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劇評|《安道爾》全系列:革命的暗影,反抗的火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影集《安道爾》(Andor)沒有原力和光劍,沒有絕地或黑武士,卻造就了有史以來最精彩動人的一部「星際大戰」。這一次,星艦和戰鬥不懸浮航向超時空,而是降落在一個個星球地表,其上綻放著獨特的文化和社會,活著平凡但充滿生命力的居民。他們的行動一如你我,被自身的本能、性格、偏好和過往經驗所驅動和侷限,既勇敢又怯懦,心有所恨、也有所愛。這一次,那個「很久以前,在一個遙遠的銀河系⋯⋯」不再久遠,反而無比逼近真實地演繹了我們時代的政治、戰爭、反抗與人性,尤其消解了對於光明、正義與英雄的浪漫化想像,毫不迴避照見那些難以言說的、光亮底下的腐鏽暗影。

作為《星際大戰外傳:俠盜一號》的前傳劇集,觀看《安道爾》打從一開始就有種希臘神話式的命運之感。我們已經知道主角卡西恩.安道爾的生命,會在《俠盜一號》走向死亡,彷彿伴隨出世的一則預言。不過幸好,卡西恩沒有被扁平塑造成一位「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劇英雄,為了理想慷慨赴義。他願意貢獻所長,但他重視的情與義仍然以身旁家人、朋友、夥伴為優先;他對現實有清晰認知,遊走也接受自我和他人的正邪並存;他的價值和信念感不如其他反抗軍強烈,卻比誰都更實踐出一個自由人的模樣。

於是,乍看之下,第一季的主軸是原本沒有意願成為反抗軍的卡西恩,經歷了連串意外、事件、與其他反抗軍的互動,最終選擇加入反抗軍;第二季則從他加入反抗軍之後的任務,牽引出帝國高度組織化的無情擴張,以及反抗軍成員在不同戰鬥位置上更立體多元的面貌和處境。然而,其中呈現的曲折與掙扎、權謀與創傷,狠狠打破了將革命簡化為「對自由價值的堅定信念」或「帝國壓迫使人團結起身對抗」──那曾是光明與黑暗二元對立的《星際大戰》系列,乃至強調希望與信仰的《俠盜一號》傳遞的訊息。來到《安道爾》,更幽微的真相終於得以被揭開:能那樣宣稱的人,若非想鼓動人們在無知的情況下成為隨時可被犧牲的小兵小卒,便是未曾真正理解革命的重量與代價。

《安道爾》劇照/Disney+ 提供

《安道爾》劇照/Disney+ 提供

隨著故事開展,我們看著貫穿全劇的另一位重要角色,串聯建立反抗軍暗網的初始和關鍵人物盧森,親手為所有反抗者刻下了命運般的預言,或誓言。在盧森操盤的棋局裡,每一位反抗者都被視為棋子、而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若能換得更有價值的情報、更安全的集體處境,任何人都可以被犧牲。為了大局,在第一季裡,他選擇不警告即將落入帝國羅網的一場叛軍行動,以保全自己安插在帝國安全局的線人。如果這還算足以說服人,那麼第二季的高曼悲劇,也許會讓人開始猶豫。

抵抗運動經常是這樣的:帝國煽動並部分通融人們的抗爭,伺機製造暴力混亂,進而取得鎮壓的正當性,以一舉根除妨礙帝國的勢力。但此同時,即使明知他們毫無機會,外部反抗者盧森亦慫恿和協助高曼的反抗軍,期待激起銀河系對帝國的怒火遍地開花;他們犧牲得愈慘烈、愈能壯大反抗事業。沒有誰在乎高曼人的死活,除了高曼人自己,但他們有多少選擇?若不行動,只能眼看著帝國一步步蠶食鯨吞,和平抗爭根本沒有作用。而挺身抗議的必然走向,終究是帝國間諜席瑞以其正義感在最後一刻想警告和挽救也阻擋不了一點點的盛大屠殺──那是帝國和盧森都樂見的結果,唯有高曼人淌著血倒在廣場與街頭,呼喊求救的絕望在星際間孤伶伶迴盪,有人聽見,無人伸出援手。

該恨的始終是帝國。但如果高曼反抗軍有機會知道盧森的策劃和意圖,該作何感想?當我們問這一切究竟值不值得,是對誰而言值不值得?

