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蠻喜歡自己一個人的,
也很能跟自己相處。
把一籃子的髒衣服丟進洗衣機;
把棉被攤在陽光下,讓它吸飽太陽的味道;
出門散步,在街道與巷弄間閒晃;
或是在桌上擺一杯熱拿鐵、一本書,再戴上耳機播音樂,靜靜享受宇宙;
在筆記本上隨意書寫,紀錄一些零碎的句子。
在這些時刻,總有一種時間變慢了的奢侈感,
每分每秒都能好好感受。
可是,
天氣好的時候不出門,總覺得對不起這麼美的陽光;
沒有朋友陪,又不知道該去哪裡。
而當真的和朋友約好要出門,距離出發時間越近,越是不想動身。
腦袋開始編造各種不得罪人、聽起來不像藉口的理由,只為了能夠「情有可原」地不出門。
「昨晚失眠,今早身體有點不舒服,所以⋯」
「熬了一整夜,還是沒能完成進度,所以⋯」
「啊!忘記今天有回診,所以⋯」
算了,算了,太牽強了,還是出門吧。
而且,我的社交能量真的很有限,
如果約會時間太長,很容易感到疲乏;
點餐猶豫太久、拍照拍太多張,疲倦感會加乘;
和不夠熟的朋友相處,精神燃燒得更快⋯
腦中小劇場持續上演:
「這個話題聊好久,可以換一個了吧⋯」
「就點一個店家推薦的吧⋯」
「我覺得這張已經很好看啦⋯」
「現在是不是該給點情緒反應呢⋯」
不行不行,不能露出疲態,太失禮了。
我真的很適合獨處。
若沒和自己好好說說話、靜靜心,
日子好像就這樣在忙碌中流失,匆匆而過。
但當我回過頭翻開手機相簿,
看著那些和朋友出門的照片,
看到那些好笑、好氣、又熱鬧的瞬間,還是會忍不住笑出來,
然後對自己說:「還好有出門,才會有這些回憶。」
有那次的旅行,我才學會打麻將和剪短影音;
有那次的聚餐,我才能從方方面面得到新觀點和回饋;
有那次的約會,我才感受到好多人的真誠關心與祝福。
其實,我並不是不能群體生活,
我只是需要選擇怎麼參與,和跟誰一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