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法律跟人民要的不一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的凱凱案,很多人義憤填膺,發起上街抗議,希望要求法官從重量刑,不然無法平民怨;
近期的大罷免議題,也是因為立委對於法律的訂定,使民眾失望,又因為預算的刪減,使得行政方面缺乏經費、做事窒礙難行,以至於有民間團體發動罷免,希望讓那些立委下台;
就連某些支持武統的中配被遣返,也是有其相關規定。有人覺得處理得太輕,應該全家都註銷國籍;也有人覺得處罰的太重,不該直接遣返。
也因此讓我想到這個問題:

「為什麼法律跟人民要的不一樣?」

我之前看了【底層邏輯】這本書,裡面有提到一個說法:
以經濟學家的角度來說,造成社會成本增加的一方,才是錯的。

例如A把B騙去C的工地殺掉,以經濟學家的角度來看,如果C的工地有好好上鎖,就不會成為犯案地點。
因此會立法讓沒有把工地上鎖的C,給予處罰,讓以後的預備犯增加犯案困難度,那就不會在國內的各個工地發生命案。
因此雖然不是C犯案,但藉由增加犯案成本或困難度,讓未來的工地犯案率下降。

這個說法蠻有意思的。

如果照這個理論來說,那各國的立法,應該用經濟成本的角度,來訂立法規才是。

但實際上,有嗎?

如果增加犯罪困難度,把保母的相關法規,以及督導制度訂立嚴謹,凱凱案可能就不容易發生;
如果立委制定相關的法案,有考量到行政費用及支出,那社會的成本會下降,也不會有大罷免活動;
如果對台灣不友善的言論,例如主張武力攻擊台灣人的內容,都能嚴加管理,並確實執行註銷國籍,或是以內亂外患罪處理,那我相信在各個用流量博聲量的自媒體或直播主,都不會用這種方式,用言論自由來毀滅這個讓他有言論自由的地方。

那為何我們的法律並不是用經濟學家的角度來制定的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的立委或議員,本身就不是經濟學家。

而且,他們真的需要用經濟學家的角度看事情嗎?
他們是選民選出來的沒錯,但他們優先要顧及的是自己的政治利益,接著是金主。
他們每個法條也不是都自己擬出來的,還不是各個利益團體寫好,讓他們在立法院或議會表決?
至於選民的意見,有很重要嗎?

也就是說,我們國家的代議士是由人民選出來的沒錯,但我們的法條,從來都不是以民意為基礎訂定的。
反倒代議士及其背後政黨和金主,才是制定法條的操控者。

而那些代議士或官員,何時會真的快速制訂法條?
答案就是跟他自身利益迫切相關的時候。

例如憲法訴訟法,這爭議很大,但也影響國家的權力制衡,使得台灣陷入動亂;
或是財劃法,導致中央及地方的經費預算有困難,造成財政有問題。

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其實也很簡單:學習瑞士採用直接民主制度。

反正台灣也才2千多萬人,加上現在網路發達,學習瑞士現有制度完全沒有問題。
只要我們採取直接民主,改設立立法局,每個人都可以提議案,每個有投票權的人都有機會投票,拿回屬於人民在憲法中提到的「創制權」,我們就能改善代議士把控台灣法律的現況,真正做到還權於民!

