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頤和園 1989年北京的生死愛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生命過程是作為愛慾(Eros)的生命本能與死慾本能的相互鬥爭。」_馬庫色(Herbert Marcuse)

 五月的晚風吹打在我臉上,騎車前進電影院的路途,我腦中不斷盤旋這句話,腦中模模糊糊的回想起這句話,只剩下零碎的「愛慾與生死的鬥爭」。腦中模糊的不僅僅是馬庫色說了什麼,還有十幾年前在Youtube看到頤和園的震撼,炙熱交纏的肢體,做到看不見明天的猛烈性愛。(彼時國內無合法片源,勿戰。)

原以為十幾年前第一次看到的模糊身體是因為網路片源的關係。直到今天看了大螢幕上的頤和園才驚覺,啊,昏暗的床戲畫面到了大螢幕依舊模糊,所以導演是為了營造真實感而刻意不打燈嗎?

每一個衝突場面的調度,攝影以左右搖擺的手持鏡頭,讓觀眾帶入現場的混亂真實,生猛飽滿的情緒都要嗆到螢幕外。在影廳內,尤讓人享受的是整部電影配樂,從強烈的聽覺去推展劇情。背景聲充斥大量的nature sound,大學校園的人聲鼎沸、宿舍的吵雜髒亂、disco舞廳的昏暗微醺。

電影下半場,男女主角就此別離後,背景一直飄著不停歇的細碎雨聲。最後一幕對手戲,場景在室內,卻還是聽到隔著一道牆,從外傳來沈悶的海浪聲,空氣是相隔十年的無語。儘管不曉得導演真正的用意,作為觀影者,大量的環境聲響,讓畫面中的主角貼合融入1989的背景時空。

二十幾歲看了第一次頤和園,三十幾歲看了第二次頤和園。戲內戲外同樣間隔十多年,大螢幕上的周偉與余虹歷盡歲月滄桑,看著戲的我也青春不再。

總是這樣的吧?那些讓人窒息的愛情只會發生在青春正燦的年紀,那些革命只會發生在差一點就要打什麼的年代。

(*以下有劇情敘述,小心觀看*)

整部片以女主角余虹第一人稱的敘述帶入,畫面交代現在式,口白述說的是女主角的心理精神狀態,對於這段感情的呢喃迷惘。余虹在日記本內寫滿了對自己袒露的真實,總自以為退一步看透了,有的時候還是奮不顧身撲上。在數不清的分分合合之後,余虹在日記裡對周偉細數了五件事,原以為是交代了日常,第五件事來得突然措手不及… 

『第五件事,北大的學生去了天安門。』

高亢的電影主題曲落下,來到整部片的劇情高潮,大學生們衝出宿舍,手把手地跳上貨車,前往天安門的路上,他們高聲歌唱,唱得像是要去迎新宿營一樣。

『所有的光芒都向我湧來,所有的氧氣都被我吸光』

每一次的大口呼吸,是為了自由,卻也像是害怕再也沒有下一口氣的倉促。群眾高舉旗幟,不斷集結,人潮湧入,電影與歷史畫面一幕幕交錯。
當我以時間維度的現在,回頭看向1989年可預見的結果,一股讓人窒息的情緒湧上鼻頭。