《安道爾》劇照/Disney+ 提供

《安道爾》劇照/Disney+ 提供

儘管,若不是一般居民、而是一位反抗軍,那麼即使最初加入時還未能體會,但只要走得夠遠,無法不有所覺悟──犧牲或被犧牲的覺悟,一旦開始就無法輕易脫身的覺悟。如同碧絲面對戀人卡西恩的保護欲,那警鐘般的提醒:如果這是戰爭,那麼我們能拯救什麼、會失去什麼,就都由不得我們了。

其實,早在第一季,面對想要退出的帝國安全局線人朗尼,盧森身披黑袍凜然立於陰暗的地下通道,咆嘯著回應朗尼「那你犧牲了什麼」的質問,就已經無人能迴避。盧森始終清楚意識到自己道德的敗壞和手段的冷酷,知道對抗帝國讓他活成了什麼樣的人。他以自身向其他革命軍和我們展示:革命最深的覺悟不在於生死,而在於澈底交出個人的主體性和完整性,連同人生裡所有其他美好的可能,從此以後你沒有多重平行宇宙,只有殘破不堪的自我。

只是,抱持覺悟並不會讓傷痛變得好過。比起死亡,甚至比起利用或背叛,無盡的創傷或許才是反抗運動最低迴悠長的暗影。那是碧絲受帝國逼供時聆聽的哀號,是夜復一夜冷汗中驚醒的噩夢,是藏身處低矮壓抑的屋頂和窗外綿延的陰鬱細雨。是參議員蒙為了掩蓋帳目,弄巧成拙賠上女兒幸福和青梅竹馬性命,癲狂之舞也甩不開的懊惱自責。是隊長薇爾在任務中因為隊員愚蠢的失誤而失去戀人欣塔,難以置信的不值和漫長愧疚。而還能感受到痛、還會對創傷有壓力反應,是他們內心仍有柔軟、仍有愛和同情;若連這道暗影都不復存,想來並非強悍,而是已然墜入更深的淵藪,只剩恨與大義相伴。

《安道爾》劇照/Disney+ 提供

《安道爾》劇照/Disney+ 提供

這也許是反抗運動最大的悖論。為了捍衛更崇高的價值,卻連內心的道德都守護不了,甚至保護不了身邊最重要、最在乎的人。為了實現自由,身在其中卻無比不自由,無法做出自己真正想要的選擇,不僅因為他人,更因為內心不願影響反抗運動而自我束縛。為了爭取廣大人群的福祉,卻在過程中經常忘了要把眼前的人,視為一個活生生的「人」。

反抗運動就像第一季裡的天文奇觀 Aldhani 之眼,從遠處觀賞璀璨奪目,神聖美麗得令人驚嘆,可是進一步理解就會知道,行星運轉,無數的摩擦和小型爆炸,那裡其實一片混亂。

甚至,會不會到頭來,終究是革命的結果決定了一切值不值得?倘若緊接在第二季後的《俠盜一號》裡,劫盜帝國終極武器「死星」設計圖的任務沒能完成──我們都看見了那有多驚險,任何一個小環節的失誤或運氣不佳,都能導致失敗──那麼《安道爾》當中所有反抗軍和反抗者的努力與犧牲,是否都將成為徒勞?

《安道爾》劇照/Disney+ 提供

《安道爾》劇照/Disney+ 提供

第二季開場,卡西恩曾回答這個疑問。他告訴冒了高風險協助任務、行動前忐忑不安的帝國軍女孩說:現在,此時此刻就是「值得」,因為你超越了自身恐懼,忠於內心。

想必每一個反抗軍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而我想起的是卡西恩的養母瑪瓦說,聽到發生在 Aldhani 的反抗行動的成功,她十三年來第一次能抬頭挺胸走過養父當年被帝國吊死的廣場,這麼說的同時她幾乎手舞足蹈,即使卡西恩潑冷水回應那只是一場劫盜,也熄滅不了她雙眼的閃閃發光。

