?」
他說的是:「今天一定很累了,辛苦妳了。」
語氣溫柔,但拒絕了所有對話可能性。
我曾在某天半夜醒來,看到他手機螢幕亮著,上面跳出一個通知:「行為紀錄完成,今日互動已打卡。」
他聲稱那是健康管理 App。
我心中第一次出現這個詞:「模擬。」
那個週末,我翻了他放在書房抽屜裡的舊筆電。
密碼,是我們的紀念日,還是三年前的。
打開桌面,只有兩個資料夾,一個叫「Side Project」,一個叫「修復」。
我點進後者,看見的是一份名為《關係情緒管理簡報》的 PowerPoint。
他曾參加過企業情緒訓練課程,內容是:
- 如何處理溝通中的高敏感伴侶
- 語言模型訓練:如何降低爭執風險
- 操作流程:主動關心-預設情緒詞-模擬情境對白
下一頁的情境模擬中出現這段對話——
「我有點累了,不想講話。」
「沒關係,我在,妳什麼都不說也沒關係。」
一模一樣。
那是我們復合的第一晚,我說過的話,他給過的回應。
我繼續看下去,每一段看似體貼的話語,在這份投影片裡,全都有腳本。
連他用來道歉的語氣模式,都叫「低語降溫法」。
我開始想起這幾週的每一幕:
- 他帶我去老地方吃飯,但菜單沒變、話題沒變,他甚至沒注意我過敏體質變了
- 他在社群發限動說:「穩定關係值得尊重」——卻是簡報中的標語範例
- 他說:「我會記得妳在意的每個細節」——而那些「細節」都來自這份教材
第43天,我約他見面。
我沒問他筆電的事,也沒說我看過那些簡報。我只是坐下,從包包裡拿出一個信封。裡面是一份紀錄表。
標題是《我們三次復合的理由 × 三次分手的真相》
我用冷靜的語氣說:「第一段關係,我離開是因為你劈腿;第二段,是因為你失控砸門;第三段……我以為你變了。」
他低著頭,像在等我繼續。
我說:「但這次,我調查過了。你學會了什麼可以說、什麼不能說。你很努力把情緒包裝得無懈可擊。你讓我以為你成長了,變成熟了。」
「我是真的努力改了,」他低聲辯解。
我搖頭:「不。你不是改了。你只是用別人的方法,訓練出一個可以讓我留下來的你。」
我起身,沒說再見。他伸手想拉住我,但我輕輕避開。
三天後,我收到他的訊息:「能不能再給我一次機會?」
我沒有回。我只是靜靜刪除了他的聯絡方式,把對話紀錄匯出後備份。這一次,我不想再當他模擬愛情劇本裡的女主角。
我曾三次以為他變了。其實,每一次的改變,都只是一次更高階的操控升級。那天我坐在床邊,看著手機靜靜跳出10:32的訊息——「晚安,睡了喔。」
我對自己說:「妳今天,終於醒了。」
🔚
進入正題,「好馬真的不能吃回頭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