那些對自由的喧囂,互相舔舐的飢渴靈魂,用力地活著、做著,在槍聲響起之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tarry.Chen的沙龍
2會員
11內容數
Starry.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29
看到一篇教養文提到,父母的負面貶低言語對孩子很有殺傷力,作者舉出其中一個例子便是:「這樣有什麼好哭的,你太脆弱了。」 看到這句話真的「轟」一聲,勾起我所有童年的創傷。 小時候我只要一哭,我爸就會對我說這句話,我至少聽他講了不下500次了吧,後來我也不大會在家人面前哭了。 在這個家裡,哭被定義為
Thumbnail
2024/09/29
看到一篇教養文提到,父母的負面貶低言語對孩子很有殺傷力,作者舉出其中一個例子便是:「這樣有什麼好哭的,你太脆弱了。」 看到這句話真的「轟」一聲,勾起我所有童年的創傷。 小時候我只要一哭,我爸就會對我說這句話,我至少聽他講了不下500次了吧,後來我也不大會在家人面前哭了。 在這個家裡,哭被定義為
Thumbnail
2024/09/20
一場失去文字的談話,妳知道問不到妳要的,他也沒打算回答。 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放棄文字的意義,不假思索地丟出一個一個貼圖,將欲傳遞的心情全部灌諸於扁平跳動的小小圖像呢? 或許在某些時刻對於某些人來說,這些小小視窗的談話本就不具意義。
2024/09/20
一場失去文字的談話,妳知道問不到妳要的,他也沒打算回答。 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放棄文字的意義,不假思索地丟出一個一個貼圖,將欲傳遞的心情全部灌諸於扁平跳動的小小圖像呢? 或許在某些時刻對於某些人來說,這些小小視窗的談話本就不具意義。
2024/09/18
threads上經常見到媽媽們對於婚姻育兒話題的抱怨,人們常理認為,把心情分享出來,有助於紓緩負面情緒。 但是心理學家的實驗證明,結果恰恰相反。
2024/09/18
threads上經常見到媽媽們對於婚姻育兒話題的抱怨,人們常理認為,把心情分享出來,有助於紓緩負面情緒。 但是心理學家的實驗證明,結果恰恰相反。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梁寒衣 死亡, 以面對面, 揭開存在的底蘊──    如此,我們活著,我們呼吸,我們行走,緣於經緯交織,命運穿梭無數知與不知,識與不識,愛與非愛的生命,以自身的行為滲入,聯結,支撐,且補綴了此存有的巨網   面對「失卻」,人們總是痛苦不堪,疑懼交迸,而狂吠不止── 我們不是試圖
Thumbnail
——梁寒衣 死亡, 以面對面, 揭開存在的底蘊──    如此,我們活著,我們呼吸,我們行走,緣於經緯交織,命運穿梭無數知與不知,識與不識,愛與非愛的生命,以自身的行為滲入,聯結,支撐,且補綴了此存有的巨網   面對「失卻」,人們總是痛苦不堪,疑懼交迸,而狂吠不止── 我們不是試圖
Thumbnail
在《愛的藝術》裡,佛洛姆談到,「一切時代與文化的人,永遠都面臨著同一個問題, 如何脫出隔離、如何達成結合、如何超越個人的生命而找到合一」。然而,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們與萬物是合一的——與母親分離之前、意識到自己全身赤裸之前、被驅趕出伊甸園之前,我們是全然天真的。直到我們意外觸碰到了某種比我們的存在
Thumbnail
在《愛的藝術》裡,佛洛姆談到,「一切時代與文化的人,永遠都面臨著同一個問題, 如何脫出隔離、如何達成結合、如何超越個人的生命而找到合一」。然而,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們與萬物是合一的——與母親分離之前、意識到自己全身赤裸之前、被驅趕出伊甸園之前,我們是全然天真的。直到我們意外觸碰到了某種比我們的存在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這是我第二次透過大螢幕進入貝拉塔爾的世界,重複的勞動,在長鏡頭的直視下,每一個瑣碎、無聊的步驟都是時間的重量。末日降臨,屋外不斷地刮起大風,彷彿要將這塊荒蕪之地陷入絕境,在這一成不變的空間裡,老人和女人照樣起床整理、吃飯、工作,沒有出現任何反抗的、救贖的想法,彷彿是隻失去行動能力的馬,就算活著,
