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賀鑄《橫塘路/青玉案》
- 淩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
- 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 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
-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青玉案,遇語韻! 遇韻中有兩音,-u, -oo
- -u: 去,處,句,許,絮,雨
- -oo:路,度,戶,暮
此詞作於賀鑄晚年(約50歲後)隱居蘇州橫塘時期。橫塘,位於蘇州西南,風景秀麗。賀鑄一生仕途坎坷,雖出身貴胄(宋太祖賀皇后族孫),但性格耿介,不媚權貴,長期擔任低階武官或地方小官(如右班殿直、監軍器庫門、臨城酒稅等),壯志難酬,鬱鬱不得志。晚年退居蘇州,心境落寞孤寂。
這首詞表面是寫一次美麗邂逅引發的單相思和「閑愁」,但其深層寓意遠不止於此:
- 人生失意之悲: 「錦瑟華年誰與度?」的叩問,強烈地寄寓了詞人對自己蹉跎歲月、壯志難酬的深沉悲慨。美好的年華(理想、抱負)無人共賞、無人理解,白白流逝,這是核心的悲劇感。
- 理想幻滅之痛: 詞中那位驚鴻一瞥、飄然而去、居處難尋的「淩波」佳人,可以視為詞人心中美好理想(政治理想、人生境界、精神伴侶)的象徵。她的「不過」與「去」,正是理想可望而不可即、終至幻滅的寫照。
- 孤獨落寞之嘆: 「但目送」、「只有春知處」、「蘅皋暮」等句,營造出強烈的孤獨感。詞人晚年退居,知音難覓,滿腔愁緒只能訴諸「斷腸句」,深刻表達了心靈的孤寂與無人理解的苦悶。
- 時光流逝之惑: 暮春景象(煙草、風絮、梅雨)本身就帶有濃厚的時序遷逝之感。詞人佇立至暮,眼見春去,聯想自身華年已逝,對時光無情的困惑與無奈蘊含其中。
- 愁緒的普世性: 詞人將個人具體的愁緒(失意、孤獨、傷逝)昇華為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生體驗。結尾三句所描繪的愁,因其意象的典型性與感染力,成為後世表達綿長、深廣、難以言狀愁緒的典範。
總結來說,這首詞以一次美麗的邂逅為觸媒,運用精妙的意象和含蓄深沉的語言,將個人的身世之悲、理想之殤、孤獨之嘆、時光之惑熔鑄為一體,表達了深刻而複雜的人生感慨。其結尾三句以景喻情,化抽象為具象,達到情景交融的極高境界,成為千古絕唱,也使賀鑄贏得了「賀梅子」的雅號。