希望台灣能在制度上,越來越貼近人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corion的沙龍
1會員
9內容數
我是Scorion,習慣從防禦的視角觀察世界,將複雜的事物拆解為清晰的結構,並以簡單的語言傳遞深層的洞見。這裡,我分享值得思考的內容,給同樣願意思考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討論了臺灣國會擴權法案的爭議,以及民主行動與制衡的重要性。包括覆議的憲法法律依據與發動與原理、覆議的流程、行政院認為法案窒礙難行的情況、憲法訴訟的介紹等內容。透過這些討論,讓讀者對臺灣的民主與制衡有更深入的瞭解。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討論了臺灣國會擴權法案的爭議,以及民主行動與制衡的重要性。包括覆議的憲法法律依據與發動與原理、覆議的流程、行政院認為法案窒礙難行的情況、憲法訴訟的介紹等內容。透過這些討論,讓讀者對臺灣的民主與制衡有更深入的瞭解。
Thumbnail
隨著釋憲的聲請與憲法法庭的裁判,若裁判的結果未符其中一方民意(雖說與另一方民意在憲政的意義上等重),「民主」對該方而言勢必將於價值排序上凌駕於「憲政」之上。於是,共同體想像的歧異浮現,分裂逐漸明顯且擴大,法律外觀之下的,其實是一場沒有煙硝的內戰。
Thumbnail
隨著釋憲的聲請與憲法法庭的裁判,若裁判的結果未符其中一方民意(雖說與另一方民意在憲政的意義上等重),「民主」對該方而言勢必將於價值排序上凌駕於「憲政」之上。於是,共同體想像的歧異浮現,分裂逐漸明顯且擴大,法律外觀之下的,其實是一場沒有煙硝的內戰。
Thumbnail
近期國會改革法案引發了許多爭議和社會運動。本文將探討人民的訴求、國會規則的漏洞和集會抗議的意義。後半部分將從神經科學角度出發,分析大腦或基因與政治立場的關聯,並思考政治神經學未來的發展。
Thumbnail
近期國會改革法案引發了許多爭議和社會運動。本文將探討人民的訴求、國會規則的漏洞和集會抗議的意義。後半部分將從神經科學角度出發,分析大腦或基因與政治立場的關聯,並思考政治神經學未來的發展。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改革是近年來政治的重要議題之一。希望透過改善立法效率、降低政治角力、提升民意代表素質、強化監督力量、建立透明公開機制和公司化治理等方面,讓立法院能夠更有效地履行其職能。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改革是近年來政治的重要議題之一。希望透過改善立法效率、降低政治角力、提升民意代表素質、強化監督力量、建立透明公開機制和公司化治理等方面,讓立法院能夠更有效地履行其職能。
Thumbnail
台灣國會改革懶人包(自各家網路資料精簡整理) 一、國會改革背景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引發廣泛討論。主要是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等五部法律進行修正。藍白兩黨(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推動修法,而民進黨則強烈反對,導致立
Thumbnail
台灣國會改革懶人包(自各家網路資料精簡整理) 一、國會改革背景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引發廣泛討論。主要是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等五部法律進行修正。藍白兩黨(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推動修法,而民進黨則強烈反對,導致立
Thumbnail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五法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這五法包括:總統國情報告、藐視國會罪、調查權與聽證權、人事同意權等相關條文。
Thumbnail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五法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這五法包括:總統國情報告、藐視國會罪、調查權與聽證權、人事同意權等相關條文。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引發爭議,關於這次矛盾的關鍵點。某些議會規章制度是否是主要爭議點之一?改革中的散會動議引起爭議。如何對政治人物提出職業道德要求?臺灣人對立法院中打贏卻輸了?臺灣之全體臺灣人。兩岸人民的分歧情感。臺灣社會的榜樣。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引發爭議,關於這次矛盾的關鍵點。某些議會規章制度是否是主要爭議點之一?改革中的散會動議引起爭議。如何對政治人物提出職業道德要求?臺灣人對立法院中打贏卻輸了?臺灣之全體臺灣人。兩岸人民的分歧情感。臺灣社會的榜樣。
Thumbnail
立法院目前正在討論國會改革相關的法案,其中包括《立委職權行使法》的修正條文。本篇主要是提出一些主要爭議點,作者再對爭議點作出回應。
Thumbnail
立法院目前正在討論國會改革相關的法案,其中包括《立委職權行使法》的修正條文。本篇主要是提出一些主要爭議點,作者再對爭議點作出回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