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股癌-Podcast-25.05.28
**上次清明連假前台股發生歷史性殺盤事件,引發大規模恐慌與跌停潮。
*許多人擔心再度遇上突發事件,因此選擇在這次端午連假前出場避險。*統計顯示,交易次數越多的人報酬率越差。
*Fidelity研究發現報酬最好的帳戶多數來自已故投資人,因持股未動反而獲利。
*市場回測數據也證實,長期持有者的報酬率通常較佳。
**頻繁操作易錯失反彈,持股者較能把握機會。
*高周轉率常讓人錯失低點回補良機,導致追高、失衡與甩單。
*持續有部位的人能建立心理錨點,更易調整節奏與應對行情。
**即便親歷過劇烈波動,仍要理解統計與機率的重要性。歷史上大事件後常伴隨平靜期。
*若非高槓桿部位,無須因假期而貿然調整部位。
*中長期投資人應堅持持有,否則後續可能追高、反而不利於報酬率表現。
**目前不只散戶,中大型資金與借丙種資金的投資者也趨向保守。
*不少人選擇避開連假與輝達財報,擔心潛在爆雷。
**輝達財報短期變數大,但下季展望樂觀。
*本季因出貨節奏與中國風險,估值較難預測,但仍有信心達成430–440億美元的guidance。
*後續Grace Blackwell產品大量出貨,供應鏈啟動後將明顯貢獻營收。
*認列方式因HGX與DGX不同而有時差,但整體趨勢向上。
**4月台股大跌後,企業密集執行庫藏股,出現公司派嘎空手投資人的現象。
*包含TSMC的CC魏,其他公司的內部人、董娘與開始買回股票。
**然而目前估值已回升至高檔,需進入警戒狀態。
*台股從17000反彈至21000,TSMC從十幾倍本益比回升至千元。
*現階段不少個股漲幅驚人,風險高於潛在利潤。
**匯率升值風險:
*台幣接近前低,升破29將影響出口族群獲利。
*部分公司財報已披露對不同幣別匯率變動的敏感性,建議投資人深入閱讀。
*感受到台幣有可能跌破前波低點,因為過去尾盤央行進場護盤的情況已不復見。
*若發生事件驅動,台幣可能進一步升值或貶值,引發股市震盪。
**提早拉貨恐導致下半年消費電子疲軟。
*關稅效應導致上半年提前備貨,目前iPhone等數據異常樂觀。
*下半年有可能因前置拉貨而出現庫存壓力與需求疲軟。
**AI硬體仍是主流,但估值壓力浮現。
*AI相關個股PE偏高,部分海外分析師開始尋找第二選擇標的(落後補漲股)。
*根據過往經驗,落後補漲的機會低,且通常漲幅有限,市場偏好強者恆強的標的。
*若主流股漲不動時,資金轉入二三線股。
而當這些二三線股也無法帶動整體行情上漲,市場可能就會出現修正。
**目前的挑股需要更謹慎,風險與機會並存。
*即便大盤的風險升高,但仍有強勢股在表現,重點在精選標的、合理控管部位。
*注意未來關稅政策與匯率變動對企業獲利的潛在衝擊。
**美股接近前高,採取預防性調整策略。
*NASDAQ即將摸前高,預期可能觸頂後橫盤整理。
*考量後續波動可能增加,計畫將持股比從滿水位降至80–90%。
*若未來真的下跌,會準備一刀殺進去加碼進場。
*要保留現金,是為了避免滿倉後就無法在市場下跌時進場撿便宜。
**調整部位以維持靈活度,避免過度暴露風險。
*三月曾保留20%現金,在崩盤後僅加碼至90幾%,未滿倉,顯示對風險仍保留警戒。
*本次不會再降太多,仍希望保持彈性以因應修正。
*操作重點在於,當進攻K線被吃掉時,就視為轉弱訊號並調節持股。
**持續觀察修正的觸發條件與止跌訊號。
*密切關注出口數據與市場觸發事件。
*修正若止跌且一週內不再創新低,會考慮加碼回補。
**美股部位表現強勢、台股部位被小鬼股拖累績效。
*美股表現亮眼,但台股中小型股績效拖累整體報酬。
*有部分小型股YTD表現為-20%,佔比過高導致拉不動整體帳面。
*因此對台股操作更趨保守。
**從小型股操作中學習教訓,未來更重視大股東動向。
*某持股營收與獲利優於市場預期,但股價低迷。
*後來才發現是大股東持續倒貨造成股價承壓。
*由此體悟:小鬼股要特別注意大股東籌碼變動,因為流動性不足時難以抽身。
*中大型股可以隨時撤退,但小鬼股一旦被大股東砸盤,幾乎無法動彈。
*小鬼股的大股東如果持續出貨 造成反彈失敗、破底連連,只能等待其出清完畢。
**小鬼股操作過去兩年表現亮眼,今年則面臨較大考驗。
*遇到流動性抽離、基本面與籌碼矛盾等問題,是長期投資者必經的試煉。
*未來會更慎選標的,並為保守策略預留空間與彈性。
**美股操作整體表現良好,軟體股多數優於預期。
*美股佈局獲利不錯,軟體股如PLTR、Cloudflare、CrowdStrike表現亮眼。
*唯一失誤是CFLT(Confluent),開出來的財測略顯保守。
*即使部分個股不如預期,但整體portfolio仍持續向上。
**台股部分持股尚在虧損區,為因應未來風險需保有流動性。
*學會面對中小型股的風險特性:若遇大股東倒貨,籌碼失控下難以應對。
*反思風控邏輯與調整策略,在資金配置上更強調靈活性與退場彈性。
**透過籌碼分析發現關鍵風險訊號。
*曾成功辨識出大股東辭任董事並轉任競品公司,進而預測其將出清持股。
*精算出大股東持股數與拋售進度,做出適時退出的決策。
*若為大型股,具足夠流動性可快速抽身,但中小型股則無法對沖風險、操作空間有限。
**市場波動中仍持續成長與學習。
*經歷震盪後認知調整:風控再怎麼嚴謹都還可以更進一步。
*對於未來能否光榮復仇仍充滿期許,期望下半年績效能持續向上。
**經歷後修正心態,審慎應對震盪與錯誤。
*四月的大震撼讓許多人對市場風險重新評估,包括自身。
*認知到即使是中性偏樂觀的操作,也需保有現金部位以防萬一。
*NVIDIA財報與指引仍是觀察重點,團隊持續緊盯其產品動態與中國區域策略。
**NVIDIA的波動在掌握中,認為不應因小震盪而急著出場。
*對於市場部分人過度迴避震盪感到困惑,認為反應過度。
QA部分
**投資風格選擇因人而異,ETF為穩健替代方案。
*多數人從主動轉向中長期ETF投資,反過來轉回主動的較少見。
*這不是能力高低問題,而是每人適合不同操作方式。
*ETF與房地產這些含有 槓桿與資本 的工具,仍是改變生活的重要力量。
**建議:適時回頭、避開錯誤路徑,保持對市場的信心。
*若操作持續虧損,應勇於調整,不必堅持一定要做主動選股投資。
*要相信資本市場的長期成長性,只需避開超出能力範圍的操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