Thumbnail
這是我第二次透過大螢幕進入貝拉塔爾的世界,重複的勞動,在長鏡頭的直視下,每一個瑣碎、無聊的步驟都是時間的重量。末日降臨,屋外不斷地刮起大風,彷彿要將這塊荒蕪之地陷入絕境,在這一成不變的空間裡,老人和女人照樣起床整理、吃飯、工作,沒有出現任何反抗的、救贖的想法,彷彿是隻失去行動能力的馬,就算活著,
Thumbnail
麥特戴蒙主演的《生死接觸》 可說發人深省 或許 對於死亡 必須有些堅定的想法 才能活得穩健 藍天之下 綠野之上 靠著藤質躺椅 翻讀《論語》 作為死前姿態 是為了再出發 聆聽孟子或孔子開課 也許能漫遊戰國時代 喧囂叫賣的諸子大街 觀賞莊子跟惠子相聲 墨子胸口
Thumbnail
麥特戴蒙主演的《生死接觸》 可說發人深省 或許 對於死亡 必須有些堅定的想法 才能活得穩健 藍天之下 綠野之上 靠著藤質躺椅 翻讀《論語》 作為死前姿態 是為了再出發 聆聽孟子或孔子開課 也許能漫遊戰國時代 喧囂叫賣的諸子大街 觀賞莊子跟惠子相聲 墨子胸口
Thumbnail
在這座漂浮的島上,每一個人都是漂浮的,誰都失去了自己的根,誰也無法預視未來的景象。結果彼此都怯於發聲,當隱忍過頭終於發聲了,卻又過於喧嘩而傷了誰。此般弱弱相殘的失語狀態,大概就是台灣的文化陰影吧。
Thumbnail
在這座漂浮的島上,每一個人都是漂浮的,誰都失去了自己的根,誰也無法預視未來的景象。結果彼此都怯於發聲,當隱忍過頭終於發聲了,卻又過於喧嘩而傷了誰。此般弱弱相殘的失語狀態,大概就是台灣的文化陰影吧。
Thumbnail
與其說《夢想集中營》演繹並指向了對「惡的庸常性」的思辨,不如說電影其實呈現、又撥開了視線可能造成的蒙蔽,用聲響和氛圍直抵我們內心的道德直覺。有時候,處在尚未足以回望的當下,或者當道德判斷原則相互矛盾而失準,我們能夠仰賴的,也僅有這樣的直覺,以及將直覺化為「蘋果行動」的勇氣。
Thumbnail
與其說《夢想集中營》演繹並指向了對「惡的庸常性」的思辨,不如說電影其實呈現、又撥開了視線可能造成的蒙蔽,用聲響和氛圍直抵我們內心的道德直覺。有時候,處在尚未足以回望的當下,或者當道德判斷原則相互矛盾而失準,我們能夠仰賴的,也僅有這樣的直覺,以及將直覺化為「蘋果行動」的勇氣。
Thumbnail
擁抱夢想,不等於要拿另一座集中營來換,我們可以將理想跟犧牲脫鉤,以免養成衡量生命價值的習慣。或許麻煩,但正因為不容易、違反直覺,所以更加值得努力跟堅持。很可惜身為觀眾的我們,無從得知在 Höss 的內心是否有過掙扎,但至少現在,我們還來得及,也還能擁有不一樣的選擇。
Thumbnail
擁抱夢想,不等於要拿另一座集中營來換,我們可以將理想跟犧牲脫鉤,以免養成衡量生命價值的習慣。或許麻煩,但正因為不容易、違反直覺,所以更加值得努力跟堅持。很可惜身為觀眾的我們,無從得知在 Höss 的內心是否有過掙扎,但至少現在,我們還來得及,也還能擁有不一樣的選擇。
Thumbnail
「世間的美好源於苦難,愛與死亡也僅是附屬。」 克里斯丁佩佐 元素三部曲 「火」🔥 佩佐是不是刻意讓觀影過程異常難熬,因為胖胖男主的個性真的難搞到很貼近現實中會出現的心境狀態,尤其是工作多少涉及「創作者」性質的話,那份知道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只是沒有心力跟勇氣去直面、去改變的情緒過渡期真的異常
Thumbnail
「世間的美好源於苦難,愛與死亡也僅是附屬。」 克里斯丁佩佐 元素三部曲 「火」🔥 佩佐是不是刻意讓觀影過程異常難熬,因為胖胖男主的個性真的難搞到很貼近現實中會出現的心境狀態,尤其是工作多少涉及「創作者」性質的話,那份知道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只是沒有心力跟勇氣去直面、去改變的情緒過渡期真的異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