反抗運動是 Aldhani 之眼,無數的摩擦和小型爆炸,終將點亮更多人眼裡的燦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5/15
幸而,春夏秋冬的時光輪轉不只改變人,也將推進社會,讓金明在這個時代成為她想成為的金明。即使路徑曲折,愛純終究也完成了她最初的夢想,成為詩人,而編劇在《苦盡柑來遇見你》最後讓光禮轉世成為出版社長,不只是為了催人淚下的因緣輪迴,更是給觀眾的深深寄語——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好好活出,自己所選擇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5/15
幸而,春夏秋冬的時光輪轉不只改變人,也將推進社會,讓金明在這個時代成為她想成為的金明。即使路徑曲折,愛純終究也完成了她最初的夢想,成為詩人,而編劇在《苦盡柑來遇見你》最後讓光禮轉世成為出版社長,不只是為了催人淚下的因緣輪迴,更是給觀眾的深深寄語——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好好活出,自己所選擇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5/06
《機智醫生生活》給我最大的觸動一點都不巨大,甚至無關乎生命的起落,而是當人生就這樣不知不覺地走到了半生不熟的節點,總會忍不住哀嘆時光匆忙;然而,當回首一路走來的青春,卻能發現自己不需要再去闖蕩什麼陌生的國度,或是在他人的生活裡尋找所謂的自我,因為朋友會給我這樣的確信:我始終在這裡,在你的眼神之中。
Thumbnail
2025/05/06
《機智醫生生活》給我最大的觸動一點都不巨大,甚至無關乎生命的起落,而是當人生就這樣不知不覺地走到了半生不熟的節點,總會忍不住哀嘆時光匆忙;然而,當回首一路走來的青春,卻能發現自己不需要再去闖蕩什麼陌生的國度,或是在他人的生活裡尋找所謂的自我,因為朋友會給我這樣的確信:我始終在這裡,在你的眼神之中。
Thumbnail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這篇描述了兩位男主之間的愛情故事,他們由於社會的不接受和他們之間的矛盾,導致了一段忐忑不安的關係。其中涵蓋了許多情感和價值觀的辯論,以及對同志議題的反思和探討。同時揭示了同志在當代社會中所面臨的困難和壓力。
Thumbnail
這篇描述了兩位男主之間的愛情故事,他們由於社會的不接受和他們之間的矛盾,導致了一段忐忑不安的關係。其中涵蓋了許多情感和價值觀的辯論,以及對同志議題的反思和探討。同時揭示了同志在當代社會中所面臨的困難和壓力。
Thumbnail
常理的背後,是如同幽靈鬼魅般牽制著多數人的,由社會上一小群精英分子所制定的禮儀準則。布紐爾在現實人生中,發覺自由與權力不過是同一坨血肉模糊的團塊,同時也在他一生中少數記得的夢境裡,發覺自由思想與自由意志,其實就是稱之為命運與機運的權力宰制。因此,無論向左向右欲找尋的自由和權力,到頭終是泡影。
Thumbnail
常理的背後,是如同幽靈鬼魅般牽制著多數人的,由社會上一小群精英分子所制定的禮儀準則。布紐爾在現實人生中,發覺自由與權力不過是同一坨血肉模糊的團塊,同時也在他一生中少數記得的夢境裡,發覺自由思想與自由意志,其實就是稱之為命運與機運的權力宰制。因此,無論向左向右欲找尋的自由和權力,到頭終是泡影。
Thumbnail
因為亡命之徒處於社會金字塔的最底層,他們的世界是明確的。他們不被權威的詭計和謊言所愚弄,也不屈服於權威的話語、調解工具和輿論製造。他們發現自己所處的世界是一個原始的現實世界,充滿了艱辛、痛苦、貧窮和不公義。因此,人們發現他們最尊重正義,並且最蔑視正義的缺失。
Thumbnail
因為亡命之徒處於社會金字塔的最底層,他們的世界是明確的。他們不被權威的詭計和謊言所愚弄,也不屈服於權威的話語、調解工具和輿論製造。他們發現自己所處的世界是一個原始的現實世界,充滿了艱辛、痛苦、貧窮和不公義。因此,人們發現他們最尊重正義,並且最蔑視正義的缺失。
Thumbnail
《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以記者的中立視角、採用平實的風格敘事,確實規避掉如《現代啟示錄》那樣意在反戰卻浪漫化戰爭的問題,並且有力地提醒大家,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就沒有文明討論意見的空間了,只剩下求生存與殺敵。至於明瞭這點的人們在真實世界裡有沒有辦法阻止戰爭發生?就是個令人傷感的問題了。
Thumbnail
《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以記者的中立視角、採用平實的風格敘事,確實規避掉如《現代啟示錄》那樣意在反戰卻浪漫化戰爭的問題,並且有力地提醒大家,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就沒有文明討論意見的空間了,只剩下求生存與殺敵。至於明瞭這點的人們在真實世界裡有沒有辦法阻止戰爭發生?就是個令人傷感的問題了。
Thumbnail
與其說《夢想集中營》演繹並指向了對「惡的庸常性」的思辨,不如說電影其實呈現、又撥開了視線可能造成的蒙蔽,用聲響和氛圍直抵我們內心的道德直覺。有時候,處在尚未足以回望的當下,或者當道德判斷原則相互矛盾而失準,我們能夠仰賴的,也僅有這樣的直覺,以及將直覺化為「蘋果行動」的勇氣。
Thumbnail
與其說《夢想集中營》演繹並指向了對「惡的庸常性」的思辨,不如說電影其實呈現、又撥開了視線可能造成的蒙蔽,用聲響和氛圍直抵我們內心的道德直覺。有時候,處在尚未足以回望的當下,或者當道德判斷原則相互矛盾而失準,我們能夠仰賴的,也僅有這樣的直覺,以及將直覺化為「蘋果行動」的勇氣。
Thumbnail
近期,閱讀了一本與二戰時期集中營有關的書籍–《活出意義來》。以心理層面去探討那些非人道的遭遇,我很喜歡其中作者下的註解,大意大致為:他們能剝奪我們外在的自由,但卻無法奪去我們內在的自由。以此核心概念出發,也與電影《依然相信》欲表達的理念有所關聯;我們無法逃避命運拋來的苦難,但我們能夠抉擇如何面對,只
Thumbnail
近期,閱讀了一本與二戰時期集中營有關的書籍–《活出意義來》。以心理層面去探討那些非人道的遭遇,我很喜歡其中作者下的註解,大意大致為:他們能剝奪我們外在的自由,但卻無法奪去我們內在的自由。以此核心概念出發,也與電影《依然相信》欲表達的理念有所關聯;我們無法逃避命運拋來的苦難,但我們能夠抉擇如何面對,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